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區塊鏈融資今年恐慘跌6成,為什麼市場回暖,風投卻「回不來了」?

區塊鏈融資今年恐慘跌6成,為什麼市場回暖,風投卻「回不來了」?

區塊鏈的春天又來臨了,但似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

去年加密貨幣行情暴跌,美國從華爾街到矽谷,以及國內各大風投,都一面倒建議轉向投資區塊鏈底層技術,認為這才是度過加密寒冬(crypto winter)的正確選擇。

但如今,風向已完全改變。一份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儘管比特幣行情已自去年低谷反彈約 3 倍,區塊鏈初創公司融資卻是持續大幅衰退,今年恐怕將慘跌 6 成,無法回到過去盛況。

區塊鏈融資恐將暴跌 6 成

根據美國調研公司 CB Insights 上周出爐的最新研究數據,今年迄今風投基金對區塊鏈初創公司投資金額共達 7.84 億美元,總計為 227 筆交易。若是按照這個速度發展,CB Insights 預估今年全年區塊鏈初創公司只能從 VC 吸引到 16 億美元投資,比起 2018 年創紀錄的 41 億美元,將劇烈萎縮 60%。

圖|風投機構對區塊鏈五年度投資筆數和投資額發展趨勢(來源:CB Insights)

CB Insights 表示,這個改變對於矽谷以及華爾街來說意義重大,因為自 2014 年以來,區塊鏈初創公司一直是美國風投基金最青睞的垂直領域。

這不禁令人納悶,為什麼上一波加密貨幣牛市時,有大批區塊鏈初創公司獲得巨額融資投注,但這一次行情回暖,資金卻沒有回來?

美國權威財經媒體彭博社認為,這一結果反映出,來自華爾街金融機構、矽谷風投的所謂「聰明錢」(smart money),正在改變所謂「跳過比特幣、押注區塊鏈」(Skip Bitcoin, Bet on Blockchain)的想法

根據 CB Insights 統計,過去幾年區塊鏈領域最活躍的風投,前三名是依序是數字貨幣集團(Digital Currency Group)、 Boost VC 和 Blockchain Capital。中國則有分散式資本和比特大陸位列前十。

「國內(資金)整體來說目前也是比較冷淡」,總部位於北京的區塊鏈領域數據服務商 TokenInsight 首席分析師兼合伙人趙偉對《CoinDesk 中文》表示。但他補充,少部分有實力的資金仍在尋找海外項目。

不過,「我們認為這反而是一個成熟的標誌」,趙偉繼續解釋,這顯示如今行業投資開始變得謹慎,不再像以前純粹是跟風,「與其說這是投資萎縮,倒不如說是走向正常化的一個體現,代表區塊鏈投資正在回歸理性」

趙偉說,如今投資人比過去更意識到整個行業還在非常早期階段,真正落地的應用非常少。他並分析,從投資人的角度上看,很多項目是無法實現的。而從公司的角度上講的話,則有一個很大的因素是法律法規的問題。

實力受創也是另一個現實因素。「很多資本自己也沒錢,所以投的不多」,一位行業人士對《CoinDesk中文》表示,許多區塊鏈風投的資金已經所剩不多,回歸理性也是不得不然。據美國對沖基金數據研究機構(Hedge Fund Research)估計,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基金在 2018 年虧損了近 70%。

(來源:Pixabay)

區塊鏈行業「逆發展」?

從 CB Insights 報告來看,投資人回歸理性下的結果之一,是回過頭投資更多早期階段公司。這使得從投資階段的角度來看,區塊鏈行業似乎呈現出一種「逆發展」的奇妙現象。那就是在這些區塊鏈行業的傳統股權投資中,投資人並未隨著時間而投出愈來愈多的成熟階段公司,相反的,對早期階段的投資佔比是不減反增的。

圖|區塊鏈產業投資階段發展概況(來源:CB Insights)

調查結果顯示,種籽/天使輪與 A 輪交易合計比重在 2017 年是 80 %,而 2019 年迄今則達到了 88%。

CB Insights 認為,「早期階段投資交易的比重增加,顯示出區塊鏈仍然是非常新生的一個領域。」因為當一個新興技術領域成熟時,A 輪和 B 輪交易通常會增加到一定佔比。而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區塊鏈顯然還未到這個時候。

企業投資衰退更加劇烈

確實如此,包括跨國銀行、大型零售商和技術供應商在內的全球企業,過去幾年已投入數十億美元尋找區塊鏈應用,然而目前為止仍尚未見到大規模的成熟應用。

路透社日前引述知情人士報道指出,兩年前,納斯達克交易所與花旗集團曾聯手宣布將一項新的區塊鏈系統,表示將用來提升私人證券支付效率。當時,納斯達克首席執行官阿德納?弗里德曼(Adena Friedman)稱其為「全球金融業的里程碑」。但這兩大巨頭迄今並未真正推進該項目,因為雖然該區塊鏈系統雖然在測試中起作用,但若要全面採用,則其成本遠超過好處。

該知情人士補充說,「區塊鏈是個閃亮的海市蜃樓」,廣泛採用可能仍「需要一段時間」。

路透社並檢視 33 項過去四年內大型企業所宣布的區塊鏈項目,包含跨國銀行、交易所和科技公司等,同時訪問十餘位相關管理階層,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區塊鏈技術還無法實現它的承諾

據路透社分析,這 33 個項目中至少有十多個項目,都尚未脫離測試階段。即便已脫離測試階段的,也還沒有看到大規模採用。

CB Insights 報告也提到,企業對區塊鏈初創公司的投資,比整體股權投資趨勢的衰退幅度更大,2019 年迄今只有 96 筆交易。去年全年則是 302 筆交易。

圖|企業對區塊鏈領域五年度投資筆數和投資額發展趨勢(來源:CB Insights)

ICO 時代終結

另一個更加早已完全轉變的趨勢是,現在股權融資的重要性已遠超過 ICO,標誌著 ICO 時代的結束。

自 2018 年的第三季度以來,傳統的股權融資的投資總額已經連續四個季度超越 ICO。儘管二者金額都在嚴重下滑,但 ICO 的衰退程度遠遠超過傳統風投,可以說 ICO 已近乎死亡。

圖|風投與 ICO 歷來各季度的注資金額(來源:CB Insights)

區塊鏈不等於比特幣?

「區塊鏈不等於比特幣」(Blockchain not Bitcoin)。在過去一段時間,「專註技術」已成為區塊鏈風投主流最奉行的準則之一。但如今投機炒作和整體加密市場的信心似乎已逐漸恢復,初創公司卻沒有跟隨復甦,究竟這是否會反映出從華爾街到矽谷,風投大佬對區塊鏈的投資策略也已經改變?

以技術角度來講,區塊鏈技術就是分散式賬本,加上使用激勵機制保證所有參與者利益最大化,並使參與各方的交易成本降低。從這個前提來說,如果要讓區塊鏈的優點完全發揮,激勵機制是必須的。

「區塊鏈系統需要激勵機制,但從長期角度來看,它和比特幣一類的加密貨幣是可以完全分開的」,TokenInsight 的趙偉說,一個真正好的區塊鏈應用,它在一個有價值的激勵機制上才是真正有效的,但例如 Facebook 的 Libra,和摩根大通的 JPM Coin,都和比特幣沒有任何關係。

而這些大型企業對發展區塊鏈項目繼續保持興趣,也意味儘管融資衰退,這一行業的初創公司仍可能有生存空間。因為大企業往往很難完全憑靠內部發展這類新興技術項目,這正是初創公司的機會所在。

本文版權屬於 CoinDesk 中文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Cancer Cell:T 細胞打入腫瘤細胞要先對好「暗號」
PNAS:揪住最致命 RNA 病毒的「小尾巴」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