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蘇聯登月落後美國,只因一人去世

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蘇聯登月落後美國,只因一人去世

作者:風千里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50年前的1969年7月20日,UTC時間20:17,阿波羅11號的「鷹」號登陸艙經過與指令艙分離,下降和著陸等一系列機動動作後,終於平穩地降落在月球靜海南部的一塊平整陸地上。接下來,經過了四個小時的等待,7月21日UTC時間02:56,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在全球電視觀眾的熱切期盼下,航天員尼爾·阿姆斯特朗跨出艙門,扶著梯子緩緩走下登月艙,他的左腳穩穩地踩在了月表的土壤上,留下了人類在月球的第一個足跡。同時,他通過無線電向地球傳回了那句載入史冊的經典名言:

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在電視畫面前密切關注阿波羅11號登月實況的,不僅有科技工作者,各國媒體記者以及航天愛好者,還有很多來自蘇聯不同設計局和部門的航天人。與其他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這個歷史性時刻的普通觀眾不同,這些蘇聯人在看到他們的美國同行取得如此舉世矚目的業績時,內心想必是五味雜陳。畢竟,這個太空競賽前半段賽程中,這個新崛起的航天強國一直引領這人類太空探索的潮流,在與宿敵美國的競爭中一度將後者甩在身後,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位載入太空的女性,第一枚探月器,第一座太空站,都是出自蘇聯航天人的手筆,甚至到了美國阿波羅計劃全面展開的60年代末,世界輿論仍有不少聲音堅信,蘇聯將繼續開局以來的輝煌,會在載人登月領域再次創造第一。

事實上,蘇聯版本的載人登月計劃早就被提上日程。1961年,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在美國參眾兩院召開的特別會議中,首次公布了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是為「阿波羅」計劃的肈始,與美國的高調不同,蘇聯的計劃一直處在保密狀態,卻比美國早了5年。1956年,當首顆人造衛星發射尚在籌備中時,蘇聯科學院就召開了關於高層大氣研究的全聯盟科研會議,蘇聯航天工程的領軍人物,第一試驗設計局主任科羅廖夫就公開提出了關於載人登月的想法,在後來的工作中又將這一想法逐步細化,在設計局內部新改組的第9設計部中,工程浩大的登月計劃被科羅廖夫分成了三個部分:載人飛船,通信衛星和探月飛船,每項任務都有專門的工作組來負責,不過此時,科羅廖夫的計劃還只限於設計局內部進行初步探究,尚未得到批准。

直到史普尼克-1號成功發射的3個月後,接著這股子熱度,科羅廖夫趁熱打鐵,向蘇聯高層寫了一封長信,詳細闡述了自己關於登月項目的詳細計劃,在這封長信中,科羅廖夫認為登月項目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不過鑒於登月計劃工程量浩大,任務繁多,應分幾個階段走:第一階段優先發展無人探月飛船,實現硬著陸和軟著陸,對月表進行拍攝和研究。第二階段實現無人及載人繞月飛行,並開展繞地與繞月軌道交會對接的試驗。第三階段,實現載人登月,並實現航天員在月表的長期駐留。憑藉自身的威望與人脈,以及自己在專業領域的成就和激揚的文字,高層被說動了,並很快批准登月項目立項,這是1958年的6月份,此時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剛剛發射升空不過半年光景,蘇聯航天項目之超前令人驚嘆。

第9設計部中的探月組很快進入狀態,月球探測器的設計工作被提上日程,科羅廖夫與他的同事吉洪拉沃夫從其他部門延攬了以格列布·馬克西莫夫和格里高利·巴巴金為代表的一批青年才俊,參與到探測器的設計中來。不久,蘇聯第一代月球探測器E-1與E-2型問世,雖然在試射期間屢遭失敗,最後還是在1959年1月2日將命名為「月球-1」號的探測器送入太空並掠過月球,它的後繼者「月球-2」號又在當年9月實現了月面硬著陸。

此時蘇聯人在探月領域是世界領先的,不過美國追趕的腳步聲也越來越近。幾乎與蘇聯同時,美國也開始發展他們的探月器「先驅者」系列,並在1959年3月實現了一次近月飛行,此時如果蘇聯稍微有所鬆懈,在探月領域他們就將為美國人所超越。鑒於以及日趨白熱化的太空競賽,科羅廖夫決定在開展無人探月活動的同時,啟動載人登月項目的研究工作。1962年,科羅廖夫與吉洪拉沃夫在新型載人飛船「聯盟」號基本設計的基礎上,推出了用於載人登月的載具——聯盟7K-9K-11K飛船(亦被稱為聯盟複合體飛船),該飛船分為三個艙段:火箭艙段,燃料艙段和載人模塊。依靠這一複合體飛船,蘇聯版的奔月流程將是這樣的:首先空載的火箭模塊率先升空並繞地飛行,其次燃料艙段升空並與推進艙段對接並加註燃料,最後載人艙段與火箭艙段對接並飛行月球。而登月流程還未確定。後來設計局認為單是奔月流程就已經過於複雜,於是不得已又進行了一系列簡化,最終形成了聯盟7K-LOK型飛船,從外形上看,這型飛船基本就是聯盟飛船的放大版,與普通的聯盟飛船不同的是,在指令艙後部設有一個單獨的艙室用來安置登月艙。

作為火箭專家的科羅廖夫專門為聯盟7K-LOK型飛船打造了龐大的N-1型大推力運載火箭,這是蘇聯開發過的推力最大的火箭,高達105米,直徑17米,配有30台NK-15火箭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4620噸,是一款足以媲美美國土星-5號火箭的龐然大物。該型火箭是科羅廖夫巔峰作品,也凝聚了他畢生的心血。就在科羅廖夫的團隊嘔心瀝血為登月計劃奔忙的時候,他的對手們開始向他頻頻發難,這裡的對手不是來自萬里之外的美國,而是來自其他設計局的蘇聯同志。科羅廖夫的第一設計局到此時幾乎獨佔了登月計劃的蛋糕,這令其他設計局分外眼紅,這其中就包括第52和第586設計局,恰好領導第52設計局的火箭工程師切洛梅與科羅廖夫本人矛盾及深,早就對他承接整個登月項目不滿,況且此時他又推出了得意之作——「質子」型運載火箭,這款推力不及N-1卻可靠性甚佳的火箭一度讓蘇共中央著迷。切洛梅又及時推出了自己的登月飛船——LK-700型號,在登月流程上比科羅廖夫的聯盟7K-LOK更加簡單實用,心思縝密的切洛梅拿著自己的方案頻頻給蘇共中央和軍方灌迷魂湯。

而此時的蘇聯高層似乎已經沒有了太空競賽開局時在堅定的決心和強力的領導,整個航天業界都瀰漫著一股走走看看,唯唯諾諾的情緒。高層為選擇哪種方案猶豫不決,下面的幾大設計局為爭奪項目份額明爭暗鬥,底層的技術人員被高層的內鬥拖得疲憊不堪,蘇聯的登月計划到了60年代已經顯露出頹勢,不過好在科羅廖夫的威望還在,蘇聯高層總體上還是傾向於第1設計局,如果按照這樣的步驟走,蘇聯趕在美國之前實現登月是完全有可能的。

事情的轉折出現在1966年,這年1月5日,科羅廖夫因病去世,蘇聯航天從此失去了一位靈魂人物,隨科羅廖夫一同逝去的,還有整個第1設計局的精神,新上任的瓦西里·米辛雖然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師,但在領導才能和格局方面不及科羅廖夫萬一。正是在他的領導下,第1設計局的登月項目開始不斷遭遇波折,首先是N-1火箭連續失敗,最終幾至流產。其次是蘇共中央對設計局的工作逐漸不滿,並開始傾向於切洛梅。不過切洛梅的項目也是狀況百出,蘇聯對於選擇何種登月方案又開始猶疑起來,雖然項目資金比較充足,但大量的資源被浪費在毫無意義的技術論證和研討上。

終於到了1968年,美國成功實現了阿波羅-8載人繞月飛行,美國人距離成功登月僅一步之遙,而此時蘇聯登月項目卻還處在項目論證的階段,到了這個關口,蘇聯高層一致認為,在追趕美國無望的情況下,再進行登月項目已經毫無意義,於是登月項目被整體凍結,最終在1971年被正式取消,蘇聯版的阿波羅計劃就此胎死腹中,而在這一年,美國成功進行了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14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解放大軍乘蛟龍飛渡黃河?傳說背後,陳賡兵團一段神奇戰史
日據時代陰影?女友拍死1隻蒼蠅,韓國兵屠殺73個同胞!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