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清朝已經有「北冰洋」了?還是冰鎮的那種?

清朝已經有「北冰洋」了?還是冰鎮的那種?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眼瞅著要到大暑了,科教授每天下班,從燥熱的夕陽中趕到家裡,T恤幾乎都已經濕透。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冰箱。「天哪,怎麼剛買的飲料一瓶都沒了?」

隨後匆匆跑下樓,一定要去小賣部,喝到一口冷飲才算滿足。「呀,果然這才是夏天該有的樣子。」

還是生活在現代好,有冰箱、有飲料,古代夥伴可就慘咯。

然而,事實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清代夥伴早就在夏天,喝上了冰鎮汽水。

攜帶型木質「冰箱」

冰桶,放冰的桶

木冰箱也叫「冰桶」、「洋桶」,多用紅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製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狀,上面蓋一個厚木板,箱子兩邊還有便於搬運的銅環。箱底有小孔,可以隨時排放冰水。箱蓋則雕有鏤空的通氣孔,用於散氣通風。

圖片來自網路

冰箱裡面一般用導熱性較弱的鉛或錫,這樣既能起到較好的隔熱效果,延長冰塊的融化時間,又能防止融水侵蝕木質箱體。

冰箱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冷凍,下層為保鮮。兩塊蓋板其中一塊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塊是活板。每當暑熱來臨,可將活板取下,並將時新瓜果或飲料鎮於冰上,隨時取用。

聽起來倒是挺爽的,那麼問題來了……這都夏天了,冰從哪來?

這些冰一般都是在冬天的時候,在河裡把整塊的冰開採出來,放在冰窖里。冰窖建在地下,隔絕陽光,冬天時候把冰放進去,由於冰窖基本不通風,而且沒有光照,所以熱量很少傳導進去,可以長時間保存冰塊。

冰窖一般有官窖、府窖和民窖,《大清會典》中記錄,清代在紫禁城、景山、德勝門外、正陽門外都設有官窖,共計18座,僅紫禁城中的冰窖就藏冰2.5萬塊。

據說,清朝的時候老百姓也可以用得起冰,其中民窯中儲藏的冰就是給大家消暑的。不過光有冰是不夠的,還得有汽水,下面就來說說清朝的「北冰洋」

清朝「北冰洋」叫荷蘭水

但是跟荷蘭一點關係也沒有

清末出現了一種新型飲料「荷蘭水」,是北冰洋以及一切汽水的前身。

雖然這個飲料叫荷蘭水,但是不是荷蘭進口的,因為當時對外來事物缺乏認知,把很多歐洲進口產品一律稱為荷蘭產品。

徐珂在《清稗類鈔·飲食類》中對荷蘭水有詳細介紹:「以碳酸氣及酒石酸或枸櫞酸加糖及他種果汁製成者,如檸檬水之類皆是。吾國初稱西洋貨品多曰荷蘭,故沿稱荷蘭水,實非荷蘭人所創,亦非產於荷蘭也。」

所以說,荷蘭水最早是由日本人帶到上海的,當時的專賣店多是日本人經營,發展到後來,只有在日本人開的冷飲店裡才能買到荷蘭水。

順便說一句,蘇打水加糖加果汁加檸檬,味道應該和北冰洋很像吧。

皇帝們花了89年建的避暑大花園

喝冷飲不不過癮?那來這玩玩吧

除了喝冰鎮飲料,古人還會有大型夏日度假的出遊活動,不過這個活動僅限皇宮貴族參加。

古代的皇帝們會選擇郊區適宜地址修建避暑行宮,或者到氣候舒適的地方避暑。最有名的要數承德避暑山莊了,有山有水 ,這裡最出名的就是熱河,因此避暑山莊也叫「熱河行宮」

這裡佔地面積高達564萬平方米,大約是頤和園的兩倍大,也是中國四大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園林。

它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後經多次整改、擴建,於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建成。歷經三朝,耗時89年才建成一個有山巒區、平原區、湖泊區還有宮殿區的皇家園林……看來皇帝們真的是很怕熱了。

那麼為什麼非得來這裡呢?很涼快么?

是的,避暑山莊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涼爽,雨量集中,基本上無炎熱期,簡直完美,不過就是去一趟太遠了。

沒關係,離得比較近的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也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因為皇室每到盛夏就會到這裡處理朝政,所以它也被稱為「夏宮」。還有我們熟悉的「頤和園」,頤和園前身是乾隆賜名的「清漪園」,改名為頤和園,也作消暑之用。

不過現在還好,這些景點已經對外開放了,夏天別總在屋裡吹空調,約上三五好友來這裡逛逛簡直美滋滋。

話說回來,夏天也不要太貪涼,腸胃不好的朋友,就更要注意了。

百家講壇

《翰墨風骨鄭板橋》

播出時間:7月10日-7月25日 12:08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於毅 丁月(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慈溪:天青秘色瓷消失千年重現人間 古老燕話從抗倭密語到文化傳承
紫陽:漢水長流山歌傳唱 生態移民永續發展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