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吳王和南京正名,朱元璋做到了

為吳王和南京正名,朱元璋做到了

吳越之地,就是指的現在的江浙地區,吳越王錢繆的後代如錢穆、錢鍾書、錢偉長等人都是近代或者現代的著名人物,有句古話說富不過三代,其實是不完全對的,或者說暴發戶富不過三代,但是真正的詩書禮儀之家是可以富的過三代的,不止三代乃至十代百代也是有可能,當然這裡的富不只是物質富有,也可以是精神富有,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而吳越之地在春秋時期也不是屬於一個諸侯國的,而是分為吳國和越國,著名的越王勾踐滅吳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裡。這個故事裡吳王闔閭被越王勾踐擊敗,吳國也被越國兼并,從此東周列國便沒有了吳國這個諸侯國。然而奇怪的是後世的人們都喜歡用吳國這個國名、吳王這個王的名字而不是戰勝國的越國和越王,甚是奇怪。想來是越國比吳國更遠離中原地區,越國往往被中原國家或勢力認為是蠻夷之地或者化外之地,常常不為想爭霸中原的勢力所喜歡。

自從越王勾踐滅吳之後,吳王這個稱號被後世的許多人採用,著名的有吳王劉濞、吳王孫權、吳王李恪、吳王李煜等人,仔細看這些名字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這些吳王無一例外不是失敗者,無一例外沒有完成爭霸中原或者成為大一統王朝的帝王,甚至慢慢的吳王逐漸成為了一種失敗者的代名詞,然而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人們中吳王的形象。

這個人就是朱元璋,漢人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者,實現了收復幽雲十六州這個從宋王朝開始中原王朝400年都收復不了的偉大夢想,更是被康熙皇帝譽為他建立的明朝治隆唐宋。

朱元璋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建百官司屬。因1363年張士誠早已自立為吳王,故歷史上稱張士誠為東吳王,朱元璋為西吳王。

正是這個西吳王朱元璋最終擊敗陳友諒、東吳王張士誠,並北伐元朝,重新統一中國,建立了三百年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說「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是的,天下對於朱元璋沒有什麼作用,但是為吳王正名,朱元璋做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歷史 的精彩文章:

長安十二時辰:長安最大的威脅並不是突厥恐怖分子而是安祿山

TAG:深度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