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濕氣重的人,為何一直在祛濕,卻一直濕氣重,三個情況了解一下

濕氣重的人,為何一直在祛濕,卻一直濕氣重,三個情況了解一下

我們常說"濕氣重",現代人"水濕體質"也似乎也比較多見。於是,"去濕氣"就成很多人日常養生的主要內容。可一直在祛濕,卻一直濕氣重,似乎體內的濕氣沒有減輕多少,這是為什麼呢?

濕氣重的人,為何一直在祛濕,卻一直濕氣重,三個情況了解一下

其實,這可能既和我們對"濕氣"的理解有關,也和我們祛濕的方法有關。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濕氣到底是什麼。所謂"濕氣",其實就是中醫說的"水濕之邪"。因為"濕"也是一種陰邪,容易損耗體內的陽氣,"濕"的本質還比較粘滯膠稠。因此,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身體沉重拖不動腳,就以為是濕氣重了。

其實嚴格來說,"濕"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先不說外濕,只說內濕的話,其本質和我們身體正常的陰津是"同出一源"的,也就是說,濕氣是由津液轉化而來。因為臟腑失調、尤其是脾胃運運化不好的時候,津液流注不暢就形成了所謂的"濕氣"。

濕氣重的人,為何一直在祛濕,卻一直濕氣重,三個情況了解一下

至於外濕,"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只要我們身體本身強健,起居作息得宜,那是無法侵襲到我們的,因此,本文不討論外濕這一部分。

上面說了,"濕氣"和津液同源,因為臟腑運化不足、氣化不足"凝滯"而成。那麼,我們祛濕的方法原則就應該可以確定了:調理臟腑,增強運化。任何祛濕的方法,我認為都脫不了這個範疇。而調理臟腑,又以調理脾胃為最常用。

通常大家都知道,去濕氣要健脾、要利濕。於是,紅豆薏米粥之類的健脾利濕食物,已經很普遍了。一般我們所說的"一直在祛濕、一直濕氣重",其實主要就是指的這種情況:單純的健脾祛濕,並未注意到其它方面。

濕氣重的人,為何一直在祛濕,卻一直濕氣重,三個情況了解一下

那麼,健脾利濕未能很好地祛除濕氣,有哪些未盡事宜沒有注意到呢?我認為,至少有如下三個方面:

1、"濕"的特性:前面說了,"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因此,我們祛濕的時候,健脾只是"本",而並未能針對已經形成的濕氣這個"標"做出對策。"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濕氣重這個情況,已經形成的濕氣,是需要特殊處理的。

當然,有的朋友說,"利濕不就是治標嗎"。不錯,利濕相當於開閘放水,但是,既然是"濕氣",可見並不能當成流水來"泄",而應該當作"水蒸氣"一般來處理。就如同我們晾衣服,剛撈上來的衣物,會有流水,是很好處理的,而沒有流水之後的濕潤階段,最好的方法就是加熱通風,讓水分加速蒸化。因此,健脾利濕的同時,或許應該輔之以溫陽化濕;

濕氣重的人,為何一直在祛濕,卻一直濕氣重,三個情況了解一下

2、"化"的條件:濕氣之於身體,其實就是海綿吸收的水份一樣,幾乎無孔不入、無處不在。想要在某一個部位去掉全部的濕氣,是不大可能的。中醫總結的祛濕經驗,有一種"芳香化濕"的方法。也就是用辛散芳香的食物,"稀釋"濕邪的粘滯之性。

比如我們想去掉粘在皮膚的膠水,直接用水洗就相當於"利濕",可能很難洗乾淨。如果用點風油精之類的東西擦擦,輕鬆就去掉膠水了。

祛濕也同理,從根源著手,從內而外護脾胃,除濕氣。可以沖泡 紅`` 薏 伏..濕." 飲

其中所含成分茯苓、白扁豆屬於葯食同源,有很好的祛濕潤燥的效果。芡實,淡竹葉, 以滲濕泄熱見長。山楂,可健脾,有利祛濕。搭配茯苓、百合、藿香、蓮子可健脾補腎、益肺固精,一勺膏可抵數斤藥材,既祛濕又補陽。

濕氣重的人,為何一直在祛濕,卻一直濕氣重,三個情況了解一下

3、"氣候"的變化: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中醫從來就講究"因時因地"制宜。比如夏季,氣溫高故有"火熱"之氣,體內的濕氣和外界火熱之氣交雜,漸漸有"濕熱"之化。而夏季正是我們最常感到"濕氣重"的時候。這時候,單純的健脾利濕,可能就不是那麼理想了。

對於濕熱,有"如油裹面"的形容。清熱用寒涼食物,寒涼能滋長水濕,健脾多用溫,溫能助長火熱。故夏季祛濕,清熱祛濕才是比較合適的。比如荷葉茶之類,都是非常不錯的清熱祛濕之物。

濕氣重的人,為何一直在祛濕,卻一直濕氣重,三個情況了解一下

總之,一直在祛濕,一直濕氣重,這個現象是比較常見的。本文介紹了濕氣的來源,以及健脾利濕的同時,需要兼顧溫陽化濕、芳香化濕、清熱祛濕三個方面,或許,這樣祛濕的收穫會明顯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