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從學會說「對不起」開始

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從學會說「對不起」開始

點擊【美國小學的日常】關注我哦

美國公立學校老師分享美式教育

前兩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件小事,講媽媽如何處理孩子們在遊樂場里的衝突的,很多網友覺得這兩位媽媽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兩位媽媽關於「如何學會道歉」,為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

先安撫孩子的情緒

把孩子帶離現場,傾聽孩子的感受

平靜下來,跟對方真誠的道歉

學會道歉,是教養和情商的體現。我曾看過一個「美國爸爸在超市如何教孩子說對不起「的視頻,這位爸爸的做法和這兩位媽媽有個共同點:不急著講道理,先幫助孩子平復情緒。因為道歉的目的是給對方的情緒澆火,自己必須先平復下來,在引導的過程中,爸爸全程並沒有提高音量,而是一直用積極地方式讓孩子明白:It is not hard to say sorry, 說一句道歉,並沒有那麼難。

學說對不起,是情商教育的一部分

美國學校的「情商」教育穿插在日常教學的各個方面。這裡的情商培養主要包括:Social Skills (社交能力)和Character Education (品格培養)兩個方面。在學期末的成績單上,除了學科成績,還會有關於學生情商水平的評分。如:是否尊敬老師,是否和同學很好的合作,是否能有效的解決和朋友間的衝突等等。

而學說對不起,就是情商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孩子在和朋友爭吵時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體現著自己的素養,也體現著自己的高情商。

這讓我想到班上的Caleb,他是個有點「小情緒」的孩子,有一次他故意把隔壁桌Sophie的水瓶碰掉,水撒了一地。我剛好看到,讓Caleb跟Sophie道歉。Caleb不肯,說:」不是我做的!」 可我告訴他:「老師看到了,請你說對不起」。他卻很生氣地說:」對!不!起!」

讓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針對Caleb的「小情緒」,我打算用一些「小策略」。之所以說是」小情緒「,是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不想道歉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做的對,而是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覺得承認錯誤在同學面前顯得沒有面子。還有些孩子是「完美主義者」,像我班的Skylar,有一點點「小錯誤」都會掉眼淚,因為她沒法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錯誤(不完美)」。

於是,我決定在班裡上一堂關於「接受錯誤,接受不完美」的情商教育課。這堂課的主題是:"it is okay to make mistakes"。我在全班一起做了一個T形圖表(T-Chart)。T型圖的左邊是犯錯欄,右邊是改正欄。

(T型圖)

怎樣讓孩子明白,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是一件沒有面子的事情呢?老師決定身先士卒的做示範。我把自己平時犯的錯誤都寫在T型圖上,如:叫錯了小朋友的名字;不小心寫錯了字。很快,小朋友們看到老師都能誠懇的承認自己的錯誤,也紛紛要把自己的錯誤寫在上面。

放學前, 看著寫滿各種"錯誤"和「改正」的T型圖,我問學生:「是不是老師也會犯錯?是不是每個人都會犯錯? 是不是我們從改正錯誤中獲得進步?」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是的!」 沒錯,用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漸漸明白:犯錯一點都不可怕,因為它可以讓我們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就像下面英文海報描述的一樣:「錯誤:證明了我們在努力的嘗試!」

教給孩子如何道歉

孩子們能正確看待並接受自己的錯誤後,怎樣引導學生有效而真誠的道歉呢?不是一句「對不起」就好了嗎?原來道歉也是講究技巧的。現在就向您介紹美國老師常用的四段式道歉法

(文末附模板下載)

1. 對不起我...

首先,要說明自己的哪個行為做的不對。道歉的內容應具體,比如:對不起我打壞了你的水瓶。

2. 我這樣子做很不好,因為...

第二步是道歉的核心。在情商教育中,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即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即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自己做的事有沒有給別人帶來麻煩,有沒有讓朋友傷心。道歉時可以說:我打壞你的水瓶很不好,因為你今天就沒有水喝,你會很口渴。

3. 以後我會...

然後我們要用積極的語言告訴對方要怎麼做。比如:我以後走路時會看旁邊,小心一點。

4. 請問你可以原諒我嗎?

最後,要請求對方的原諒。無論對方能不能原諒我們,我們都應誠心地詢問一下。

教會孩子傳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們懂得了如何道歉,就能自己解決同學之間的小矛盾了嗎?這又讓我想起了課堂中常常遇到的情景:「老師,他動了我的頭髮,沒有跟我說對不起!」 每次聽到學生這樣的告狀,我的心中都飄過一行字: 「你有問他跟你說對不起嘛?」「他知道他的行為給你造成困擾了嗎?」

沒錯,小朋友們常常為一些很小的事情告狀,因為他們還在學習如何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感受。這也是美國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教的內容,我們在尋求道歉時,少指責對方的不是,而是告訴對方他做的事情帶給我們什麼感受。

我會把「表達感受」的句式寫在海報上,並貼在教室里,隨時提醒學生:

上面事例中的學生就可以這樣跟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

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

你____動我的頭髮_____,

讓我感到_很不舒服______。

所以請你____不要再做___。

我們是孩子情商教育的最好榜樣

剛開始當老師時,學生做錯了事,我常常會問他們「為什麼?」。比如:」為什麼你拿別人的東西?為什麼上課講話?為什麼搶別人的玩具?」 這是因為我們作為大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應該知道這樣做不對。

然而後來才發現,學生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啊!剛巧,當時我們學區舉辦了關於「如何糾正孩子行為」的教師培訓。培訓的老師講到:」在糾正學生的行為時,少用第二人稱「你」,多用第一人稱「我」;少說「不應該...",而是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做。這讓我意識到,總是用「為什麼」這樣的語氣質問孩子,不但問不出我們大人想要的所以然來,甚至還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之後再遇到類似的熊孩子,我就會試著用更積極地語氣和他們說:

1

看到別人的東西,應該還給人家。

2

上課的時候要安靜才能專心的聽老師。

3

我們要和朋友分享玩具。

這種積極地表達不僅指出了孩子的問題,也更容易讓孩子接受。當他們知道老師尊重自己的情緒時,自然也會學著尊重別人。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說過,人們的很多行為都是通過觀察別人的做法,模仿學到的。家長和老師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為人處世。所以在給孩子進行情商教育時,大人要先做個好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小學的日常 的精彩文章:

在美國當老師6年來,我發現「英語啟蒙」的最佳打開方式
從默默無聞到全班閃亮,美國老師的評獎眼光,竟如何獨到

TAG:美國小學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