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米用8年時間成為全球500強,成長速度超華為

小米用8年時間成為全球500強,成長速度超華為

《財富》公布的世界500強榜單顯示小米位居第468名,雖然排名比較靠後,但是其從成立到躋身全球500強僅花8年時間讓這家企業受到了全球關注。小米的迅速成長,恐怕最難受的應該就是它的直接競爭對手華為了,華為從成立到成為全球500強企業花了23年,其他幾家知名的互聯網企業京東、阿里巴巴、騰訊則分別花了18年、18年、14年。

伴隨小米的成長過程,華為可以說一直都是小米的直接競爭對手,目前雙方的競爭已從智能手機延伸到智能家居、物聯網等領域,雙方的業務高度重疊,而且競爭手段也頗為類似,華為與小米的競爭可謂亦步亦趨,不管小米作出什麼樣的營銷變革,華為都迅速跟進。

抓住風口迅速成長的小米

2010年小米成立,當時小米將自己定位為互聯網企業,以做第三方手機系統MIUI和米聊作為主要業務。米聊在2010年底上線,上線時間比騰訊的微信還早了一個多月,但是微信憑藉QQ積累的用戶迅速後來居上,如今米聊已無存在感。

小米推出手機系統MIUI的時候,本是寄望其他手機企業採用這個系統,它通過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獲得收入,但是手機企業顯然不希望受制於小米而少有採用該系統,於是小米只好自己做手機,沒想到的是其時智能手機剛興起,小米迅速在智能手機行業崛起。

2011年底小米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機,其時中國正處於從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轉換的階段,中國手機企業主要以價格戰在手機市場與外資品牌競爭,但是存在品質低劣的問題,而外資手機品牌的手機過於昂貴,小米手機以與外資手機品牌高端手機相當的性能,價格卻只有它們的一半,同時又較當時的國產手機品牌品質好許多,因此迅速打響品牌,小米手機就此崛起。

經過兩年時間的努力,小米手機成為國內的知名品牌,它在2013年推出中低端的手機品牌紅米,此時的紅米note手機售價在999元起,雖然價格較當時的低端國產手機貴不少,但是品質、性能等方面卻優異許多,因此廣受國內消費者的歡迎,紅米手機迅速放量,2014年三季度小米手機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奪得第一名、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則位居第三名,將舊國產四大手機品牌中華酷聯踩在腳下。

小米得以在智能手機市場迅速崛起,與它抓住了當時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紅利有關,同時也迎合了當時消費者開始追求品質更好的手機的需求,這與其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提出的風口理論相吻合,即是抓住一個行業興起的機會,企業就能迅速成長。

小米與華為的競爭

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崛起,引起了舊國產手機四強中華酷聯當中的華為的關注,2013年底華為成立了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榮耀從成立之日起就以小米所強調的性價比作為主要競爭手段,在營銷模式上也高度模仿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模式,憑藉華為公司雄厚的資金優勢,華為在各地成立花粉俱樂部,其後幾年華為的互聯網營銷費用不時位居手機企業第一名。

憑藉巨額的資金投入,榮耀迅速取得後來居上的優勢,至2017年一季度榮耀在國內線上手機市場已超越小米位居第一名,並保持至今。在榮耀誕生之日起,小米與華為的口水戰就持續不斷,甚至有米粉說榮耀學習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模式可謂是像素級模仿,不管口水戰如何,現實就是榮耀在國內手機市場的聲勢日隆。

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取得成功後,在2014年底開啟瘋狂的投資,強調要投資100家企業,希望將小米手機所取得的成功模式複製至其他行業。在過去數年時間裡它已投資近百家企業,其中在穿戴設備、電視、路由器、空氣凈化器等行業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績。

隨著小米在其他行業所取得的成功,華為也在學習小米的這種模式,如今華為也已介入了智能家居等行業,在穿戴設備市場華為僅次於小米,近期華為還進入了電視行業,雙方的競爭正從智能手機行業延伸到其他行業,雙方的競爭已日趨激烈。

小米的成功其實對華為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前者的刺激下,手機業務在2018年已成為華為的第一大收入來源,如今兩家企業均已成為全球500強企業,兩家企業的競爭也將進入新階段。在智能手機行業,華為已全面壓制小米,小米能否再次反超華為需要看未來物聯網行業了,小米已在物聯網行業建立一定基礎,在5G商用後,物聯網或將成為下一個風口,善於抓住風口的小米或許將抓住物聯網的機會再上台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銘 的精彩文章:

高世代面板產線連續投產,液晶面板價格大戰持續
消費者要購買5G手機可等明年,中國移動將推千元5G手機

TAG:柏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