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江蘇春秋古墓,發現一壇2500年前的雞蛋,專家:忍不住想嘗嘗

江蘇春秋古墓,發現一壇2500年前的雞蛋,專家:忍不住想嘗嘗

四十五年前江蘇曾發現來自西周的「土雞蛋」,繼西周(約2800年前)「土雞蛋」之後,一春秋古墓中再次發現了一壇2500年前的雞蛋,據說這壇由陶罐裝盛著的可是真正的土雞蛋!關鍵是這壇土雞蛋看上去還挺新鮮的,一個個泛著微微青色,考古專家開玩笑表示,面對這壇春秋土雞蛋,忍不住想嘗嘗……

自從十二年前溧陽發現了春秋墓葬後,考古專家就在這裡「住」了下來,十餘年間考古隊已在這裡發掘了數十座古墓,最近一次發現的「土雞蛋」已經是第五壇,此前已有四罐類似的「春秋土特產」被送往江蘇省內四個不同的博物館展藏,這些兩千多歲「高齡」的土雞蛋有助於人們了解華夏先民的養殖和飲食文化。

據專家林留根介紹,這壇「春秋土特產」剛發現時蓋子幾乎完好,但開啟之後有一個「蛋寶寶」不慎碎裂開來,但其餘的都如同雞媽媽剛下出來般完好。依據罐子的大小推測整壇雞蛋至少有二十個以上,這份春秋土特產禮品距今至少有2500年了,至於忍不住想嘗嘗的想法是必須打消的,因為誰也不敢觸摸這些「文物土雞蛋」。

那麼這些看上去新鮮的「春秋土雞蛋」的保鮮程度到底如何呢?根據發掘現場拍的影像資料看來,那隻碎裂的蛋寶寶(圖四)裡面似乎玩起了「空城計」——裡面幾乎找不到蛋白蛋黃了,但專家說殘留物還是有的,另外其他那些沒有破損的蛋寶寶也許會有奇蹟,只是如何一個個拿出來研究可能是個迷之難題,因為目前再厲害的專家也不敢觸摸這些蛋寶寶!

專家為何都不敢觸摸這些「春秋土特產」呢?可不要被看上去新鮮完好的蛋寶寶們迷惑了,畢竟它們可是經歷了二千多年的時光快遞才抵達今天,雖然密封在陶罐之中但是蛋殼早已石化和受到侵蝕,這也是為什麼一揭開罐蓋就有一枚碎裂的原因——它們太脆弱不堪了,別說觸摸蛋殼,就是正常的日光照射或者微微氣流拂過都可能讓這些「春秋土雞蛋」「香消玉損」。

現在這些從西周和春秋時期穿越過來的「文物土雞蛋」,人們雖然無法品嘗但是卻可以在南京、句容、鎮江等地的博物館中過過眼癮,專家在對這些「土雞蛋」進行分析研究之後,裝進特製的玻璃櫃中供考古迷們參觀,這些兩千多年的蛋寶寶也成為了「網紅蛋」,掀起了關於兩千多年前的這些蛋到底是皮蛋還是鹹蛋的爭論。

這些「春秋土特產」有助於我們了解春秋時期古人的飲食文化和生產文明,雖然不能幫助你搞明白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哲理性問題,但你至少能吹一吹自己也是曾親眼見過兩千多歲雞蛋的人了!

(文: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畫說 的精彩文章:

1980年出版的年畫,現在的畫家能畫出這樣的畫嗎?

TAG:有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