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切鋒」起筆法,二王父子誰更強?

「切鋒」起筆法,二王父子誰更強?

王獻之《東山帖》

#1

陡 切

注意觀察王獻之《東山帖》「松」「百」「不」「所」四字橫畫的起筆(圖11—1至圖11—4),筆鋒自西北方向東南強力入勢,點畫開端處形成一個小於45度的悠長銳角切面,形態極其陡峭。

圖11-1

圖11-2

圖11-3

圖11-4

斬截方剛的切鋒入筆本是「大王」「骨法用筆」的標誌性特徵,筆鋒切入紙面的角度因勢生變、無不如意,而其中筆勢最險峻者當數以《喪亂帖》「慕」字首橫為例的陡切(圖11—5)。

圖11-5

「小王」筆性柔婉,本不以切筆見長,偶為之以求變,從他劍走偏鋒的極端性思維方式出發,直指「大王」切鋒筆勢最險峻的陡切,稍加誇張潤色,收為己有。

「小王」使用陡切筆法在爆發力方面明顯不及「大王」,總帶著他本人所特有的鬆弛意味,以一種骨勢與媚趣的奇妙混合化解了「大王」陡切的過度緊張感。「小王」的陡切骨子裡終究還是柔性的。

歐陽詢《卜商帖》「畢」字長橫的陡切存「小王」法度相當精純(圖11—6),相形之下,米芾的「陡切秀」就顯出了鼓努為力的霸悍氣(圖 11—7至圖11—9)。

#2

滑 削

「滑削」是王獻之將骨勢同媚趣加以奇妙混合的又一種手法。

圖12-1

《嫂等帖》片段(圖12—1):筆鋒在藏鋒和露鋒之間不停地游移轉換,無論是藏鋒還是露鋒都顯得不那麼純粹,似藏還露,似露還藏,「大王」「骨法用筆」露鋒切削的鋒勢輪廓仍然依稀可辨,但切削的重量感和壓迫感卻因鋒刃的時時內裹而大大弱化。

想像一段優美的冰上舞蹈,冰刀點冰後削過冰面,輕盈跳脫地留下一道道優美的劃痕,「小王」的「滑削」就是這樣的,把「大王」力度凸顯的切筆浮雕幻化成為力度因素嚴格從屬於節奏因素的冰上舞蹈。

圖12-2

王珣的《伯遠帖》(圖12—2)純用露鋒切勢,卻因力度上的不足而無法如「大王」書那樣凌空殺紙,輕攏慢捻,筆意反近於「小王」的「滑削」,優遊自在,別繞風味。

歐陽詢的《張翰帖》(圖12—3)和李邕的《法華寺碑》(圖12—4)皆深通小王「滑削」藏露相間的要旨,點畫質地比王珣《伯遠帖》瑩潤結實許多,不過,論到筆 姿優美,晉人書對於唐人而言可就是瞻望弗及了。(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結字,如何險中取勝?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