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梁啟超:父親的眼界,決定孩子的邊界

梁啟超:父親的眼界,決定孩子的邊界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父親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

父親的高度決定孩子的起點,父親的胸懷決定孩子的格局。

父親的眼界,為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

最好的教育,是眼界教育

所謂教育,拼的不是財富出身,而是父母的眼界格局。

怎樣看出父母眼界的差異?

同樣是在街上遇見一個乞丐,一般父母可能會趁機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學習,不然將來只能像他們一樣乞討為生。」

有眼界的父母卻會鄭重地告訴孩子:「你要好好學習,將來讓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前一種父母給予孩子現實教育,用殘酷的現實激發孩子向上的動力。

後一種父母給予孩子眼界教育,鼓勵孩子跳出眼前的小圈子,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

做父母的能有如此胸懷,教育出來的孩子必將成為國之棟樑,做人、做事也更有擔當。

梁啟超給予孩子的正是這種「眼界教育」。

他曾在家書中教育子女:「人生在世,常要思報社會之恩。總要在社會上常常儘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

在他的教育下,長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禮均為中科院院士,其他幾位子女也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精英。

每個優秀孩子的身後,都有一位有眼界的父親。

梁啟超的親家林長民,同樣提倡對孩子實行「眼界教育」。

1920年,林長民赴歐洲考察,特意帶上年僅16歲的女兒林徽因。

臨行前,他對女兒說:「我此次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瑣碎煩惱,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

林徽因跟隨父親的腳步,走遍歐洲諸國,從此立下了學習建築的志向。

真正的富養,不是物質的充實,而是精神的豐富、眼界的開拓。

正因為兩位父親目光長遠,才富養出梁思成、林徽因這樣出色的子女。

父親有眼界,孩子飛得高

《戰國策》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有什麼樣的眼界格局,就會給孩子規劃什麼樣的人生。

有眼界的父親,能從長遠角度考慮,為孩子指明前進的方向。

梁家九子能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建樹,正因為父親像一盞明燈,指引他們前行。

梁啟超的眼界始終走在時代前沿,女兒梁思庄面臨專業選擇時,他就曾為孩子出謀劃策。

他說:「你們弟兄姊妹,到今還沒有一個學自然科學,很是我們家裡的憾事。我很想你以生物學為主科,因為它是現代最進步的自然科學,截止到今日止,中國女子還沒有人學這門(男子也很少),你來做一個『先登者』不好嗎?」

在當時的中國,生物學發展還是一片空白。

不僅研究者甚少,就連知道這門學科的人都寥寥無幾。

作為一名見識廣博的學者,同時也是一位父親,梁啟超的這一建議,無疑為孩子開啟了通往新領域的大門。

孩子未來能飛多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給他提供一個怎樣的起點。

父親有眼界,決定孩子從一出生起就站在同齡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一位好父親,一定要在眼界和格局上為子女作表率。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好的教育,短期看成績,中期看人品,長期看眼界。

為人父母,努力開拓自己的眼界,就是為孩子開啟一片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大暑詩詞15首:何以銷煩暑,窗下有清風
《道德經》人生智慧:脾氣小,心態好,期待少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