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今日大暑:日盛三伏暑氣熏 養陰斂氣借天時

今日大暑:日盛三伏暑氣熏 養陰斂氣借天時

大暑

大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一般在「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道醫認為,大暑時節養生,是有特別講究之處。

作者丨李博成

首發丨騰訊道學

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一般在「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大暑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熱的時期(資料圖:圖源網路)

大暑,前承小暑,《說文解字注》說:

「暑之義主謂濕,熱之義主謂燥。故溽暑謂濕暑也,釋名曰:暑,煮也,如水煮物也。」

盛夏之烈日炎炎,又時值三伏,這一時期,人們感覺燥如烘、濕如蒸,熏蒸得汗流不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大暑節氣有「腐草為螢」、「土潤溽暑」和「大雨時行」的特點。

古人觀察到這一時期腐草附近會有大量的螢火蟲,這是由於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離明之極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為明也」。

土壤也開始濕潤起來,氣候潮濕且悶熱,「土之氣潤,故蒸郁而為濕」。

再有就是此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雨水使暑濕減弱,「前候濕暑之氣蒸郁,今候則大雨時行以退暑也」,氣候開始向立秋過渡。

在大暑節氣期間,全國各地有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譬如鬥蟋蟀,吃荔枝、羊肉,吃仙草,送大暑船等,在台灣省更是有過「半年節」的民俗。這些迥異的風俗卻都是寄予著祛病消災、祈求團圓甜蜜的美好願望。

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是關聖帝君的誕辰,也是我國部分少數民族的火把節,也是在此期間。

我國部分少數民族的火把節,也是在此期間(資料圖:圖源網路)

大暑時節的養生需要慎之又慎

道醫認為,大暑時節養生,是有特別講究之處。

首先,大暑時節,陽熱之氣已極,陰氣漸生,盛夏的炎熱正向秋高氣爽轉化。但即便如此,氣溫仍然很高,且南方暑多挾濕,濕熱很重。因此養生需要慎之又慎:首當避其暑熱,次當慎於祛濕,更要注意的是,要此順應陰陽轉化之機,注意養陰斂氣。

日常起居方面,不同於夏三月的「晚卧早起」,可以晚睡一點,此時要注意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以斂陽氣,以養陰氣。

睡前不可做劇烈運動,不可露宿,睡時要先睡眼,再睡心,漸漸進入深層睡眠。

清晨起床前可以先做一些保健氣功,如熨眼、叩齒、活動掌指關節等,使氣血通達,陽氣調暢,老年人尤當如此。

清晨慢動作做一套八段錦,導引氣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運動量以身體微汗為度,切忌大汗淋漓,另外應盡量避開室外溫度過高的時間外出。

更要注意的是此時要順應陰陽轉化之機(資料圖:圖源網路)

中暑是這一時期最容易出現的疾患,人們長期處在高溫環境下,體內代謝異常,會出現噁心、頭疼、口乾舌燥、胸悶、焦躁、乏力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甚至昏迷。這個情況在南方潮濕地區更易發生,氣候潮濕會導致出汗不暢,火熱之氣不能代謝,故南方更需注意防護。

平時用好空調,保持室內環境在一個合適的溫度、濕度中,但千萬留意不要開得太低,以免感受寒邪,或寒熱變化太大,更容易中暑。

及時補充水分,適當食用新鮮蔬果,避免陽光暴晒,備好藿香正氣水、仁丹、風油精等藥品。

平時還可以通過喝茶的方式或食用豆類來補充體內鉀元素,除熱解毒、利咽散結可以吃些牛蒡子,滋陰潤胃、利水消腫可以食用鴨肉。

借陽盛之氣治療虛寒之病

大暑時期正好是三伏天,此時可借天地陽盛之氣,治療人體虛寒性疾病,三伏貼即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但需要說明的是,人稟陰陽之氣而生,切不可有所偏頗,三伏貼並非人人所宜,陰虛體質者不適合。

同樣的朋友圈盛傳的三伏天不要吃冷飲,要喝生薑紅糖水將體內寒氣排出,此法陽虛患者可也,但陰虛、濕熱之質者本以體內陽盛陰虛、耐冬不耐夏,三伏之時本就不舒服,再用此法,更加火上澆油。

道醫養生講究避免太過、不及,不及則借天地之氣補助之,太過則避其鋒芒,一切方法不可偏聽盲從。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湄洲嶼火焚三惡
濟危難化草救商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