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唯一三千年不改名字的城市,本該大放異彩,為何卻日漸沒落?

中國唯一三千年不改名字的城市,本該大放異彩,為何卻日漸沒落?

捋捋中國古城的改名史,那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淚,原本美得如詩如畫,卻被改得土裡土氣,叫人難以接受。想那煙花丰韻的廬州,如今卻成為合肥,或許是寓意大家一起胖吧;大唐詩意的集散地長安,如今改名西安,撲面的歷史感蕩然無存;最喜歡改名的一座城市當屬南京,它是戰國的金陵,三國的建鄴,魏晉的建康,宋代的留都,明朝的應天,清朝的江寧,如今改叫南京。但是也有始終如一者,比如河北省的邯鄲就是三千年未曾改過名字的城市,從春秋戰國一直沿用至今,展現著歷史文化的古色古香。

第一章 曾經的輝煌

「邯鄲」二字,最早出現於古籍《竹書紀年》之中,因城鄰邯鄲山而得名,城市位於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麓,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地理位置優越。得此天然佳勢,邯鄲8000年前就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後又在戰國時期成為趙國的都城,其管轄下的魏縣則是魏國的都城,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先後當選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西夏、後唐、大齊等封建王朝的首都。北宋時期,邯鄲雖未成都城,但其大名府成為陪都。直到清代,邯鄲都是燕地極為輝煌的一座大城市。

第二章 璀璨的文化

與邯鄲有關的歷史名人非常之多,千古一帝秦始皇,叱吒三國的曹操,燕國大將樂毅,著名思想家荀子,藺相如、廉頗等等。正因為邯鄲古城保留著風雲人物的光輝影像,所以邯鄲3000多年的歷史造就了3000多個成語!「邯鄲學步」,「圍魏救趙」,「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毛遂自薦」,「紙上談兵」等等我們耳熟能詳的一系列典故皆出自邯鄲,邯鄲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縱然在眾多的文化古都之中也算是出類拔萃,邯鄲擁有絕佳的歷史積累。

第三章 不佳的現狀

邯鄲的沒落,要從元朝開始說起,此前邯鄲一直作為華北區域的主要城市,但元朝統治者卻將省會選在了保定,於是邯鄲逐漸被邊緣化。不過隨著清朝後期工業運動的興起,礦產資源豐富的邯鄲再次步入一線行列:煤炭與鐵礦的開發,鐵路的修建,外加地理位置的優越,邯鄲很快成為一座資源輸出型城市,地位有所回升。然而也正是由於太依賴資源和工業,進入新世紀的邯鄲變得有些吃力,重工業停滯不前,新產業轉型緩慢,邯鄲需要應對很多挑戰,對未來發展也比較迷茫。

想想北京、西安、南京等古都,都已經成為國內一線城市,而開封、洛陽、杭州等雖還未登頂,但也是赫赫有名的文化古城,而唯有三千年未改名字的邯鄲卻日漸沒落。不過擁有3100年建城史的邯鄲目前正在奮力直追,經濟實力居河北省第五位。但小解認為,邯鄲最優勢的發展方向當是歷史與文化,那麼多的名勝古迹,如此多的名優特產,搭配特有的文化現象,一定可以再現昔日輝煌。或許到那時,遊客會為了觀賞絕麗風光而去其他城市,而會為了追溯歷史、感受文化而趕赴邯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年的杜甫一貧如洗,理直氣壯寫詩向朋友借錢,卻借出一千古謎題
為何平頂山之後,悟空不再輕易出手,而先想著搬救兵?他悟出了啥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