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中醫奇經八脈之任脈

中醫奇經八脈之任脈

任脈是人體的奇經八脈之一,最早的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其中《素問》三篇、《靈樞》兩篇、《難經》兩篇、《甲乙經》兩篇、《脈經》一篇,從《內經》上的內容來看,其實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的內容在《內經》之前就早已存在,而且還是一個相當完善的系統。

任脈在人體經絡中被稱之為「陰脈之海」,與任脈、督脈、沖脈同起於會陰穴,任脈循走腹部,督脈循走背部,而沖脈則並於少陰經,分布胸之正中。督脈、沖脈及沖脈下交於會陰穴,上則交於唇。

有關於任脈的起止,在各種資料的記載中並不是多麼地一致,如《素問·骨空論篇第六十》:「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靈樞·五音五味第六十五》則是:「沖脈任脈起於胞子。」《脈經·平奇經八脈第四》則是:「任脈者,起於胞門、子戶。」

現代中醫多是採用任脈起於胞中的說法,認為任脈的循行路線起於胞中,下出會陰,經陰阜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肚臍的神闕穴到腹腔,經咽喉部的天突穴到達下唇承漿穴,然後左右分行、環繞口唇,交會於督脈之齦交穴,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上至眼眶下的承泣穴,止於下頜。

任脈在人體中有「總任諸陰」」即總攬、總任人體陰脈的作用,故而被稱之為「陰脈之海」,與人體的手三陰及足三陰六條正陰經相連接,總共有二十四個穴道,分別為:會陰穴、曲骨穴、中極穴、關元穴、石門穴、氣海穴、陰交穴、神闕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闕穴、鳩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宮穴、華蓋穴、璇璣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漿穴。

任脈的「任」通妊娠的「妊」,有「擔任」、「妊養」之意,在人體中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的作用:

1)、調節陰經氣血:任脈與手足三陰經及陰維脈均有交會,總任一身陰經之脈,有調節人體陰經氣血的作用,「凡精血、津液均為任脈所司」。

2)、調節婦女月經:任脈為婦女生養之本,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任主胞胎」任脈脈氣失調,不僅會影響生育,還可引發婦女前陰諸病,如白帶、月經不調、小便不利、遣尿、陰中痛等。

任脈的病候為:「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七疝、帶下、瘕聚泛指各種疝、帶、瘕、聚等病,指的是少腹、大小腸、胞宮、前陰諸疾。

歷代任脈的一些資料記載: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素問·骨空論篇第六十》:「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任之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

《素問·氣府論篇第五十九》:「任脈之氣所發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膺中骨陷中各一。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橫骨六寸半一,腹脈法也。下陰別一,目下各一,下唇一,齦交一。」

《靈樞·經脈第十》:「任脈之別,名曰尾翳。下鳩尾,散於腹。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取之所別也。」

《靈樞·五音五味第六十五》:「沖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里,為經絡之海。」

《難經·二十八難》:「任脈者,起於中極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

《難經·二十九難》:「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

《甲乙經·卷二》:「沖脈、任脈者,皆起於胞中,上循脊里,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一作右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滲灌皮膚,生毫毛。婦人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月水下,數脫血,任沖並傷故也。任沖之交脈,不營其唇,故髭鬚不生焉。」

《脈經·平奇經八脈第四》:「此為任脈。苦腹中有氣如指,上搶心,不得俯仰,拘急。」「動,苦少腹繞臍下引橫骨、陰中切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童兄弟的小窩 的精彩文章:

揭西西坑梅園古韻
《聖鬥士星矢》,聖鬥士的聖衣為什麼會變成神聖衣?

TAG:魔童兄弟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