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將人間大亂,化作書法大美……

他將人間大亂,化作書法大美……

常言道,「國家不幸詩家幸」,說的是動亂、戰爭等不安定因素,反倒成為詩人發揮的絕好題材。

在書法上,我們或許可以說,「國家不幸書家幸」:在歷代著名書跡中,固然有很多怡情之作,但也有不少名篇,是因為國之亂,家之喪而誕生的。顏真卿《祭侄稿》似乎是最明顯的一個,而它的先驅,是《喪亂帖》。

《喪亂帖》是唐人摹本,藏在日本。這本帖很古老,但對於中國人來說,它太年輕了——它唐代時就被帶到了日本,直到一百年前楊守敬赴日考察,才「發現」並將其「引渡」回國,當然,回來的只是印刷品。

這幅作品被認為是王羲之手札中的傑作:字體由行入草,用筆雄渾又兼飄逸,體勢傾斜中尋找平衡……

看高清單字,雖是勾填,卻栩栩如生。

十幾年前,此帖曾經重新裝裱,在機器的幫助下人們看到,唐人的雙鉤居然是用一條條細如髮絲的墨痕疊加上去的,這方法猶如黃賓虹繪畫中的積墨,難怪有那麼強的立體感!

我們現在欣賞《喪亂帖》,常常只是為它的美而感動,卻忽略了王羲之在書寫時心情的起伏。

當讀到「號慕摧絕,痛貫心肝」,「未獲賓士,哀毒益深」,我們就不得不相信,當時的王羲之,一定是在痛哭。

這一年王羲之五十歲,其人走入人生的晚年,其書卻正值佳境。

當時他人在南方,北方戰亂,他祖先的墳墓於是遭敵方「荼毒」——這是王家的祖墳第二次遭毀了,上一次,還是他小時候。

在古代,祖墳就好比信仰,毀人祖墳,象徵著毀掉這一家族的根脈。所以古時戰爭,刨人祖墳的現象十分常見。

中國人似乎特別熱衷這些外在的事物,城市裡墳頭少了,動輒便來強拆房子,所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好在這場戰爭的勝利一方是東晉,將領又是王羲之好友,他很快將王家祖墳修復了。

但祖墳的修復,並沒能抹平王羲之心中的傷,加之不能親往拜祭,那種錐心的難過在書聖的心頭蕩漾著。

隨著心情的起伏,他的筆尖輕輕跳躍,寫完了,哭過了,悲鬱心情排解開來,而一件書法傑作也應運而生。

這就是書聖,你們苟且,我不苟且,於是他將人間不忍卒視的大亂,化作書法中賞心悅目的大美……

(完)

下拉看完《喪亂帖》所有高清單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讓孩子學書法,就是最好的禮物!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