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文帝曹丕胸襟狹隘,不能納諫?或許我們都誤解他了

魏文帝曹丕胸襟狹隘,不能納諫?或許我們都誤解他了

曹丕不聽鮑勛勸諫外出遊獵,不聽賈詡、辛毗等人勸諫堅持出兵伐吳,不聽眾大臣勸諫殺鮑勛、捕曹洪……這給人一個很不好的錯覺,好像曹丕是一個十分固執,胸襟狹隘,不能納諫的人。那麼,曹丕是否真是一個不能納諫的人呢?其實,曹丕是一個很能納諫,知錯能改的帝王,尤其是在其即位之初。

魏文帝曹丕胸襟狹隘,不能納諫?或許我們都誤解他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

公元220年十一月,曹丕稱帝,中國歷史正式改朝換代,從漢朝進入曹魏。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東漢被曹魏取代,於是就有人站出來極力貶損漢朝,為曹魏歌功頌德。但時任散騎常侍的衛臻卻與曹丕和群臣唱反調——當著曹丕和群臣的面,闡述禪讓的大義,稱讚漢朝的功績。

衛臻是正人君子,給人的感覺是不識趣,過於迂腐。史書稱,在衛臻闡述禪讓的大義,稱讚漢朝的功績時,曹丕「數目臻」。

這裡的「目」字,可解釋為「看」、「盯」、「以眼神示意」等。所以,史書里所說的曹丕「數目臻」,就有三種解釋:第一、曹丕多次看著衛臻,表明他在思考衛臻的話;第二、曹丕多次盯著衛臻,表明他對衛臻的話十分反感;第三、曹丕多次以眼神示意衛臻,表明他對衛臻的話並不認可,讓衛臻別再說了。

曹丕的「數目臻」到底是哪種意思呢?在「數目臻」之後,曹丕還說了一句話。他說:「從今往後,普天下的珍寶,我都要與山陽公(漢獻帝)共同享用。」

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確定,曹丕「數目臻」是第一種意思,即曹丕經過思考,認為衛臻的話有道理,否定漢朝的功績,不談禪讓的大義,實際上就相當於否定曹丕代漢稱帝的合法性,於是便接受了衛臻的勸諫。

魏文帝曹丕胸襟狹隘,不能納諫?或許我們都誤解他了

2

曹丕稱帝後,想要追封母親卞太后的父母,尚書陳群勸諫說:「典籍里從來沒有記載分封婦人土地和爵位的制度,只有婦人附從丈夫的爵位。秦朝違背古代制度,漢朝又繼承秦朝的體制,都不符古代君王的法令和經典。」

曹丕認為陳群的看法很對,不僅不再要求封母親卞太后的父母,還命人把陳群的建議記錄下來,確定為制度,保存在收藏檔案的台閣中。

魏文帝曹丕胸襟狹隘,不能納諫?或許我們都誤解他了

3

曹丕與夏侯尚的關係很好,對夏侯尚很是信任,甚至還曾以詔書的形式賜給夏侯尚一句話,說:「你是我非常信任的重要將領,特別委以重任,隨你作威作福,有殺人和赦免人特權。」夏侯尚得此詔書,高興得意之情難以抑制,就把詔書拿給蔣濟看。

後來,曹丕徵召蔣濟為散騎常侍,蔣濟抵達京城,曹丕問他有什麼見聞,蔣濟回答說:「沒有什麼可稱道之處,只聽到了亡國之音 。」

曹丕誠心誠意請教,蔣濟卻跟他胡扯什麼「亡國之音」,十分生氣,臉色鐵青地質問蔣濟為什麼這麼說。蔣濟如實回答說:「『作威作福』在《尚書》中是戒律,天子無戲言,古人對這一點非常慎重,還請陛下明察!」

曹丕恍然大悟,接受了蔣濟的勸諫,立即下令追回給夏侯尚的詔書。

魏文帝曹丕胸襟狹隘,不能納諫?或許我們都誤解他了

4

由於長期處於戰亂,河南郡人口不足,曹丕稱帝後,準備遷徙冀州籍士兵的家屬十萬戶去充實河南郡。但當時恰逢大旱,又鬧蝗災,百姓饑饉,所以朝廷各部門都認為此舉不妥,曹丕的態度卻很堅決。

侍中辛毗和朝廷大臣於是請求晉見,打算再勸一勸。曹丕得知他們還要勸諫,立刻板起了臉。大家見他臉色不好,也都不敢再說話,唯有辛毗對此卻視若無睹,問道:「陛下要遷徙士兵家屬,理由是什麼?」

曹丕沒有正面回答辛毗的問題,而是反問辛毗說:「你認為我的作法不對?」可見曹丕當時已經十分盛怒,正處在發飆的邊緣。不料,辛毗似乎絲毫沒有感覺到,回答說:「確實不對。」曹丕簡直快被辛毗的「不識趣」和執拗氣炸了,拋下一句「我不和你討論。」起身準備進入內室。

此時,出現了更令大家意想不到的一幕,就在曹丕準備進入內室之際,辛毗竟然從後面趕了上來,拉住曹丕的衣襟不讓他走,說:「陛下不因為我不成才,將我安排在陛下身邊作為諮詢的官員,陛下怎麼能不和我討論呢?我的話並非對我個人有什麼好處,而是為國家著想,您又有什麼理由對我發脾氣呢?」

曹丕使出好大的勁,才拽過衣襟,頭也不回地進入內室。但氣消之後,曹丕便從內室走出來,對辛毗說:「辛佐治,你為什麼要把我挾持得那麼急迫!」然後就接受了辛毗的勸諫,只遷徙五萬戶去河南郡。

魏文帝曹丕胸襟狹隘,不能納諫?或許我們都誤解他了

5

最後我們回到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些曹丕不聽勸諫的事兒上來。

曹丕外出打獵,提出勸諫的除了鮑勛,還有王朗和辛毗。


朗上疏曰:「近日車駕出臨捕虎,日昃而行,及昏而反,違警蹕之常法,非萬乘之至慎也。」

帝嘗出射雉,顧群臣曰:「射雉樂哉!」毗對曰:「於陛下甚樂,於群下甚苦。」

對於王朗的勸諫,曹丕回復說:「覽表,雖魏絳稱虞箴以諷晉悼,相如陳猛獸以戒漢武,未足以喻。方今二寇未殄,將帥遠征,故時入原野以習戎備。至於夜還之戒,已詔有司施行。」而對於辛毗的勸諫,曹丕沉默了很久,後來就減少了外出打獵的次數。

由此可見,曹丕雖然沒有接受鮑勛的勸諫,但還是接受了王朗和辛毗的勸諫。

曹丕雖然不聽鮑勛、賈詡、劉曄、辛毗、蔣濟等人的勸諫,前後兩次出兵伐吳,但在無功而返後,曹丕對蔣濟說了一番話,說明他自己還是有所反思的。


(黃初七年)正月,帝還洛陽,謂蔣濟曰:「事不可不曉。吾前決謂分半燒船于山陽湖中,卿於後致之,略與吾俱至譙。又每得所陳,實入吾意。自今討賊計畫,善思論之。」

鮑勛的父親鮑信和曹洪都是救過曹操性命之人,曹丕不聽眾大臣勸諫,殺鮑勛,捕曹洪,做得確實不夠厚道。不過,權利鬥爭的事兒,孰是孰非,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結論:

我們無意為曹丕辯解什麼,只希望大家能夠不受野史、演義小說或影視劇的影響,客觀看待曹丕這個人。而以上事實表明,作為一代帝王,曹丕絕非是一個聽不進勸諫的人,相反,他其實是一位很能納諫,知錯能改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為何不稱帝?司馬光:因為教化和風俗
令人髮指:曹操竟用這種手段對付東漢臣子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