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軍入關後,日本計划出兵3萬幫助明朝復國,為什麼最後又沒來

清軍入關後,日本計划出兵3萬幫助明朝復國,為什麼最後又沒來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採取了與元朝迥然不同的外交策略。之前元朝倚仗強大武力,對周邊國家以大欺小,倚強凌弱,頻頻發動對外戰爭,東亞地區小國如日本、越南、緬甸都曾深受其苦。但朱元璋上台後,這種局面被徹底逆轉。

朱元璋採取了較為開明達觀的外交手段。他下達詔書宣示中外,把明朝的15個周邊鄰國立為不征之國,他認為,這些彈丸之地的小國對明朝並無什麼根本性利害衝突,「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沒有多大戰略價值與軍事價值。只要這些國家不侵犯明朝,明朝也不應改「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而應採取友好往來的懷柔遠人之策。

明朝與這些周邊鄰國,就在朱元璋定下的基調下,相對和平地度過了兩百多年時光。轉眼之間時光荏苒,兩百多年後,曾經強盛一時的大明朝走到了窮途末路。清朝大舉入關後,明朝殘餘勢力在江南建立南明小朝廷。面對清朝八旗兵勢不可擋的攻勢,危急存亡之時,明朝皇帝急於尋找一個強大外援,於是很多人想起了向明朝昔日的鄰國求救。

當時的東亞各國中,論經濟繁榮程度、武力強盛程度,當首推日本,明朝使者曾經先後多次漂洋過海抵達日本,向日本求援。明末清初大學者黃宗羲,在著作《日本乞師記》中,詳細記載了明朝向日本的求援經過。

1644年,崇禎死後,明朝福王之子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史稱隆武帝。隆武帝手下有一個水師提督,名叫周鶴芝。周鶴芝早年當過海盜,做過海商,多次往來於明朝與日本,對日本國內情況十分熟悉,與日本的上層人物關係密切。

周鶴芝眼看憑藉明朝殘餘勢力已經無法與清朝匹敵,於是極力建議向日本借兵對抗清軍。隆武帝批准了他的請求,讓周鶴芝與日本方面聯繫。周鶴芝於是派出親信心腹,遠涉重洋來到日本,向日本當時掌權的幕府將軍求助,哭訴「明朝喪亂,願假一旅」,想向日本借一支勁旅,對抗清朝。

幕府將軍考慮之後,初步同意了明朝的借兵要求,並擬定了詳細的出兵計劃,計劃第一批「發兵三萬」,並且「一切艦船、軍資、器械,自取於國內」,一切軍費自行負擔,如果明朝同意,日本次年四月發兵,幫助明朝復國。明朝使者大喜過望,星夜兼程回到南京,彙報出使日本經過。

誰知道,隆武帝把向日本借兵3萬的計劃交給大臣討論時,卻引起軒然大波。絕大部分大臣都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當年日本的海盜和倭寇曾經大規模侵犯明朝東南沿海地區,燒殺劫掠,一度成為明朝最嚴重的邊患,給明朝造成過慘重的生命財產損失,明朝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解決此問題。

此番明朝正值危難之中,日本人答應派出3萬精兵支援明朝,誰也不敢保證他們到底是何居心。大司馬余煌激烈反對,他甚至直言:「此吳三桂乞師之續也!」吳三桂當年降清之前,也曾幻想向清朝借兵打農民軍,結果引狼入室,鑄成大錯。因此明朝大臣們認為,此次向日本借兵,很可能重蹈吳三桂的覆轍,前門驅虎後門進狼。

借兵日本的發起者周鶴芝,也遭到滿朝文武的群起圍攻。周鶴芝一怒之下,帶領自己所部人馬脫離南明,南下福建。隆武帝本是個沒有擔當的軟弱怯懦之輩,在眾人的七嘴八舌議論下,他也沒了主意,日本出兵之事就這樣在明朝大臣激烈反對下不了了之。

至於日本同意出兵幫助明朝的真實動機,由於行動未能真正實現,也不好妄加揣測。不過,日本的幕府將軍在會晤明朝使者時,說了一句話挺有義氣:「國朝喪亂,我不遑恤,而使其使臣哭於我國,我國之恥也!」意思是明朝遭逢巨大危機,身為藩屬友邦的日本卻沒能盡到責任及時救助,結果讓明朝使臣來日本求助,實在是日本之恥。

最終日本出兵幫助明朝抗清之事雖然流產,但他們還是盡其所能幫了明朝一把。日本與明朝貿易多年,國內流通貨幣也採用明朝銅錢,特地把「洪武錢數十萬」贈與明朝,也算聊表寸心。

參考資料:《日本乞師記》《南明史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歷史小火鍋 的精彩文章:

庚子之變美國敲詐清朝2400萬美元,為什麼後來又退回一半
曹操洗劫一座西漢墓,只留下一件文物沒帶走,如今成國寶聞名世界

TAG:新歷史小火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