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68年投資沒虧本,李嘉誠是怎麼做到的?

68年投資沒虧本,李嘉誠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海那邊,作者:Mr海

李嘉誠,縱橫地產江湖整整60餘年,商業版圖遍布全球52個國家,連續20年香港首富!

李嘉誠生意做這麼大,秘訣4個字「低吸高拋」——低價買入、高價賣出。

在上世紀50年代,香港人口增長迅速,短短時間就從200萬人增長到300萬人。而且當時的項目,房屋供應量遠遠跟不上需求。整個香港長期鬧房慌。

30歲的李嘉誠正好碰上這個機遇,毅然轉行,從賣塑料花轉去地產行業。

在那個時候,整個香港地產界都在炒樓花。也就是投資者用很少的訂金預訂一套或者多套房子,然後再房子交房前再把房子轉手給別人,從中賺取差價。

當時的地產商,都在賣樓花後在圈錢起樓,大家都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李嘉誠並沒有參與到這場樓花風暴裡面去。儘管李嘉誠是很看好香港房地產,不過他認為賣樓花的風險過高,並且當時自己在在做著塑料花生意,所以就沒有那麼衝動的直接放棄塑料花生意直接進入房地產市場。

李嘉誠決定從起廠房開始。

他在港島北角起了第一棟12層樓高的工業大廈,其中一部分是用作自己的塑料花工廠。其餘的用來出租,並同時享受房產增值帶來的獲利。

有一次,有人問任志強:你說年輕人應該創業好,還是買房好?

任志強回答說:可以在自己買的房子里創業啊,畢竟李嘉誠就是這麼乾的。

事實證明了,李嘉誠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李嘉誠的房地產投資生涯上,有過4次抄底的逆勢操作。

1965年香港的金融危機

在那時,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一落千丈,不久又收到內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導致了反抗英聯邦的大暴動。當時整個香港的經濟雪上加霜,不少房產公司倒閉關門。

李嘉誠卻在這個時候趁機入市抄底,購買了大量土地和房產。

1973年香港房地產暴跌

這一次主要受中東戰爭和石油危機的影響,李嘉誠再次抄底並獲成功。

他用基地的價格買下了和記黃埔,成為第一個拿下香港英姿大企業的本地企業家,奠定了成為香港首富的基石。

90年代的中國內陸市場

1989年,外資企業從內地撤離。李嘉誠卻反其道而行,大舉進軍中國內地市場,低價收購大量土地。一舉成為香港在中國內地的最大投資者。

1993年,李嘉誠在內地的項目已經佔到集團資產的四分之一。而且拿下標誌性的項目——北京市市中心的東方廣場,現亞洲最著名的商業建築群之一。

後來,東方廣場的東方經貿城擁有8幢甲級寫字樓,雲集了眾多財富500強企業與各行業龍頭公司,堪稱「皇城地標」。

香港回歸前夕

1997年香港回歸前,很多的港資、台資、英姿紛紛離開香港。那時候的香港人都移民去英國、加拿大和澳洲,許多人從此離開了香港轉而到國外居住。

李嘉誠再次大手筆接盤跑路者的資產,賺個盆滿缽滿,並在1998年問鼎亞洲首富。

李嘉誠不僅買的精,賣得更精。他曾經說過自己一生從未做過虧本的買賣,也不賺取「最後一個銅板」。所以他從2013年開始拋售內地物業,部分物業出售價格並不如預期。

近幾年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的公司再過去幾年裡面套現國內資產金額達到上千億,包括超市、港口、能源等其他資產。而這期間他旗下公司沒有新增的投資項目。

儘管錯過了2015年-2016年的內地地產牛市,但是李嘉誠並沒有完全放棄亞洲地區的市場。其實李氏家族的商業嗅覺觸到了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成為亞洲投資重點

2011年,李氏父子把產業投資焦點轉向馬來西亞購物中心領域。

當年斥資2.45億馬幣,從德國產業金法蘭克福資產管理公司和馬來西亞當地發展商Puncakdana集團手中,收購了位於雪州阿拉白沙羅的TheCittaStripMall購物廣場。

近年,李嘉誠先後收購梳邦再也高峰廣場,以總價7.1億馬幣收購馬六甲AeonBandaraya廣場和第一滿家樂。

李嘉誠的這一舉動,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在大馬投資置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禍不單行!美國大豆出口問題還未解決,突然又要面臨新災難?
越南這一產業出問題,中國堅決拒絕進口!或向這兩國加大購買?

TAG:海外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