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曉云:生命不息,書寫不止

孫曉云:生命不息,書寫不止

孫曉云:生命不息,書寫不止

7月20日至21日,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寧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和主席團,孫曉雲當選為新一屆江蘇省書協主席。

讓中國書法走進每個人的心裡

文 | 孫曉雲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和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大部分中國人一樣,是踏著青春的腳步,唱著《在希望的田野上》,迎來了中國的改革開放。

我3歲始習書,每日不輟,曾經插過5年隊,當過8年兵,1981年在《書法》雜誌上發表了第一幅書法作品,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書法工作者。

中國書法發展的這40年,我是親歷者、見證者,更是實踐者。

孫曉云:生命不息,書寫不止

孫曉雲作品

前不久,國家博物館舉行了《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展覽中,有我書寫的《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書法長卷。在這期間,我的《與古為新——孫曉雲書法作品展》也在國博展出。我感到很榮幸,更覺得是一種勉勵。

孫曉云:生命不息,書寫不止

孫曉雲作品

這些年來,我曾經以「書法有法」「彤管清華」「不忘初心」作為展覽題目,舉辦過多次書法展,是想表達作為一位女性書家,我從小對書法熱愛的初心沒有變。

我學書的60年,無論是家裡的凳子上、學校的教室里、農村的煤油燈下,任何可以寫字的地方,都無時無刻不記錄著我的書寫過程。

我深感書法的每一筆、每一畫,每個字的結構都有嚴格的法度和難度,同時又有無限的魅力,展現著中國精神。

這次我以「與古為新」作為展覽題目,它來自於晚唐詩人司空圖《詩品》中的一句詩「如將不盡,與古為新」,意思是我們沿著前人的路走下去,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中國綿延幾千年的書法就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通過我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實踐,在繼承中不斷挖掘,一定會有發現,會有創新。

孫曉云:生命不息,書寫不止

孫曉雲作品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年,我通過書法臨習、創作、理論研究,書法展覽、教育、出版和惠民活動等自身和社會實踐,真正認識和體會到什麼才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怎樣才能使古老的書法藝術煥發出時代光彩。

我用了4年時間,努力用傳統書法書寫傳統經典名著。「與古為新」展覽展出了我已出版的用小楷書寫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歷代家規家訓選》約10萬字原稿,此外還有適合各種場合需要的、各種形式的100多幅書法作品。

我給部分名著、名篇書法作品配上了二維碼,觀眾可以在觀看作品的同時聽到朗誦,進一步達到「閱」「讀」的綜合效果。這是改革開放給我帶來的啟示。

孫曉云:生命不息,書寫不止

孫曉雲作品

書法實踐讓我深深感受到: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書法自信,把我們綿延數千年的中國文字繼續寫好,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在當下最普及、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我過去是書法實踐者,現在是書法實踐者,將來還是書法實踐者,我給自己一生的定位,就是書法實踐者。

孫曉云:生命不息,書寫不止

孫曉雲作品

感謝書法實踐給我帶來的困惑和思索,快樂和寧靜,它伴隨我半個多世紀的辰光,讓我頭上有神明、腳下有底線,胸中有正氣、手裡有活干,只要我拿起毛筆,我就是最幸福的人,就是離理想最近的人。

生命不息,書寫不止。

我想用自己畢生的書法實踐和溯本求源的精神,來說服、感召周圍的人,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文藝工作者」,讓中國書法真正走進社會、走進生活、走進家庭、走進每個人的心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神聖的象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看古人怎麼批田楷,太逗了…
斗方書法,應該這麼寫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