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白崇禧趁機重掌軍權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白崇禧趁機重掌軍權

兵分三路挺進中原

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第2、第3、第6縱隊共13個旅,從山東陽谷張秋鎮到鄄城臨濮集150公里的地段上,分八路一舉突破國民黨軍鎮守的黃河防線。8月,劉鄧大軍穿過黃泛區,強渡汝河、淮河,進入大別山北麓的潢川、固始等地區,完成了千里躍進任務。

8月下旬,陳賡、謝富治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太岳集團8萬人渡過黃河,切斷隴海路,東逼洛陽、鄭州,西叩潼關,以伏牛山為依託,在豫西展開。9月,陳毅、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主力8個縱隊18萬人,南下豫皖蘇地區,與劉鄧大軍和陳謝兵團一起,在中原地區布成品字陣勢。

九江指揮部設立

這三路大軍挺進中原,對平漢路、隴海路、津浦路和徐州、鄭州、開封等戰略要地構成了巨大威脅。尤其是挺進大別山區的劉鄧大軍,東可威脅南京,西可威脅武漢,南可阻遏長江運輸,更是成了威脅國民黨核心統治區的心腹大患。為此,蔣介石決定設立國防部九江指揮部,統一負責進攻大別山地區。

11月23日,九江指揮部正式設立,除了桂系的第7軍、第48師、第46師等部隊外,從中原戰場一路圍堵劉鄧大軍的整編第10師、第11師、第28師、第85師、第52師,從山東戰場抽調的第9師、第25師,從鄭州調來的第20師等部隊以及駐紮漢口的海空軍,累計33個旅25萬餘人歸屬該指揮部指揮。

桂系部隊只能由白崇禧指揮

為了有效指揮這個重兵集團,桂系首領之一、國防部長白崇禧兼任指揮所主任,坐鎮九江。按照蔣介石的本意,絕對不希望自己的宿敵桂系掌握如此多的部隊。但劉鄧大軍建立的大別山根據地威脅實在太大,必須儘快剷除,但從其他戰區抽到部隊,遠水不解近渴,而距離大別山最近的部隊如第7軍、第48師、第46師多是廣西部隊,只有白崇禧指揮,這些部隊才會賣力作戰。

同時,蔣介石也想趁機把白崇禧趕出南京,雖然他這個國防部長有職無權,但畢竟佔據中樞,可以拉攏各省地方實力派,也方便與美國人聯繫,尋求國際支持。這位軍事才能突出的「小諸葛」,還抓緊一切機會給控制軍事指揮權的參謀總長陳誠等人找麻煩。因此,蔣介石及其親信將領都想讓白崇禧去九江,一旦大別山戰事久拖不決甚至失敗,就可以撤掉白崇禧的部長一職。

桂系部隊也需要白崇禧照顧

對蔣介石等人的算計,白崇禧自然心知肚明。他如果離開南京前住九江,蔣介石早晚會免去他的國防部長職務,這就使桂系的軍隊,廣西、安徽兩省的桂系政權甚至李宗仁的北平行轅,都會失去權力中心的關照。但凡事都有利有弊,如果白崇禧去了九江,就可以照顧和保護大別山區的桂系部隊,又可以趁機擴充軍隊,增強桂系實力。

目前,桂系的主力部隊幾乎都集中在大別山區,其中,第46師在萊蕪戰役中被粟裕消滅,後來雖然在安徽省重建,但戰鬥力很差。第7軍、第48師於1947年3月奉命從安徽開赴沂蒙山區,參加對山東的重點進攻,一度被華東野戰軍列為消滅對象,險些被包圍。

後來在孟良崮戰役中,這兩支部隊參與救援整編74師,親眼目睹了國民黨頭號主力覆滅的全過程,軍心受到極大震動,回到安徽後一直士氣低落。如果這些部隊由其他將領指揮,很可能被分割使用,有各個擊破的危險。但如果白崇禧坐鎮指揮,不但可以保留這些部隊,還可以控制其他派系的軍隊,進而控制整個華中地區。一番權衡之後,白崇禧選擇到九江上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的精彩文章:

第7軍不愧桂系王牌,兩個團守泗縣,19個團啃不下來
「青如天,明如鏡」的中國瓷器歷經千年進入色彩時代

TAG: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