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可以拋棄子女和父親,卻為何沒有採取手段阻止呂后專權?

劉邦可以拋棄子女和父親,卻為何沒有採取手段阻止呂后專權?

呂后在劉邦駕崩之後基本上掌握了劉氏江山,劉邦對此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依據《史記》等史書的記載,我們可以推測劉邦已經對這種呂后專權的情況有了預測,只不過晚年的劉邦卻也無力轉變這種局面。作為一個政治家,劉邦可以丟棄自己的親生兒女,也可以不顧父親的死活,他當然也可以為了穩定江山社稷而除掉呂雉。他之所以沒有這麼做,是因為經歷了一個從不舍到不能的過程。


首先,劉邦曾經離不開呂后

劉邦可以拋棄子女和父親,卻為何沒有採取手段阻止呂后專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家知道,劉邦早年落難之時呂后冒著生命危險對他不離不棄,呂后被項羽俘虜之時,劉邦卻另有新歡。但是最終劉邦還是將呂后封為皇后,將劉盈立為太子,並且賦予了呂后很大的權利,其原因就在於呂后是和劉邦一起從平民百姓成長為政治家的。劉邦離不開呂后,一方面是因為呂后在沛縣功臣派中有很高的威望,大臣們同時反對劉邦廢立太子,難道僅僅是因為出於禮法的考慮或者因為劉盈的仁義嗎?不是!因為劉盈背後是呂后!另一方面來說,呂后已經有了很強的政治能力,並且給劉邦解決了很多難題,梁王彭越、淮陰侯韓信不都是死在呂后手中嗎?此時的呂后,已經成為劉邦的左膀右臂。

另外,史書中也記載了劉邦當年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是在呂雉的哥哥呂澤的支持下才東山再起的,要知道當時的劉邦幾乎已經是光桿司令了,沒有呂澤的幫助,他完全沒有翻盤的機會。


其次,不排除劉邦有過除掉呂后的想法

劉邦可以拋棄子女和父親,卻為何沒有採取手段阻止呂后專權?

劉邦想除掉呂后,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劉邦想廢立太子啊,雖然表面上劉邦是想用劉如意換掉劉盈(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表面上是劉邦不喜歡劉盈,但一個乖孩子哪裡得罪你了?雄才大略的劉邦難道不懂得漢朝建立之後的首要任務是與民休息,百姓需要仁君?雄才大略的劉邦難道忘了秦二世亡國的教訓?所以,劉邦廢立太子的一個深層原因就是在於他知道強勢的呂后對漢朝會帶來更深遠的負面影響。

劉邦可以拋棄子女和父親,卻為何沒有採取手段阻止呂后專權?

在呂后以及沛縣功臣派的阻撓下,劉邦最終放棄了廢立之心,但是他又啟動了第二個計劃——這個計劃依然是拿劉盈開刀,就是讓劉盈率兵征討淮南王黥布。這次依然是商山四皓給呂后提了個醒:「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太子;無功還,則從此受禍矣。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也,皆不肯為儘力,其無功必矣。」意思是皇帝表面上是想讓太子出去立功,但實際上太子是完全沒有立功的可能性的,一旦太子走出長安城,那麼劉如意就離太子之位更近了。


最終,劉邦沒有動呂后,卻給呂后多次警告

劉邦可以拋棄子女和父親,卻為何沒有採取手段阻止呂后專權?

當年商山四皓出面給劉盈站台之後,劉邦「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但是劉邦卻在其他場合警告了呂后,其中一次就是著名的「白馬盟誓」,規定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另一次就是劉邦在重病之時讓陳平和周勃追殺出征在外的樊噲(呂后的妹夫)。

劉邦當然沒有預料到樊噲能夠免除一死,因為他在樊噲被捕之時就已經駕崩了。但是我們可以設想,劉邦如果沒有死的話,樊噲的命運如何呢——無非就是被殺和不被殺兩種,但這都是對呂后的敲打。你不要太出格了——劉邦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所以,劉邦最初確實是曾經依賴於呂澤、呂雉等人的輔助以奪取和穩固江山,而後期則呂雉「羽翼已成」,劉邦很難再對她下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通論 的精彩文章:

劉邦在消滅項羽之後,是如何對待項羽家人的?
陳勝稱王僅僅六個月便身死人手,他到底失敗在什麼地方?

TAG:國史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