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南北經濟差距拉大,北方城市該向南方學什麼?

南北經濟差距拉大,北方城市該向南方學什麼?

青島對標深圳、濟南和大連對標上海、陽泉對標安慶、濰坊對標南方 5 城…… 一時間,諸多北方城市紛紛颳起 " 對標風 ",通過南方城市尋找自身不足。

有專家表示,這一現象表明北方城市正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

北方的重工業比較突出,具有較大的優勢,同時北方的科教資源比南方還有優勢,但關鍵在於企業引領、市場引領方面有差距,因此在創新活力方面存在不足。

01

北方城市颳起對標風

"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近日,山西省陽泉市委機關報《陽泉日報》用一個整版刊發了主題為《我們為什麼要比安慶 ?》的系列文章,探討了陽泉市黨政代表團 6 月赴安徽省安慶市考察學習後,發現到的差距以及由此帶來的觸動。

安慶是一個中部地區的普通地級市,2018 年人均生產總值為 41088 元,僅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 63.6%,城鎮化率也只有 49.22%,比全國水平低了 10.36 個百分點。但安慶為什麼會成為陽泉的對標對象呢?

實際上,雖然經濟發展上仍處於欠發達地區,但近年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皖江城市群的建設,安徽特別是皖江城市群承接了大量來自兩省一市(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產業轉移落地,經濟也實現了快速增長,安慶就是典型代表。

《陽泉日報》也在文章中闡釋說" 安慶有『中國近現代工業發源地』之稱,陽泉曾有『煤鐵之鄉』『小上海』的榮譽。同處中部地區、都是工業化城市、有著共同的紅色基因,發展經歷相近、發展階段相似 "" 安慶比我們早走一步,他們的做法,他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 他們解決問題的路徑和辦法,對我們更有借鑒意義 "。

同樣是普通地級市的山東濰坊,對標的南方城市更是有五個之多。

今年 3 月,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率市黨政考察團到嘉興、泉州、寧波、蘇州、南通等五市考察學習。7 月 4 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題為《究竟該向南方學什麼?——濰坊市委書記南方考察歸來的 " 發展之問 "》的文章,提到 " 這次為期一周的南方之行,帶給考察團巨大的思想震撼 "。

從去年開始,到南方考察並對標學習,幾乎成為山東各地市的基本動作。今年 3 月底,青島旗幟鮮明地提出 " 學深圳、趕深圳 ",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還專門帶隊赴深考察學習。

此後不久,濟南提出 " 對標上海 ",濟南市代表團在 5 月底出動 70 余名領導幹部,前往上海。

當然,對標學習上海的城市還有不少。比如,遼寧大連去年提出,要深化 " 學習講話,對標上海,解放思想,真抓實幹 " 大學習大討論活動,聚焦上海發展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從科技創新、改革開放、產業發展、人才建設等方面,深入查找思想差距和發展短板。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北方城市積極向南方城市學習,這表明這些城市正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通過對標找差距,對推動這些城市未來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02

南北經濟大分化

北方城市紛紛對標學習南方城市的背後,是近年來南北之間經濟發展的變化。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對我國南北方發展差距進行了相關研究,數據顯示,2004~2012 年,我國北方地區經歷了一段較快發展的時期,但以 2013 年為分水嶺,其與南方地區的差距持續擴大,北方地區經濟佔比開始下降,至 2018 年跌至 38.5%。

這其中,產業結構的南北差異是一大關鍵。研究指出,產業結構的 " 南輕北重 " 和近年來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北方重工業、傳統工業和資源型產業的比重顯著高於南方,相比之下,近年來新增高技術產業則呈現南方活躍、北方相對滯後的態勢。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南方尤其是珠三角與長三角產業轉型升級起步早,十多年前就開始了,目前這些地方的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經濟、互聯網經濟都十分突出。

相比之下,北方的產業轉型升級比較晚,但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新常態後,靠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為繼。因此,北方城市積極吸收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在新經濟發展方面的經驗,有助於加快北方城市的轉型升級。

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技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高教資源的發揮。上述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顯示,北方高等院校等知識創新要素集聚程度與南方基本相當,優質院校和科研資源比例更高,具有很好的科研創新要素基礎,但企業創新活躍度普遍低於南方,制約了科技成果轉化。

衣保中說,北方的科教資源是不弱於南方的,甚至比南方還有優勢,但關鍵在於企業引領、市場引領方面還有差距,因此在創新活力方面存在不足。各地區都有自身的優勢產業和基礎,關鍵還是在於如何發展,如何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發展。

東北某市一位科技系統官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東北的幾個副省級城市的科技實力很強,但是產業競爭力比較弱。" 怎麼把雄厚的科技實力轉化為生產力,這是我們最大的短板。未來還是應該從自身查找問題,尋求思想理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

03

北方城市應向南方學什麼?

那麼到底要向南方城市對標學習什麼呢?

衣保中說,很多北方城市的計劃經濟色彩比較濃厚,國有經濟佔比較高,習慣於按照傳統的行政資源分配或者非市場的方式處理問題,營商環境普遍存在亟待改善的現象,這些都是由體制機制的慣性思維形成的。

因此,衣保中認為,北方城市要向南方城市學習市場引領、企業引領方面的作用。

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例,南方城市的新興產業發展好,產業轉型升級好,主要在於活躍的民營經濟引領。

但發展民營經濟不是靠傳統的行政手段出台一些政策就可以了,關鍵還是要有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要尊重市場規律。北方可以學習南方先進地區的體制機制方面的經驗,打造良好的企業、市場、商業環境,使整個社會經濟充滿活力。

《發展之問》中,惠新安提到 " 今後怎麼辦?" 他從解放思想、改進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美麗城市、強化推進措施這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想法。

比如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把政策落實作為優化環境的重要切入點,認真開展專項評估行動,對近三年來的重要政策文件進行一次大梳理,不易操作的抓緊制定配套細則,未落實的馬上形成責任清單、抓緊整改;對損害營商環境的各類行為要零容忍,以鐵的手腕和鐵的紀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既追究當事人,又追究領導責任。

其實,在優化營商環境、提振民營經濟等方面,北方各省份也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動作。

比如在提振民營企業家對東北投資的信心上,東北三省採取了針對性舉措。2018 年 12 月,遼寧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從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降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六個方面推出了 23 條舉措。黑龍江、吉林、遼寧還召開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座談會、政策發布會。

通過近幾年東北三省持續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的發力,民間投資已開始明顯回暖。據統計,2018 年,遼寧和黑龍江兩省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 7.7% 和 10.5%。

來源:國民經略 林小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三星展示世界首個基於5G網路的遠程控制汽車
向李彥宏潑水者曾開網店,前妻稱離婚 2 年未付撫養費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