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量焦慮時代,自媒體如何守住「碉堡」,贏得掌聲?

流量焦慮時代,自媒體如何守住「碉堡」,贏得掌聲?

來源:全媒派(ID:quanmeipai)

「販賣焦慮」的自媒體,自己也早已陷入焦慮了。

「10w 」彷彿古老傳說中的寶藏,令無數自媒體勇士們苦習各路招式,只為收穫那串可喜可賀的數字。刷量、洗稿應運而生,被戳中嗨點的吃瓜群眾們亦將風浪掀得更盛——而這一切,無不是流量焦慮下的一場場鬧劇。

內容創作:「遠謀」之戰

「10w 」的誘惑

「10w 」是所有新媒體編輯心中的痛。為了每一篇推文左下角的一行閱讀量數字,公眾號都使出了渾身解數。而當刺激用戶情緒成為一些大號吸睛的主要方式,師北宸認為,這是人性,但無法長久。

一直以來,刺激用戶情緒的娛樂性話題便是最吸引眼球的內容創作套路。在國外,英國知名的太陽報、花花公子等帶有色情暴力內容的小報便風靡社會。除此之外,「明星對罵」等娛樂性內容也永遠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話題。公眾願意去留意,願意被吸引過去。如果從人的本性上談,其實所有人都需要一些所謂的生理上的刺激。「這樣子可以讓自己興奮,讓自己開心。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人性並不意味著正確。師北宸認為,從長遠來看,內容創作者更應當去思考,他所創作的一系列文章能夠為讀者帶來什麼。單純的感官刺激可以輕鬆吸引看客的點擊,然而也會使看客迅速地離去。

前幾年,「留幾手」還是正紅火的微博大V,依靠一手「罵人」吸引粉絲。漂亮的小姑娘們把自己的自拍照片發給留幾手,只為收到留幾手以「極度惡毒」著稱的點評。這樣依託於人們SM情結的內容生產套路,使留幾手在當時紅遍了微博,但留幾手蓬勃生長的時期只持續了近一年的時間——現在,已經沒有人會談論這位紅極一時的博主。

「留幾手」的毒舌點評

師北宸一直倡導一個觀念,「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地去思考,如何去寫一些永恆不變的主題。這個主題有可能在你的短期的寫作中不一定能很快爆紅,可如果你把時間拉到更長的一個尺度去看,它是能更長時間的留存下來的。」

對於自媒體的內容創作,師北宸提出了兩點建議:首先,要寫不一樣的東西,這樣的內容生產者更容易留下痕迹;其次,要寫十年以後依然具有價值的東西。「10w 」不應成為壓在自媒體人身上沉重的包袱,真正的價值,隱藏於長久留存的內容里。

寫作黑客:成為自己的國王

在公眾號文章打開率越來越低的今天,洗稿、刷量事件已經成為一種快速獲得注意力的「捷徑」,原創自媒體的處境似乎變得越來越艱難。然而,師北宸提出了一個有趣的事實:洗稿與刷量,事實上是歷史的反覆。

最早期的門戶網站,是職業的「剽竊者」——網媒編輯將傳統媒體的文章複製粘貼,扔到門戶上,即是完成了一篇稿件。如果用一個極低的標準去客觀的觀察這十幾年媒體發展的縮影的話,「洗稿」事實上是早期抄襲的沿襲。「現在比過去還是進步了一點點,因為洗稿你還得把稿子改改,還是有一些智力含量的。」(笑)

當然,洗稿並不是一件好事。洗稿者對原作者失去了足夠的尊重,以投機取巧的態度對待著原創內容產業。洗稿對於整體的內容創作生態有著破壞性的作用,如果這一行為被放任,行業的發展將會面臨著嚴峻的障礙。

基於洗稿的負面性,師北宸對原創內容依然保有樂觀的態度。但他強調,所有做原創的人都要努力的讓自己儘快的成名。內容創作者一旦做出了成績,並將作品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抄襲」便不再是那麼令人煩惱的問題。擁有了知名度與話語權,維權會變得更加容易,抄襲者也會對背負污名的風險有所忌憚。「對於原創自媒體而言,要努力讓自己突圍出來。你一定要讓自己成為某一個領域的第一。」

這並不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內容創作者可以划出一個領地,讓自己成為這個領域的第一。曾經的師北宸是一位科技作者,他專註於蘋果、Facebook以及國外一些新奇的創業公司的分析評論,以至於許多讀者都認為他曾有國外留學的經歷。事實上,師北宸是個「土著」國人——他不過每天都在閱讀外媒資訊,了解美國的創業生態與科技生態。

這樣持續的、專註於某一領域的寫作,可以使其他的媒體平台,以及這個行業的讀者對內容創作者有一個清晰的判斷和認知。這樣的認知塑造著內容創作者的個人品牌,成為「爭奪第一」道路上的珍貴寶藏。

師北宸把這稱之為「寫作黑客」——這也是他所創辦的公眾號的名字。「寫作他其實就像黑客一樣,你可以用黑客的思維,去為自己在自己的這個領域打開一個獨特的第一的位置。」

生於拉新,死於留存

「刷量」是目前自媒體製造良好吸粉數據的手段之一。然而,或許為了拉新漲粉而絞盡腦汁的媒體人們都弄錯了方向——拉新其實是相對容易的,考驗更大的地方其實是在於留存。

「得到」作為一個提供知識付費服務的平台,僅1年便吸引了700萬用戶入駐。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數據。然而,即便是像「得到」這樣靠優質內容吸引用戶的APP,在經過長達數月的過濾之後,一些得到專欄作家的專欄的打開率,大概也只有10%。這樣的打開率,無法支撐起足夠的復購量。

得到中的專欄

如果沒有復購,那就會死於留存。如何持續地使用戶產生價值,並且讓用戶心甘情願為你再次付費,是比拉新更難的問題。師北宸坦言,「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或許刷量能夠快速拉新,可刷量而來的用戶無法持續產生價值。「反而是好用戶看起來積累得很慢、很難,可是每一個都是鐵粉。」

如果能把留存做好,拉新並不會成為問題。「因為你把更難的事情都解決了,解決一個容易的事情對你而言是並不難的。」

焦慮名利場中的初心與理想

反轉新聞:觀點太多,事實不夠用了

王鳳雅事件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從一開始發文譴責到最後紛紛轉發道歉,自媒體們在增加事件曝光量的同時也帶了一波節奏。

如今的網路熱點往往會陷入「反轉」怪圈。如今,信息的傳播速度太快,每當一件事實被披露,就會有大量的人蜂擁而至:他們需要有刺激性的新聞來讓他們去發表看法。在吃瓜群眾一圈一圈湧來,最終圍得水泄不通之時,全網皆為此沸騰。

在信息高速傳播之後,事件便可以開始變形、扭曲,攜帶著不同目的的人都開始參與進來。而很多的事實與情緒,需要在某一個動作做出來之後,才會給出反饋與回應。在這樣的雜亂與延遲之間,輿論便不斷的搖擺。

事實上,師北宸認為,中國的自媒體如此之發達,是一個比較「奇葩」的現象。媒體一直是一個有一定準入門檻的行業,它有著自己的行業規範與行業標準。在媒體業,行業的操作方法其實是需要不斷學習精進的。而在自媒體平台出現之後,所有人都可以通過鍵盤、攝像頭髮表看法,不需要在現場,不需要是事實——甚至,如果你的觀點足夠犀利,還能得到很多人的追捧。

這樣的現狀導致了市面上觀點的泛濫與事實的稀缺。事實的採集與報道,需要付出比寫觀點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耐心以及更多道驗證的工序,而最後的回報,可能仍然是慘淡的閱讀量。在逐利心理的驅動之下,觀點將越來越多,而事實將越來越少。

所以,師北宸認為,自媒體的作用是值得反思的。當越來越少的人願意去做事實的報道,徒有觀點的輿論場就變成了眾聲喧嘩或是娛樂至死。媒體需要流量,這可以理解,但對於平台方,也要想清楚,除了追逐商業價值的回報以外,你是否想要真正的成為一個行業的標杆?

「在我們獲得名和利的同時,也要去承擔相應的責任,去保有一定的底線。這個是需要我們深思的。 」

堅定理想,耐心為王

談及自媒體應當如何緩解流量焦慮,師北宸的秘方很「佛系」:理想與耐心。

「很多人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麼。」師北宸認為,如今的年輕人面對著外界的誘惑,很容易陷入浮躁與焦慮之中。「關於你究竟想要什麼的問題,聽起來好像與自媒體緩解流量焦慮不是完全相關,但其實它們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比如說,當你想清楚你想要什麼的時候,你可以開始去修鍊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去跟風。要把自己希望做好的這件事情真真正正的把它給做好了。」

理想可以使行動聚焦於某一目標,而在修鍊特色以外,「耐心」也可能是穿透一切障礙的重要武器。事實上,咪蒙、新世相等傲視群雄的自媒體背後,往往是一位在媒體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創始人。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本質沒有太大的差異,因為它們都需要提供好的文章、好的價值。年輕人們往往在新媒體表現出了良好的新媒體語感,卻又在一篇10w 之後陷入「無法寫出更多10w 」的焦慮。事實上,持續、長久的高質量生產並非易事,它依舊需要長期的積澱,與一個個非「10w 」的經驗反饋。

其實,世界一直都處於巨大的變化之中。與其焦慮於日新月異的媒體環境變動,不如「安下心來琢磨,你究竟希望在寫作上趟出一條自己什麼樣的路來。」

媒介素養:應該寄望於受眾嗎?

不得不說,許多反轉新聞,起源於媒體,擴散於受眾。許多受眾一開始被自媒體帶動情緒不明真相地大發言論,又在真相大白之時倒戈對自媒體展開批判之勢。這不禁使媒體人開始思考:如果受眾自身的媒介素養提高,是否自媒體的內容標準就會隨之提高?

對於這一疑問,師北宸提到了經典的《烏合之眾》。這是一個有趣而令人感到悲哀的現象:我們現在所處的年代與《烏合之眾》的創作年代相比,受眾的媒介素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事實上,媒體很難對受眾作出要求。媒介素養並不是單獨的「媒介」素養,它是一個人的整體。無論是教育基礎、知識水準、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判斷的能力,或是對自己言行負責任的態度,都是塑造一個人媒介素養的要素。對受眾全方位的要求,遠遠超出了媒介自身所擁有的能力。

對於自媒體行業的陰暗面,師北宸更傾向於在從業者與行業的標準上下手。不僅從業者要有自覺的自我要求,行業的標準和行業的規範也必不可少。對此,師北宸提到了國內電影分級制度的缺失:未成年內容與成年內容混雜,業內環境混亂。「沒有一個行業標準,對觀眾和讀者不做區隔,那行業必定會陷入混沌。」

但行規和准入門檻的產生,並不能一味地依靠政府與官方強制推行。一般而言,自上而下的強制推行會引來反彈,且並不一定是真正符合行業需求的規範。真正的行業規範應該更多來自於每一個行業從業者:他們的自我要求,以及基於對這個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的關注,而對其他從業者的互相監督。

相比起藉助管控受眾、洗稿刷量的力量,自媒體的「碉堡」,依然需要靠自身來堅守。「傳統的扎馬步是必不可少的,每一個行當都要把自己的手藝做好。」在這個焦慮橫行的年代,專業與耐心,依舊是突破重圍的絕佳武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魚爪網戰略投資易店無憂2億元,開啟網店交易2.0時代
AR光學模組研發商「瓏璟光電」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源星資本領投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