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大暑容易中暑,防濕避暑很重要

大暑容易中暑,防濕避暑很重要

大暑節氣,水氣上騰,濕氣充斥,又正逢三伏天的中伏,溫度尤其高,所以防濕避暑很有必要。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二個節氣,每年7月中下旬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20°,此時炎熱到了極點,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今年的大暑正逢三伏天的中伏,溫度尤其高。因此,民間有「熱在中伏」的說法。

近日,在我國很多地區就出現了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那麼,在這酷熱難耐的時節,我們該如何養生呢?

大暑為什麼會中暑?

中醫有「天人相應」的養生學說,按照現代的解釋就是:自然界(大宇宙、宏觀整體)和人(小宇宙、微觀個體)是互相感應、互為反應、互為映照的。

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

現代醫學生理學也認為: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的氣溫、氣壓、濕度和氣流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的氣候會影響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分泌的激素分泌,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癥狀。

中暑的危害

「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

特別是老年體弱者和年幼者,可以見到老年人勞累緊張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會引發猝死危險;幼兒暑熱哭鬧、飲食不周易造成腹瀉、發熱等急性病。

從中醫角度來說,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熏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病程多反覆纏綿。一旦中暑,需要很長時間調養恢復,所以要認真防暑,在戶外不要坐濕了的座椅。

我們該如何養生?

專家從起居、心理、飲食三個方面給網友一些建議:

生活起居,「多休息」

炎炎夏季,驕陽普照,地熱蒸騰,正是人體陽氣活動旺盛之時,養生也宜側重於養陽才能順應季節變化。

人們在工作生活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這個時候,最好堅持「少動多靜」的原則,最好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徑、撫松竹,還可以在環境清幽的室內,讀書習字、品茶吟詩、觀景納涼。運動最好選在早上和晚上,晨練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睡眠。

心理調養,重在「靜」

俗話說:「熱在三伏」,大暑正是進入伏天的最熱時節。

按照中醫理論,大暑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陽氣發散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盪,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問題。

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二字就是這個道理。

首先是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

其次是心理納涼,以「心病要用心藥醫」的原理,可採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方法調整情緒,想像自己處於大自然之中,綠樹搖曳、飛泉漱玉,使你心曠神怡、心平氣和。

再有是要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中午應午睡0.5—1小時,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

飲食調養,「酸、苦、清」

「酸」,夏季人們出汗多而易失津液,酸味食品能斂汗止瀉祛濕,且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慾。

常見的酸味食物有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

「苦」,盛夏時節吃苦味食物,既能清除人內心的煩惱、提神醒腦,還可以增進食慾、健脾利胃。當然要適量,否則過苦傷及脾胃。

常見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苦菜、萵筍等。

「清」,大暑養生飲食宜以清為補,宜補氣清暑,宜健脾養胃,宜葯粥進補。清補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補氣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

健脾養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葯粥有綠豆粥、扁豆粥、蓮子粥、薏米粥等。

大暑時節利於「冬病夏治 」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趁暑化濕解冬病,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在於防治。

通常情況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陽虛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等陽虛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這個時節治病,若是一些偏熱體質的慢性病人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治療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來治療,需要依據個人體質決定。暑天陽氣旺盛,治病就是通過艾灸、伏貼等方式利用補充陽氣來達到療養效果。

祖國傳統文化來源於勞動生活實踐,古樸思想順應自然變化,為人們健康生活提供很多有益指導,了解傳統、了解中醫為您保駕護航。

本文受訪專家:

谷強,北京市東城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

北京市東城區醫學會副會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產後催乳誤區多,寶媽須知
小心!咬指甲咬出5種病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