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陽氣足的人,很少做三件事:嘆氣、打嗝、打呵欠!

陽氣足的人,很少做三件事:嘆氣、打嗝、打呵欠!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引用!)

本文理論依據:《黃帝內經·靈樞》(口問篇)、《中醫基礎理論》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這篇文說,給您聊三個日常生活中的小現象,這就是嘆氣、打嗝、打哈欠。

這三件事兒有什麼好說的呢?其實,這三者,偶爾為之,實在是人之常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我們總這樣做,比如說一天到晚打嗝不止,或者從早上起來開始就不停打哈欠,再或者從早到晚嘆氣不止,這就說明問題了。

什麼問題呢?這就是陽氣不足、氣機不利。

這話,不是本訂閱號異想天開之語。這些源於祖國傳統醫學的典籍《黃帝內經》。

先來說說這個打哈欠。《黃帝內經·素問》中的「口問篇」這麼說:「黃帝曰,人之欠者,和氣使然?岐伯答曰: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卧;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為欠」。

什麼意思呢?岐伯告訴黃帝說,陰在下,陽在上,陽氣向上引,陰氣向下引,故而在陽氣生髮不及的時候,我們就打哈欠。打哈欠的過程,就是陰陽二氣「相引」、「相互拉扯」的表現,是陽氣拚命想升發,卻升發不及的表現。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懂了,人為什麼到了晚上就愛打哈欠啊?因為晚上的時候陽氣虛弱了,它升發不起來。為什麼有些人白天也打哈欠啊?要麼是因為晚上睡眠太少,陰不育陽,要麼是體內因為各種原因,如痰濕困阻、腎陽不足等,反正是陽氣升發不起來。於是,我們就打哈欠。總而言之,神清氣爽、頭部充滿清陽之氣的人,是不會哈欠連天的。只有陰陽匱乏之人,才會不斷的「陰陽相引」,才會不斷地打哈欠。

接下來看打嗝這件事。

偶爾打嗝,沒什麼。總打嗝,中醫內科臨床稱之為「呃逆」。這個病怎麼來的?原因之一,就是和脾胃陽虛、陰寒內積有關係。

對此,《黃帝內經》這樣告訴我們:「黃帝曰:人之噦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谷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於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人吃下去的東西進入胃中,胃氣又上注於肺。如果胃中有寒氣,那麼寒氣和水谷搏結於胃中,使得兩相擾亂,正邪相爭,這個時候胃氣就會上逆,於是發為呃逆。

這裡面明確就告訴我們一件事,如果一個人胃寒、脾陽不足,就會犯打嗝不止的毛病。這樣的人,往往呃聲有力,胃裡面發脹,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溏泄。恰如《景岳全書》所言:「寒滯為呃者,或以風寒,或以生冷,或其臟器本寒……」。

當然,並非所有的打嗝不止,都和脾胃陽虛有關係,胃火、食滯、痰濕、肝氣橫逆等等,都可以引發此類癥狀。但是,脾胃陽氣不足作為較為常見和普遍的因素,我們應該重視起來。因為現代人在不良飲食習慣的影響下,脾胃陽氣受傷的例子很多見。

最後說說嘆氣這件事。

人,一天到晚總嘆氣,這個在中醫看來叫做「善太息」。這個現象出現,現代醫學不認為是病。你總嘆氣,找哪個科室能給你看啊?但是在中醫眼中,這就是問題。現代中醫多考慮肝氣不調、肝鬱氣滯所致。但是在《黃帝內經》的論述中,這又和心胸陽氣生髮不暢有關係了。

原來,《黃帝內經》是這樣描述的:「黃帝曰:人之太息者,和氣使然?岐伯曰: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

就是說,憂愁思慮令我們的心系陽氣不利,急迫約束,於是氣道變窄,使得氣機升降不暢。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深呼吸來伸展氣機。由此可見,憂愁思慮等負面的心理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心胸陽氣的升發和暢達。這是導致「太息」的根本原因。

所以說,善太息者,日久必然心氣不暢,會誘發心臟病。而現實中不少心臟機能不佳者,也確實有嘆氣、大喘氣、呼吸接續不利的現象在。

總而言之,您注意了,一個陽氣充足的人,很少做三件事:嘆氣、打嗝、打呵欠。這麼說,是有一定道理的。它雖然不見得百分之百準確,但是足以為我們所重視。一旦有上述情況,就要溫脾胃之陽,常心胸之氣,積極想辦法調理。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腦出血發生前,食指末端會出現變化!全息醫學界很重視
神秘的「長強穴」!軀幹最下端,濕熱排泄口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