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回老家,還親自給「北遁帝」了一個謚號

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回老家,還親自給「北遁帝」了一個謚號

12世紀,在與趙宋形成對峙的少數民族王朝中,契丹人主宰的遼國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其龐大的身軀猶如一座大山壓在趙宋王朝頭頂,與旁邊矮小的西夏形成巨大反差。

崖山之後98年,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回老家,親自給「北遁帝」上謚號

在遼國統治的疆域中,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和部落充當著小弟,其中就包括後來建立金國的女真族。隨著後來金的崛起,遼、金、西夏塞北三朝與南宋形成對峙,上演了一幕幕「聯A滅B」的精彩劇目。

默默無聞的小跟班

彼時的蒙古部落還是默默無聞的小弟,靜靜地待在角落裡積蓄能量。翻看「大蒙古國」的成長履歷,分明就是一個底層屌絲成功逆襲的範例,這就不難理解他們在後來的戰爭中為何總是充滿了復仇情緒。

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是和鮮卑、契丹人屬同一語系的室韋各部落,起初分布在契丹之北、韃靼之西、突厥之東的北部地區。

隋唐時先後受突厥和後繼而起的回鶻統治,貞觀年間,隨著回鶻政權崩潰,蒙古部落進入大漠南北,在這裡又受遼的統治。

遼衰落後,再受金的統治,眾多蒙古部落淪為金朝的臣屬,期間受盡金的「花樣」欺壓。

直到金也衰落了, 蒙古部落才算有了出頭之日,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1204年,鐵木真通過戰爭統一了蒙古各部落。1206年被推舉為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蒙古汗國成立後,成吉思汗不斷發動對外戰爭開疆拓土。

崖山之後98年,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回老家,親自給「北遁帝」上謚號

長期被欺壓的蒙古人至此展開一系列「復仇戰」,而第一個目標就是有著「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的金。

令人眼花繚亂的一場場滅國戰

為首先瓦解西夏與金朝的結盟,成吉思汗先後三次率軍進攻西夏,迫使其稱臣。1210年,成吉思汗正式發起蒙金戰爭,在著名的「野狐嶺之戰」中大破40萬金軍,隨後攻入華北地區並四處屠殺。1214年,蒙軍包圍金朝首都中都,金宣宗被迫求稱臣,並在蒙軍撤退後遷都汴京

當金朝遷都並將要滅亡之際,中亞新興大國花剌子模崛起,該國兩次屠殺蒙古商隊並侮辱蒙古使臣,成吉思汗遂決心發動第一次西征。

曾經強盛的遼朝被金國滅掉後,遼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出奔西域建立西遼。作為第一次西征的前哨戰,成吉思汗於1218年先滅了西遼。次年六月,成吉思汗親率十萬蒙古主力軍西征花剌子模,40個城鎮慘遭「屠城」後,花剌子模亡國

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西征可謂戰果豐碩,大軍一路向西進軍到今烏克蘭西部的德涅斯特河,東返時再折轉圍攻基輔。

成吉思汗將拓展的疆土分封給長子朮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窩闊台,四子拖雷領有蒙古本土,同時指定三子窩闊台為大汗繼承人。

崖山之後98年,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回老家,親自給「北遁帝」上謚號

到了1225年,看著金國、西遼和花剌子模相繼被收拾,窩在蒙古旁邊的西夏嚇得渾身發抖。成吉思汗率蒙軍回師,以西夏「不配合西征」為由輕鬆滅之。期間的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由幼子拖雷監國。

三子窩闊台被推舉為蒙古大汗後,於元太宗三年(1231年)率軍南征金朝。根據「宋蒙條約」,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徹底覆滅

南宋當時「聯蒙滅金」的策略飽受後世詬病,雖不能說是一大敗筆,但從後來的歷史看來,復仇心切的趙宋顯然沒有領會到「三國鏖戰」的奧妙所在。

忽必烈滅宋

之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兩兄弟展開了四年的汗位戰爭。1264年,忽必烈戰勝阿里不哥攫取蒙古汗國的最高統治權。這場內戰讓四大汗國先後脫離獨立,各自為政,直到40年後的元成宗時期,四大汗國才重新承認元朝皇帝為大蒙古國大汗。

穩定內部後,忽必烈開始發動滅宋的統一戰爭。1269年,忽必烈命一路大軍自襄陽出發,沿漢水入長江,另一路自淮西南逼安慶,以為呼應。宋軍內部不和,一觸即潰,蒙軍分兵三道直趨宋都臨安。

宋恭帝投降,南宋大臣文天祥、張世傑和陸秀夫等一路退往東南沿海,先後擁立益王趙昰和衛王趙昺為帝繼續抗元。1278年,文天祥兵敗被囚於大都,嚴詞拒絕元朝招安,三年後從容就義。

崖山之後98年,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回老家,親自給「北遁帝」上謚號

1279年,在金朝降將張弘范指揮下,元軍在廣東崖山海戰中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力量,陸秀夫背著8歲的宋幼主趙昺投海殉國,南宋亡。

元朝滅宋統一全國,結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500多年中國的南北對峙,一掃數個民族政權長期並存的戰亂局面。

滅宋後,忽必烈對鄰近諸國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元朝曾兩征日本、征安南(今越南北部)、征緬甸,但多「力竭退師」。

盛極而衰

忽必烈去世後,元朝逐漸走上由盛到衰的道路。自成宗死後到順帝即位,在短短20多年中,元朝就相繼更換九任皇帝。弒帝篡位、自相殘殺的局面一幕接一幕,殘酷的內訌導致統治階層元氣大傷。

到元末,長期的階級和民族壓迫最終導致了社會矛盾的集中爆發,被壓迫人民紛紛揭竿而起,以紅巾軍為代表的農民起義敲響了元王朝的喪鐘。

1367年,朱元璋陸續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等其它南方起義軍和元朝勢力,開始遣大將徐達、常遇春展開北伐。1368年七月,徐達率軍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遁。

時隔98年,元朝在全國的統治被推翻,朱元璋認為元惠宗「順天明命」,親自給他上謚號「順帝」。如此褒義謚號,不知這位「北遁帝」作何感想。除了順天明命,完全可以像崖山的南宋君主那樣選擇君王死社稷嘛。

崖山之後98年,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回老家,親自給「北遁帝」上謚號

退至上都,元惠宗繼續使用「大元」國號。當時,除了據有漠南漠北,元廷還控制著東北地區與雲南地區,「北元」認為還有和大明分庭抗禮的資本。

「宜將剩勇追窮寇」

決意一統天下的朱元璋豈能坐視,隨即採取兵分幾路各個擊破的方式「驅除韃虜」。

漠南漠北

第一次北伐,朱元璋派遣大將徐達率大軍穿越漠南,進入漠北與元軍作戰。朱元璋多次寫信招降,元將擴廓帖木兒不予理會,與明軍形成對峙。

東北地區

明軍與北元軍在遼南對峙多年後,傅友德、藍玉等發起第五次北伐,經過多次交戰,1387年,北元守軍投降藍玉,明朝佔領東北地區。

雲南地區

1381年,明軍攻入雲南,鎮守雲南的元朝梁王自殺,明軍隨後攻克大理,陸續平定雲南地區。

趕回老家

為徹底盪除北元勢力,1388年,朱元璋命藍玉率15萬大軍發動第六次北伐。藍玉大軍橫跨戈壁至捕魚兒海擊潰元軍,俘虜8萬餘人,北元至此國勢大衰,不再使用年號。

崖山之後98年,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回老家,親自給「北遁帝」上謚號

百年前,蒙古人在崖山對南宋趕盡殺絕,如今自己也被趕出了佔領地,老老實實回到北方草原的老家。此後,「大蒙古國」再也不曾復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全改名,諸葛亮本該叫「葛亮」,簡雍不姓簡,賀齊不姓賀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