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因為粉絲們的建議,在唐詩系列與《說文解字》課程之外,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恢復一部分篆刻相關的內容。今天我們討論一下:在漢印臨摹沒有一定的基礎之前,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篆刻材料)

我們在前面的學習課程里把學習篆刻的學習過程分為四個部分(見【老李刻堂】304期):1、臨秦漢印,目的在於「得規矩」;2、臨戰國古璽,目的在於「得奇正」;3、臨明清流派印,目的在於「得雅趣」;4、重回秦漢印,目的在於「得氣息」,甚至我們還為此布置了各種印式的作業(當前的作業還停留在漢印階段)。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戰國古璽實物:長恆)

臨漢印幾方之後,很多朋友在後台留言稱:老師,我想動手臨古璽了,覺得很新鮮!這當然並無不可,因為「法無定法」,藝術原理相通,上山的路不止一條,無路走哪一條,最終大致都能到達篆刻藝術的山頂,我們只是建議,走「先漢印後古璽」的道路,更容易達成一些,所以我們的順序是先漢印,約一年半或兩年以後,再動手學古璽。

篆刻藝術區別於實用印章的最大一條就是作品中包含的歷史意味,或者說是「篆刻金石氣」,又或者我們口語里說的「印味」,所謂的「印味」其實包含了兩層意義:一是樣式古。這方面學習重點在於學習古代的各種印章樣式(七種大印式下的各種印式,詳見之前的文章);二是文字古。學習重點在於學習古代的各種入印文字。

除此而外,在字法(或篆法,其實不是一個概念)、刀法之外,章法方面的複雜性又是古璽印學習的另一個難點,特別是在沒有漢印基礎的情況下,初學者極易陷入章法上無所適從的境地,因此,這個問題需要討論一下,我們認為:與漢印學習相比,學古璽的難點至少有三點:

1、先說字法(或篆法)。

有文字學知識的朋友會知道,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實際上是秦系文字,秦系文字是秦始皇統一之後加以系統整理的文字(這是秦始皇的貢獻,當然也是他的罪惡。)秦系文字體系相比戰國時期的七種文字體系(包括小篆之前的秦系),要「標準化」的多!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漢印實物:范昌私印)

不管是秦印里的摹印篆,還是漢印里的繆篆,其字法(或篆法)其實都是小篆系統的,是基於秦統一後的秦系文字的。文字發展到現代,它們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沒有歷史割裂,摹印篆和繆篆在識別,記認,掌握等方面難度都相對較小,而戰國文字則割裂掉了很多內容,比如,僅一個「馬」字,在六國文字中就樣式各一(如圖),初學者記六國文字,相對於只記秦系文字,難度小得多。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馬字在六國文字中的樣式)

當然,有朋友說了,他喜歡從難處入手,更何況現在《戰國文字編》、《戰國古文字典》、《楚系簡帛文字編》等書籍越來越多,使戰國文字記認越來越方便了,戰國文字又不多,硬記就好了,這當然亦可行,但初學者很容易因為文字的記認困難出現畏難情緒,初期一點熱情就此消盡也說不定。

2、再說印式(雖然統屬於古璽印式)

漢印的印式也足夠多種多樣(這個我們之前說過),但與戰國古璽的樣式相比,則樣式要相對簡單得多,戰國時期,因為六國風土人情不同,各地域有自己的審美習慣和意識,因此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印章形式,如圖: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古璽樣式舉例)

對於初學者,樣式多雖然足以開眼界,但卻不利於掌握,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不須贅述。

3、再說章法的豐富性

章法適合舉例說,我們舉個例子吧,比如一方標準的四字白文印,我們來看古璽「司馬之璽」: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戰國古璽:司馬之璽)

如果學秦印,我們可以從秦印的界格將四字區隔開來,四字有明顯的界限,如圖: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秦印:高陵右尉)

學習漢印,我們可以從四字均分印面入手(當然也有很多漢印四字並不均分印面)四字各不相干,如圖: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漢印:校司馬印)

但是這是一方古璽,它的字形變化非常大,「司」字的「口」部幾乎分離出去,與「馬」字頭部粘連(字與字之間有聯繫),在「司」字的左上角形成留紅,而「馬」字字形瘦長,右中部又有自然留紅,「之」字則字形小而短,佔地面積明顯最小,上部留紅也最突出,「璽」字是左右結構,但左右卻並沒有均等佔地,而是左長,右短,右下部留紅,左部完全鋪滿,這樣的印面,多處留紅互相呼應,整個印面的分朱布白協調而完整,整體氣息統一、和諧。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整個印面中的留紅呼應)

但這並不算完,還有一個邊框,古璽文字並不像摹印篆和繆篆那樣方方塊塊,它的視覺效果明顯是參差錯落的,因為不整齊,所以印面布局就顯不夠飽滿,也不安穩,古人為了保證它的印章屬性,加上了邊框,有了邊框,明顯安穩了,端正了,像一方印章了。注意看,有了四面邊框之後,印面的右上與左下是撐滿的,而右下與左上又各自呈現虛空,這又是一方虛實相生,對比清楚,照應明顯的印,細細思量,審美元素足夠豐富,越看越耐看。

這方璽印很棒,妙趣橫生!但如果讓一個初學者上手就學這樣「內容」豐富的印,顯然難了點,太不容易掌握了,古璽印因為字法(大小不一,形狀不一必然分割出印面的不規則的幾何圖形)和印式多變(方、圓、三角、異形等),造成章法上的變化要豐富得多,相對來說,漢印的均分印面、任疏任密明顯要易掌握得多,如果漢印臨摹樣本增多之後,領會了端莊安祥、拙樸渾穆與平靜典雅之後,再來學習古璽印的天趣流動,奇譎詭異和率意天真是在豐富創作手段,但如果上手就學古璽,手段太多了,初學者反而容易無所適從。當然,古璽中也有端正規矩的作品,如下圖,但這一類不在今天的討論之列,因為這一類印太少了。

實例:在漢印基礎不紮實時,為什麼不建議初學者學習戰國古璽

(戰國古璽:甹閒)

古璽太美了!上手就學最容易走入的誤區是:本想學習古璽的率意不羈與妙趣天成,卻因為規矩沒有扎牢,刻出來的作品常常是天馬行空、隨意放浪、全無法度!如果要拿唐詩來舉例,古璽印有點類似李白的詩,很妙,很絕,但卻不易學,漢印則更像杜甫,很規矩,很大方,很適合上手學習,你看,學做詩,學杜甫的人要大大多於學李白的人。

(【老李刻堂】之327,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174課:「行邁靡靡,中心如噎」,噎的準確意義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