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皇帝奇葩多,清朝皇帝為何個個都那麼一本正經?

明朝皇帝奇葩多,清朝皇帝為何個個都那麼一本正經?

明朝自1368年立國,到1644年覆滅,前後近三百年時間裡,一共出了十六個皇帝。這麼多皇帝中,出現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等很多英明之君,在他們統治下,明朝一步步富強壯大,出現了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有口皆碑的太平盛世。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明朝皇帝中有道明君固然不少,但昏君的比例也很高,有些皇帝的行為舉止,完全可以用「奇葩」來形容。

比如明英宗朱祁鎮,滿朝文武他都看不上眼,卻把貪婪奸詐的宦官王振當成寶,在準備不足、敵情不明的情況下,聽信王振盲目御駕親征,結果全軍覆沒,自己也當了俘虜。若不是于謙力挽狂瀾,大明朝險些就此夭折。更為荒謬的是,明英宗朱祁鎮重新登基後,不由分說殺掉了大忠臣于謙,堪稱標準的昏君。

明武宗正德皇帝,一方面寵信宦官,導致明朝出現了大宦官劉瑾這樣富可敵國的超級蛀蟲。另一方面,他放著皇帝不想干,卻一門心思想當武將,自降身價封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鎮國公」,行為舉止之荒唐簡直不可理喻。

1519年,大臣王陽明平定寧王叛亂,活捉罪魁禍首朱宸濠。明武宗卻大手一揮:立即放掉寧王!理由很簡單,他要親自上陣活捉寧王朱宸濠,過一把武將癮。為人行事風格之怪異,令人瞠目結舌,完全是在把國家大事當兒戲。

萬曆皇帝朱翊鈞,更是把率性而為的奇葩精神發揮到極致。他身為大明帝國的當家人,卻30多年不上朝不辦公,整天躲在皇宮醉生夢死。萬曆中後期的幾任內閣大臣,很多人從就任到退職,居然沒見過萬曆皇帝長什麼樣。

明熹宗朱由校,不愛江山愛木工,在大明王朝危急存亡之際,把朝政大權交給權閹魏忠賢,自己卻埋頭苦練木匠手藝,最終練就一身爐火純青的木匠技藝,明朝卻在他統治下幾乎面臨崩潰。

明朝皇帝的疑心病之重,也可以用「奇葩」來形容。朱元璋信不過文武大臣,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來監視文武百官。明成祖朱棣對錦衣衛也信不過,又設立特務機構東廠來監視錦衣衛。明憲宗仍不放心,再度設立西廠來監視東廠和錦衣衛。導致明朝一度出現三個特務機構重疊設立的奇觀。

相比之下,清朝皇帝在這方面比明朝皇帝要好很多。清朝皇帝雖然個人能力有大有小,但若單論個人私德,比之明朝皇帝,整體要強的不是一點半點。清朝十二帝中,幾乎沒有一個有什麼不良嗜好,貪酒、好色、寵信宦官、寵信后妃等皇帝常見的毛病,幾乎與清朝皇帝絕緣。

明朝皇帝常見的惡習,如幾十年不上朝、不務正業耽於逸樂、設立特務機構監視陷害臣民等等,在清朝皇帝中都難覓蹤跡。都是皇帝,清朝皇帝為什麼個個都那麼一本正經?

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要歸功於清太祖努爾哈赤留下的一項制度: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又稱「八王議政」。清朝建立之初,努爾哈赤為了最大限度調動王侯將相與貴族階層的積極性與參與意識,首創「國中一切機務,由八旗旗主貝勒共議」之制。

這項制度經歷代皇帝不斷完善,最終固定下來,相沿成習百餘年。清朝像皇位更替、對外戰爭等事關國家興亡的大事,都要經由八旗旗主和議政王大臣合議通過。

這種局面,一方面可以收到集思廣益、統一思想的益處,另一方面,還起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妙處:八旗旗主和議政王大臣地位尊崇,大權在握,在清朝皇權體系中舉足輕重,既可以屏障拱衛皇權,無形之中也對皇權起到了一定的制衡、約束和監督作用。

換而言之,清朝皇帝享有的的皇權,其核心和本質比之明朝皇帝不可同日而語。明朝皇帝一旦坐上寶座,天是老大他是老二,盡可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所以才出了那麼多奇葩人物。但清朝皇帝即使坐上寶座,一旁還有德高望重的八旗旗主、議政王大臣虎視眈眈,他們輩分高且有實權,隨時可對皇帝的不當言行、不守祖制的舉止進行制約干涉。

一旦旗主和議政王大臣形成合力,可以輕而易舉廢立皇帝。清朝皇帝可以把大臣的勸諫當耳旁風,但絕不敢輕視旗主和議政王大臣的話。在這種局面下,清朝皇帝做出像明朝皇帝那樣出格行為的可能性已經被降到最低。乾隆末期以後,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雖漸漸名存實亡,但旗主們作為清朝皇權統治體系中堅骨幹的局面並未動搖,因此清朝皇權也始終被制約在正軌內未出現大的偏離。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歷史小火鍋 的精彩文章:

清軍入關後,日本計划出兵3萬幫助明朝復國,為什麼最後又沒來
曹操洗劫一座西漢墓,只留下一件文物沒帶走,如今成國寶聞名世界

TAG:新歷史小火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