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滑板能稱之「藝術品」嗎?

滑板能稱之「藝術品」嗎?

如果說流行趨勢是某個特定時期的象徵,那它本身也反映了某種文化興盛及衰退的過程。

藝術家與品牌合作出滑板聯名系列款已屢見不鮮,原先只有些街頭品牌深根蒂固扎於其中,但如今,也成了眾多一線品牌虎視眈眈覬覦的市場。

Saint Laurent 2017

這一點也跟時代的變化有所相關,早前像滑板品牌GIRL、ZERO、Palace、Fucking Awesome、Patta、Bianca Chandon/Call Me 917、Hockey等品牌都深受滑手的喜愛,

現卻受外來者的侵犯,多了許多往日沒有的門道,將「滑板文化」變了質。

此前,Ryan Fuller 滑板收藏家與全球最知名的拍賣行 Sotheby』s 展開合作,以名為 「20 Years of Supreme」 主題,將總共 248 塊以全套的形式進行拍賣。

且轉售價格還出乎意料的高,按最低的拍賣價格來算,一整套板面相等同於在上海買小一套的房子的價格。

諸如Ryan Fuller 此類的滑板收藏家還有很多很多,號稱收藏全球最多板面的Todd Huber、TransWorld Skateboarding的主編兼資深滑板手的Jaime Owens、還有專收藏板面貼紙的Joe Harbour,滑板屆的活化石Kevin McCoubrey等等。

Kevin McCoubrey

Jaime Owens

滑板文化正在被演變成時尚大眾化慢慢進入大家的視野,或者是說通過美學上升至精神藝術這個層次將此項街頭文化當做展覽品。

- 那麼有一個疑問,這些被「包裝」過後懸空而掛的滑板與真的「耍」起來的板到底有何區別?

Kevin Achico 27歲 滑板經驗 - 10年

耍起來的板和懸空而掛的當然是有所區別,玩得一手好板的人可以說它本身就是「藝術品的創造者」,這個跟板的價格高低毫無關係。就像 22年前,傑米·托馬斯 (Jamie Thomas) 在洛馬岬高中的那次縱身一躍,無疑就是一件藝術品,畢竟在當時,沒人能在17英尺這樣一躍而下,從頭到尾看起來接近完美。

Jamie Thomas的經典之作 「信仰之躍」

而回頭來說,我會把一些板當做家裝家居的原因是,這些滑板的產量相當稀少,正是這一點,讓我家的這些滑板變得相當有價值。就好比如,我家(尿浸基督)這板,是由美國攝影師Andres Serranno 所作,即便原價可能只要49美元至88美元,但對我來說,它們如同博物館的典藏一樣。

Andres Serranno x Supreme

但追溯這些Kevin Achico口中所謂的展覽品,卻不得不說它們現在在藝術市場扮演著極其微妙的角色,就像Supreme的滑板雖然起售價不到100美元,但它們的價格往往是藝術品拍賣網站Paddle8的數倍。

位於比利時的一家專門從事收藏滑板的公司Skateroom(與Keith Haring基金會和艾未未合作過),就曾懷疑過「換了身份」的這些滑板。Skateroom曾在曼哈頓的惠特尼博物館,試圖將安迪·沃霍爾的康寶濃湯畫布用相同的圖像印刷在滑板上進而售賣,不得不說,價格是普通板面的兩倍。

Skateroom x Keith Haring

Skateroom x aiweiwei

而這種被「包裝」過後的板面,就猶如像潮牌Supreme躋身於巴黎的現場拍賣會上,不由自主的讓人產生猜疑,這些滑板能因其「高貴的出生」後一躍成為「藝術品」嗎?

- 滑板真的能成為「藝術品」嗎?

線上藝術平台Artspace的總監Whitney Maxwell就曾否認過「滑板是藝術品」,雖然Artspace和Skateroom有著合作關係,但他的態度依然還是很堅決認為「它們(滑板)並不是藝術品」。

Artspace

她認為,這些(設計型)滑板放在設計商店中與「藝術家設計的物品」,包括蠟燭,枕頭和茶具等一起販售時,「更多是將滑板定位成可負擔的入門款,讓人更能了解和當代藝術的生活」。

華爾街日報的時編記者Jacob Gallaagher 就曾為此問題採訪過一個澳大利亞的小哥。

21歲 Nathan Schwartz

Nathan Schwartz在他位於澳大利亞Torquay的公寓牆上掛著三塊Dior的滑板,其中包括藝法國藝術家Francois Bard 與 Dior 合作過的作品。Schwartz在澳大利亞的Dior店鋪購置此板時,店員就對他表明過,「如果真的拿去滑,那可能無法保持其完好」。(目前他將這組滑板完好無損的保留著。)

Francois Bard x Dior 1000美元

綜上所述,不得不承認像Ralph Lauren,Dior和路易威登(與Supreme合作)等時尚公司製造的滑板也說明了這種曾經叛逆的運動如何成為主流。 對於奢侈品牌來說,就猶如像滑手 Kevin Centeio表示,「他們更多是想消費滑板或滑板人群的東西,他們根本不在乎滑板。」固然,若真正涉及到滑板文化的程度上,保有真實性才是最重要的

而奢侈品牌逐漸滲透滑板市場的另一原因,也是因為將在不久之後(2020年),滑板運動將首度成為奧運競賽項目,這排外的思維也與之相退。

但回歸至滑板文化當中,這樣的悖論從始至終一直存在,「懸空而掛」 的滑板真的能稱為「藝術品」嗎?特別是對此滑板這項運動一點基本知識都不懂的「藝術愛好者」來說,買這未免也太做作?

洛杉磯一位服裝設計師兼滑板選手Ibrahim Mimou :砸錢買了板,當真用了。結果物品與價格無法等同時,不覺得很奇怪嗎?

當然,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等同於球鞋收藏家的一個道理。譬如,買了板懸空而掛這也未必就真的不可以,或許是他們買了滑板的一個態度,或許是真真切切的喜歡那個藝術家呢?

不得不承認,怎麼說都有理。

-滑板品牌為什麼會與藝術家聯名合作?

Skateroom於2013年創辦,創始人Charles-Antoine Bodson受到總部位於柏林的非政府組織Skateistan所啟發而創建。

Charles-Antoine Bodson 在2015年接受Artpace藝術組織的採訪中就表示過,「讓Skateroom的20%營收都將捐於Skateistan(致力於推廣青年滑板文化的組織)」。意思就是滑板品牌Skateroom與藝術家合作的緣由就是希望能幫助到全球的青少年滑板文化的發展,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簡單來理解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參考2015年Charles-Antoine Bodson的採訪中,他也舉過一個例子側面回答了「滑板是否藝術品」這個悖論。

「有天我在巴黎遇到過HAY的設計師,他跟兩個年輕人一起,恰好帶著滑板,然後我就給了Jean-Michel Basquiat的聯名板給他們,兩天後我們收到了一段來自哥本哈根的影片(他們溜Jean-Michel Basquiat的聯名板的片子)。我很欣喜收到這樣的影片,就像藝術家Paul McCarthy 堅持在他的滑板上更換各種附加零件(有錢人就是了),而且還引領了很多人給回傳改造板的影片。 」

大致意思就是:熱愛滑板文化的人,應當保持對滑板文化的真實性,不必被滑板美學等操持左右,回歸本真。說俗一點,就是給有錢人說的話:)

而最後呢,關於滑板到底能不能稱之為「藝術品」,我們無法下定論,但就如同Artspace所闡述的一樣。

如果不會滑板也別害怕。沒必要真的需要成為滑板手才能欣賞的了藝術的東西(滑板),因為它自身的存在就是有它自身的道理,無論是將滑板多個並排還是單排,都是件令人欣喜滿意的事情。而換個角度來說,你若是一位滑板手,則這些收藏品可以賜予你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Enextop 的精彩文章:

TAG:REnex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