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冬病夏治 告訴您三伏灸的事兒

冬病夏治 告訴您三伏灸的事兒

今年的「三伏天」於7月12日開始「入伏」,7月22日進入「中伏」,8月11日進入「末伏」,8月20日「出伏」,將持續40天。

在三伏天中,持續的高溫,容易使人胸悶氣短,心率變緩,嚴重時會引起心臟不適。天氣炎熱,人們往往貪涼,常喝冷飲,吃涼寒食物,則容易導致脾胃虛弱。

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科主治醫師李小蘭告訴記者,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那麼什麼是三伏灸?是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三伏灸治療?又有哪些誤區和注意事項?就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李小蘭。

三伏灸兩大誤區需避開

「三伏灸有兩大誤區需避開,一是『包治百病』,二是『效果立竿見影』。」李小蘭說道。三伏灸不能包治百病,任何一種療法都有其治療特效性,也有局限性,甚至副反應。如果沒有中醫基礎,不能辨證論治,不但效果大打折扣,還可能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如果患者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進行三伏灸治療,建議在治療前到醫院辨證一下自己的體質,根據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

另外,三伏灸治療重在堅持,根據醫院的療效觀察,一般遠期療效比近期療效更好,治療以連續三年為佳。

就三伏天如何養生,李小蘭也給出建議:首先要注意養心。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故夏季養身重在保持愉快和穩定的情緒,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其次,不能貪涼,盡量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若一定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溫度以26℃為宜,同時還要護好頸、背、腹、腰、腿等部位。再次,應適當運動,可安排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太極拳、游泳、慢跑、釣魚等運動。

什麼是三伏灸?

三伏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冬病夏治」的原理在每年三伏天用特殊藥物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貼敷灸治的一種方法。它是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結合天灸療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貼敷,通過以外治內,由表入里,由淺入深,藥物經皮膚吸收直接刺激穴位、激發經氣,鼓舞正氣,調動臟腑功能,調節陰陽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李小蘭告訴記者,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陽氣盛,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病得以恢復。

「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以及中醫脾胃虛寒類疾病。「夏治」指夏季這些病情有所緩解,趁其緩解季節,辨證施治,適當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葯,以預防冬季舊病複發,或減輕其癥狀。

三伏灸並非人人都適合

三伏天是氣溫最高,也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艾灸,藉助天時陽氣推動血液循環加快,可以相對容易地打通瘀阻的筋絡。

「三伏灸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功效,也有其適應症,如體虛易感冒、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人群適宜進行三伏灸貼敷。患有頸肩腰腿痛、風濕性關節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腸炎、長期腹瀉、便秘、宮寒引出的痛經、月經失調等病症的人群也適宜進行三伏灸治療。」李小蘭解釋道。

但是,三伏天進行三伏灸治療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宜。李小蘭提醒,80歲以上老人及2歲以下幼兒,孕婦、哺乳期,腫瘤、結核、發熱病人;急性支氣管擴張、急性咽炎、血液病,嚴重心肺疾病,嚴重糖尿病患者;陰性內熱、濕熱體質,背部廣泛感染炎症、皮膚病患者都不適宜進行三伏灸貼敷。

那麼,在貼「三伏灸」前後,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的呢?李小蘭建議,三伏灸為發泡灸,如局部出現潮紅或簇狀小水泡屬正常現象,可自行外塗老茶油處理,如癥狀加劇或出現大水泡,應避免皮膚破損並及時到醫院處理。與此同時,貼敷過程中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汗出致藥物脫落,如出現皮膚刺癢、灼熱、疼痛等不適可提前揭下藥物。此外,三伏灸治療期間忌油膩、生冷、辛辣、發性食物,且三伏灸治療後24小時內不宜沐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提醒男人:女人動情後,其實是這個樣子
產檢的項目有哪些?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