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安史之亂」後強撐百年的唐王朝,為何因為一場起義而名存實亡?

「安史之亂」後強撐百年的唐王朝,為何因為一場起義而名存實亡?

中國歷史上的唐王朝,可以說是個不一樣的存在。這是因為,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國力雖然一處在衰弱的境地,但唐王朝卻並沒有迅速的敗亡。而是以一個衰弱的姿態,維持了百年之久才徹底的覆滅。當我們說到唐王朝的最終覆滅時,便不得不提爆發於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

歷史上的黃巢起義,近乎橫掃了整個唐帝國,黃巢起義軍甚至轉戰萬里打到了當時的嶺南地區。但是,這場起義卻因為流動式作戰、唐軍強力反擊等諸多原因,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就是這場持續六年的唐末起義,卻給予了唐王朝以致命一擊。這是因為,在黃巢起義後唐王朝實際上已經處在了一個名存實亡的尷尬境地。因為,就在黃巢起義結束後僅20年的時間,唐王朝便徹底的走下了歷史的舞台。那麼,「安史之亂」後強撐百年的唐王朝,為何因為一場起義而名存實亡?

首先,我們要探究唐王朝的覆滅,便不得不深挖黃巢起義這個歷史片段。當我們回顧這場失敗的起義時,便會發現,黃巢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唐王朝的統治基礎。這樣的情況在於,各地存在著大量擁護唐王朝的官僚、地主等等,而這些人在黃巢起義的浪潮退去後,近乎被席捲一空。而這些同中晚唐相互依靠的存在失去後,使得唐王朝近乎陷入了一種癱瘓的狀態。

當然,統治基礎被動搖僅是唐朝名存實亡的一個方面而已,唐朝所以會因為黃巢起義而走入窘境,同時也在於持續數年的戰亂,給足了野心家以機會。諸如起義軍降將朱溫,以及沙陀人李克用,在黃巢起義結束前後,大舉擴充自己的實力。尤其是朱溫,甚至佔據了河朔強藩魏博鎮。當然,朱溫的經歷僅是唐末歷史的一個縮影而已。南方的淮南、嶺南等地,在黃巢起義後也擺脫了唐王朝的控制。

由此可見,在黃巢起義後,群雄失馭的情況成為了唐朝皇帝的肘腋之患。實際上,在黃巢起義之前,唐朝雖然也有藩鎮根據的情況存在,但在總體上除卻「河朔型」的藩鎮外,其餘各地藩鎮大體上都聽從唐王朝的號令。但是,黃巢起義過程中,因為唐王朝無法顧及各鎮的原因,使得各鎮節度使紛紛趁亂互相吞併。而這樣的情況,在黃巢起義結束後也沒有停止。以至於,朱溫最終成為了唐末最大的藩鎮割據。

其次,唐朝所以在黃巢起義後,成為了一個名存實亡的存在,同時也在於唐朝皇帝直轄軍隊的損失殆盡。在對抗黃巢起義的過程中,唐朝皇帝能夠直接控制的軍隊只有神策軍,而就是這支唐王朝斥重金打造的軍隊,面對農民軍卻是一敗塗地,而潰敗的神策軍則多被各地藩鎮所吸收。隨後唐朝雖然又組建了一支神策軍,但是「不戰自潰」成為了這支軍隊最為真實的寫照。

這樣我們就能發現,唐朝所以在起義浪潮退卻後,失去對各地的掌握,完全在於皇帝手中缺少一支可靠的軍隊來威懾各鎮。要知道亂世以兵為先,唐朝能夠在「安史之亂」後強撐百年的時間,便在於唐朝皇帝維持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的存在,使得各藩鎮不敢輕易窺伺皇權。而唐末起義則使得唐朝失去了這支唯一能夠依靠的軍事力量,那麼自然也就成為了名存實亡的存在。

歷史上的黃巢起義,可以說對於此後的歷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即便這場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卻極大的加快了唐王朝覆滅的步伐。以至於,在起義失敗後的二十年,存在了289年的唐王朝便壽終正寢。

-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萬個冷知識 的精彩文章:

從168斤到86,霍思燕三個月「喝掉游泳圈」,讓我在夏日告別「假胖」
爆笑冷知識:消防員的笑點一定很高

TAG:十萬個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