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人吃咸地圖

中國人吃咸地圖

近日,#中國人死亡原因排名#登上微博熱搜,中風成為中國人死亡的頭號殺手。

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中風發病風險最高的國家,居民中風的風險率近四成。其主要原因就是高鈉攝入,簡單來說就是——鹽吃多了。

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數據顯示,成年人每日攝入的鹽應不超過5,但中國人實際的攝入量約為12.5克,是推薦量的兩倍還多

中國哪裡最咸?

中國素有「南甜北咸」的說法,中國人吃鹽的程度大抵是從南往北遞增。

衛生部2012年調查顯示,中國南方居民每日攝鹽量為10-12克,北方居民則達到15-22克,總體上都是超標的。

2000年,第三次總膳食研究(Total Diet Study)以全國12個省份為樣本進行調查,陝西以17.9克/天的人均食鹽攝入量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湖北成為調查中唯二的攝入量超過15克/天的省份;尾隨其後的是河南、江西和河北。

2012年,第五次總膳食研究(Total Diet Study)擴大了調查對象,對20個省份進行了調查,總共覆蓋了中國人口的79%。這一次北京、遼寧、吉林作為「黑馬」躋身全國TOP5。

事實上,中國人做菜沒有咸和不鹹的區別,只有酸咸、甜咸、香咸、咸辣、咸鮮的區別。說到哪裡的菜最辣,可能會有幾個省份一決高下,而說到哪裡人能吃咸,恐怕是眾說紛紜,各種不服。

鹽,中餐的魂

如果中國人的廚房裡只能有一款調味料,那一定是鹽。

中國人愛吃鹽其實是有原因的。在食材匱乏的年代,使用鹽對食材進行腌制以延長保存時間,是古人引以為傲的發明。

而由於動物食材的稀缺,使用大豆發酵製品和味精可以為食物提供蛋白質風味,使食物味道更加鮮美。

無論是腌菜還是調味品都無疑含有很高的鹽分。但沒辦法,對於中國胃來說,無論是宮保雞丁還是紅燒獅子頭,抑或是金華火腿、腊味飯……加了鹽才為美味佳肴注入了靈魂。

紅燒獅子頭

就拿一日三餐來說,講究早咸晚甜。很多地方的傳統中國早飯,就是一碗粥一碟鹹菜。雖然用不了幾塊錢,但很多人一輩子都吃不厭。

就連終日出沒於高檔寫字樓星巴克的白領們也發自肺腑地呼喊:如果「沙縣料理」可以裝修得雅緻一點,我更願意去「沙縣」。

在喜食麵食的山東,「咸」更是必不可少的下飯味道。

因為臨海近,魯菜的一大特色被認為是「咸鮮」

把子肉

無論是德州扒雞還是蔥燒海參,抑或是把子肉,大多要經歷老抽、耗油、生抽、鹽、十三香和雞精歷練,好吃是好吃,就是太咸。

有人形容去山東吃飯,中午吃一頓飯,一天剩下的時間喝水就行了。」

山東人對此並不否認,「每次放鹽都是放一勺到兩勺,直到前幾天我才發現那個勺是10克的勺,本人山東人。

山東人豪爽的性格在飲食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吃飯不挑剔,做菜也沒有南方那麼多講究,一句話:吃啥都行,實惠就行。

同樣在吃上不那麼「講究」的北京,被稱為「美食荒漠」。北京菜給人的感覺一個字,咸,兩個字,色重。

事實上,北京菜是有講究的。這個講究,不是揮霍炫耀,擺多大排場,滿桌子鮑魚海參帝王蟹,這不叫講究,叫「胡吃海塞」,是老北京最看不上的。

北京人的講究體現在規矩上。無論食材貴賤,都得有規矩。哪怕是一碗炸醬麵,規矩對了,人家也豎大拇指:「會吃!」

炸醬麵

北京菜的一大講究是——用醬。

京菜老派廚師大多講究「醬起鍋」。醬的顏色濃重,看上去讓人食慾倍增,味道夠咸,足夠下飯。

但這醬可不是隨隨便便的醬,要經過熱油煸炒,在鍋里咕嘟咕嘟冒泡,醇厚咸香濃稠適中才算好醬。

比較著名的京菜——京醬肉絲、炸醬麵,魂兒全在醬上。

京醬肉絲

北京菜的另一大講究就是——勾芡。

不易入味的食材,在滷汁兒的包裹下散發出鮮美的味道,口感潤滑,顏色鮮亮。

芡的薄厚和火候能夠烹調出不一樣的口感。火爆腰花、爆三樣、焦熘肉片、糖醋鯉魚等京城名菜,通過芡汁兒完美地將食物的味道聚集起來,不咸也難。

爆三樣

然而,在東北大兄弟眼裡:論咸,如果東北菜只能屈尊第三的話,那前兩位的菜應該是炒鹽。

東北人愛吃,跟京菜的炸醬不同,東北人的醬都是發好直接吃的。在商品經濟尚不發達的年代,東北家家戶戶門前都放著一口醬缸。

白菜、蘿蔔、大蔥、生菜……大部分蔬菜食材都可以從地里採摘後洗乾淨直接上桌。醬能掩蓋蔬菜自有的「生味」,激發出甜鮮多汁的口感。

東北蘸醬菜 | 微博@我只是想一個人呆著吖

直到現在,醬依然可以作為東北人的「伴手禮」。假如去到農村親戚家裡,臨走給帶一桶醬,必然是最高級別的禮遇。

除了醬,東北人還愛醬油

醬油將甜和咸以恰到好處的配比融合在一起,對東北胃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東北人的任何一道菜,如果不放醬,一定有醬油的參與。

然而醬油含鹽度極高,就拿紅燒肉來說,有調查顯示,500克的肉需要至少3湯匙的醬油(生抽),含鹽量達到推薦攝入量的183%。不過東北人做菜,並不在意這些,醬油基本不論匙,都是直接倒。管他多少鹽,好吃就完了。

如果說中國人的食鹽攝入主要自來於天天吃家常菜,那隻能說明他不懂中國美食。

在中國,腌制食品早已脫離便於保存的基本屬性,逐漸演化成每個中國人味蕾的慾望,吃著上癮,難以戒掉。

在湖北,素有「不宵夜,不湖北」的說法。

湖北人夏天的宵夜離不開一盆接一盆的麻辣小龍蝦,一幫好友在路邊支起一張桌子,喝啤酒、撮蝦子,一個字爽!

在麻辣小龍蝦的做法中,食鹽、豆瓣醬、甜麵醬都是重要配料,豆瓣醬的含鹽量在15%左右,甜麵醬同樣含鹽量不低,有些添加雞精的麻辣小龍蝦含鹽量就更高了。不過在湖北人看來,只要剝蝦的速度夠快,高血壓中風就追不上我。

麻辣小龍蝦

除了小龍蝦,在湖北隨處可見滷菜小攤,家裡沒菜了,買點滷菜;沒有零食吃了,買點滷菜;看劇看球,買點滷菜……

一個看似柔弱的湖北姑娘,一晚上可以吃光一斤鴨脖/兩斤五香瓜子/兩斤小龍蝦……

事實上,人們印象中南方吃鹽少,只是因為辣味、甜味掩蓋了鹹味而已,滷味、鹹魚、臘肉、火腿、鹽水鴨……腌制食品的味道早已深入南方人的骨髓,練就出眾的味蕾。

……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吃這件事上,中國人正吃得越來越像。火鍋、小龍蝦、麻辣燙、燒烤……在全國大多數城市的街邊隨處可見。人們吃得越來越重口味,也越來越咸。

「工作壓力大,不吃點重口味就心情不好。」 年輕人一邊苦口婆心地勸爸媽做菜少加鹽,一邊在路邊燒烤攤狂點「痛風套餐」。

中國餐飲大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度餐飲大數據白皮書》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人在全國581萬家餐飲門店,累計消費了3.9萬億元人民幣。每個吃貨年度餐飲消費近3000元人民幣。

和家中自己做飯相比,餐館外賣的食品無疑加入更多調料和添加劑。但沒辦法,現在的年輕人,沒時間,也沒精力自己做飯。花錢難買健康,是對常下館子的年輕人,最殘忍的現實。

在這場「全國哪裡吃最咸」的戰役中,各個省份難爭輸贏。而只有一個地方,一直默默地看著大家不作聲。在座的各位都是選手,只有他是導師,那就是——食堂。

食堂大媽,風裡雨里,微笑等你。

作者:賈詩卉

頭圖設計:吳垚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總喜歡看男友前任微博怎麼辦?
張傑為什麼記錯結婚紀念日?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