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英國海軍如今還能湊出一支遠征艦隊嗎?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英國海軍如今還能湊出一支遠征艦隊嗎?

英國海軍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一支海上力量,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其稱霸海洋的時間最長、打過的海戰最多,同時也創造了輝煌的戰績。

甚至可以這麼說:英國的日不落帝國是建立在其皇家海軍的船板和艦炮之上的。

時至今日,海軍操作中的很多習慣和術語都是英國皇家海軍開創的,其在世界海軍發展史上的地位是極為重要的。

但是,有輝煌就會有沒落。從崛起到鼎盛,從鼎盛到衰落,英國海軍是如何一步步縮水的?其在當下還能湊得出一支遠洋艦隊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一:輝煌時代

英國皇家海軍最早的歷史可追溯到英格蘭時期的海軍力量,到16世紀初亨利八世統治期間,有專屬事務處、船塢及專用戰船的常備海軍逐漸發展起來。

16世紀尚且是西班牙的天下,英國海軍從事的是打劫西班牙商船這樣的「海盜性」活動,並由此獲利頗豐。

1588年,忍無可忍的西班牙派出了一支由140艘戰艦,8000餘名水手,近2萬名士兵組成的無敵艦隊駛向英吉利海峽。英國迅速召集了230艘艦船組成抵抗力量,艦員有9000餘人。

英軍雖然船多,但大都為小船,其中500噸以上戰艦隻有13艘,而西班牙海軍則為62艘,表面上看英軍沒有優勢。

但在海戰中,英國人利用風向以及自身船隻機動快速,火炮射擊頻率高的優勢擊敗了貌似強大的無敵艦隊。此後,英國海軍逐漸崛起。

17世紀,正規化英國海軍逐漸成熟,查理二世繼位後海軍得到了「皇家」稱號,到該世紀下半葉,英國先後跟當時的海上霸主荷蘭進行了三次大戰。到1692年,英國皇家海軍又在拉烏格海戰中擊敗了法國海軍,此戰後到17世紀初英國海軍確立了自己實力世界第一的優勢(一直保持到了二戰初期)。

18世紀,是英國皇家海軍全球征戰的時代,憑藉海軍的絕對優勢,英軍戰船的足跡幾乎遍及各大洲海岸,隨著大片殖民地的確立,英國由此成為了著名的日不落帝國。

大量財富的湧入和大片市場的開拓,使得英國社會發展急速向前推進,18世紀後半葉,第一次工革命自英國開始,工業革命的成果迅速體現在了海軍身上。性能更好的戰船和大炮,使得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優勢更加明顯。

1850年,英國皇家海軍在地中海上的艦炮總和為800門、在大西洋為1000門、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有600門,歐洲大陸海軍的總和都沒有英軍這麼多。

到1889年,英國政府通過《海軍防禦法案》,正式確立海軍「兩強標準」,即英國海軍不弱於僅次於其的兩個海軍強國的規模總和。

這一標準之下,英國海軍的膨脹是極為可怕的:

1904年,英國海軍艦艇總數已經超過了600艘。此後,革命性的無畏級戰列艦誕生,英國僅在1906到1913年的7年時間內即建造了31艘無畏艦。

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海軍主力艦達到了巔峰的807艘,其中包括70艘戰列艦、143艘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443艘、潛艇147艘。

不過一戰後的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隨著美日等新興強國的興起,英國的地位相對下降。到1922年《五國海軍條約》簽訂時,美國海軍獲得了跟英國海軍同等的地位。

十多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海軍反倒依靠著美國的軍艦來撐門面。因此,二戰結束之後,英國皇家海軍縱使軍艦數量眾多,但被美國反超已經是既定事實了。

二:帝國沒落

二戰之後,英國的國際地位大大下降,從戰前的世界一流強國,漸漸淪為了美國的小跟班。

而隨著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的興起,英國龐大的殖民體系也在逐漸瓦解。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當時是東巴基斯坦)、緬甸等國先後獨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從忠心侍主,轉為唯美國馬首是瞻。

勢力範圍的大幅度縮水和國際地位的持續下降使得維持了幾百年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國很不適應。正如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所言:大不列顛失去了一個帝國,卻還沒找到一個合適的角色。

在這種難以定位的躊躇之間,英國依然想通過保持一支全球艦隊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因此到1960年代初,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其維持著包括7艘航母、10艘巡洋艦在內的多達400艘艦艇的龐大規模。

然而帝國的衰落是顯而易見的。英國皇家海軍中最核心,同時也是建造難度最大的艦艇——戰略導彈核潛艇,是在美國的幫助下完成的。這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宣告了英國海軍已經不再是全球頂尖這一事實。

龐大規模的海軍是極度消耗軍費的,而當時的英國沒有了大量殖民地的輸血,只能是勉力維持而已。

10年後,英國被迫向現實低頭,放棄了「爭奪海洋控制權」的全球戰略,並從蘇伊士運河以東地區全面撤退。自此,英國皇家海軍從全球海軍淪為了區域性海軍。

英國海軍的衰落,所有人都看在眼裡。

1982年,阿根廷軍政府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的軍事行動,正是建立在其判斷當時的英國海軍無力完成上萬公裏海外遠征基礎之上的。要知道,當時的大背景是英國海軍正打算出售一艘航母,而英軍當時能動彈的航母一共只有兩艘。

但是,阿根廷人顯然不明白中國人的一句老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阿根廷軍隊控制了馬爾維納斯之後,英國強硬的撒切爾內閣迅速作出反應,令皇家海軍組成特混艦隊,遠赴馬島作戰。

當時,英國海軍雖然已經縮水極大,水面主力艦規模只有60艘。但是其依然在很短時間內出動了包括2艘航母在內的40多艘艦艇,同時為了彌補艦艇數量的不足,又臨時徵召了50艘左右的民船參戰。

這些民船大都經過了一定的適應性改裝,如集裝箱貨船「大西洋運輸者」就被改裝成了簡易航母。

英國海軍的到來大大出乎了阿根廷的預料,後者(尤其是空軍)雖然儘力抵抗,但依然輸掉了戰爭,英國憑藉皇家海軍的萬里遠征最終保住了馬島,也保住了自己的面子。

這次萬里遠征雖然以英軍的勝利而告終,但其損失依然是不小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考文垂號驅逐艦、熱心號護衛艦、羚羊號護衛艦、大西洋運送者號滾裝船、格拉海德爵士號登陸艦被擊沉,此外被擊傷驅逐艦4艘,護衛艦11 艘,登陸艦2艘,掃雷艦1艘。

要知道的是,這次馬島之戰是英國海軍主力傾巢而出的結果。考文垂號的艦長在回憶錄中提到:

開戰前收到皇家特遣編隊的聯絡清單,上面列有這次參戰的所有皇家海軍艦艇的聯絡編號。他仔細一看,這十幾艘主力戰艦幾乎是當時皇家海軍的全部家底,不禁唏噓皇家海軍的衰敗。

因此馬島之戰勝利的背後,卻也幾乎是英國海軍的最後餘暉了。

三:步履維艱

馬島之戰距今已經過去了30多年,如今的英國海軍是更好了還是更差了呢?很遺憾,答案是後者。

2015年,中國海軍第18批護航編隊完成任務後出訪英國。編隊由兩棲船塢登陸艦長白山艦(071型)、導彈護衛艦運城艦(054A型)和綜合補給艦巢湖艦(903A)組成,排水量總和近5萬噸。

三艘中國新銳戰艦的到來讓英國人五味雜陳,《每日郵報》以「三艘巨大的軍艦在皇家海軍母港朴茨茅斯引發歡呼,可惜是中國軍艦不是英國的」為題進行了報道。

之所以讓英國人羨慕起中國軍艦不是沒有緣由的,因為如今的英國皇家海軍比起美國和中國海軍來確實有些寒酸。

根據最新的統計,英國海軍如今的主力艦僅有1艘航母、6艘45型驅逐艦和13艘26型護衛艦;核潛艇部隊為4艘戰略核潛艇和6艘攻擊核潛艇;其餘軍艦大多為小型巡邏艇或輔助性軍艦。

從賬面實力來看,英國海軍的核潛艇是不容小覷的,但是水面艦艇則有些寒磣了,因此有人也稱英國海軍已經淪為了「北海核潛艇護衛隊」的地步。

但是賬面實力已經不太好看了,真實的情況卻更加不樂觀。

從航母來說,英國海軍是計劃列裝2艘航空母艦的,目前在役的一艘即為伊麗莎白女王級的首艦。

航母是造出來了,但是艦載機用的卻是美製的F35B,因為英國沒有能力搞出隱身戰鬥機(有計劃,但畢竟還是PPT),這實際上是將自己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美國一個不樂意,英國航母就沒法用,因為艦載機是航母戰力的核心。

當然了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可能還顧不上艦載機的問題,因為該艦雖然服役了,但是在屢次測試中軍艦本身卻問題極大。曾發生過發動機主軸斷裂這種嚴重事故,前幾天又發生了進水事件(海水灌入高達200噸),可以說形成戰鬥力的路還很漫長。

至於45型驅逐艦,一度被視為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鑽石」,單艦的造價高達13億美元。在國際主流的軍事觀察家眼中,45型驅逐艦堪稱是世界第一流的水面戰鬥艦,足以跟美國的伯克級和中國的052D相媲美。

但是45型驅逐艦的賬面實力雖強,其故障率高、出勤率低也是出了名的。

2017年,英國海軍6艘45型驅逐艦80%的時間實在港口中度過的,這在大國海軍中可能也就俄羅斯海軍能與之相匹敵了。與之相對比的是,中國海軍主力艦每年基本上有半數以上時間都在遠航,其中2016年一艘054A護衛艦的出海時間長達301天,可以說是80%以上的時間是在海上度過的。

45型驅逐艦不出窩也並非不願意,而是有難言之隱的。

由於發動機經常故障,45型驅逐艦在海上鬧了不少笑話。2017年底,鑽石號號驅逐艦在波斯灣執行任務時發動機停止工作,這要在戰時那就是個活靶子;第二年7月,鑽石號在自己門口又犯了病。這兩次事故都被拍了下來,一度讓皇家海軍尷尬無比。

而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稱,鑽石號事故維修期間,實際上其另外5個兄弟也都在維修當中,堂堂英國海軍一時間竟無驅逐艦可用。在中東地區維持存在的英軍一度只剩下4艘掃雷艇和輕型艦艇來撐門面。

軍艦不給力就讓人惱火的了,英國海軍人員士氣和素質的下滑也不容忽視。

英國武裝部隊狀態調查委員會指出,英軍的士氣問題非常令人擔憂。其調查發現,英國陸海空三軍均存在士氣下降趨勢,無論男兵女兵,幾乎有一半人整天垂頭喪氣。

之所以垂頭喪氣,很大的原因是錢沒給夠。

英軍軍費不低啊,可為什麼還缺錢?

英劇《是,大臣》中的調侃

這麼說吧,英軍如今准將以上的軍官比坦克和主力艦加起來的數量還多,辦公室一個電腦椅都上千美元,文職僱員的數量比正牌軍人都要多,哪有那麼多錢給大頭兵們開支?

所以有志向的英軍干幾年後受不了就跳槽了,沒多大志向的就留下來糟蹋英軍的戰鬥力了——比如海軍人員素質最高的潛艇兵。

英國海軍是全核潛艇部隊,其人員選拔和訓練本來是很精銳的。但是,我們看看英軍潛艇兵都幹了啥?

2015年4月,一艘英國核潛艇誤闖漁網,險些將漁船弄翻;

2016年6月,英軍試射三叉戟導彈時,打到了美國方向,這要是裝了核彈頭,美國……

2016年7月,英國伏擊號攻擊核潛艇與懸掛巴拿馬旗幟的「安德烈亞斯」號貨船相撞;

2018年11月,英國戰略導彈核潛艇與丹麥級渡輪相撞,當時後者搭載了1300位乘客。

頻繁事故的背後是流氓化的英國潛艇兵:

2017年9月英軍警惕號核潛艇在美國靠岸接收導彈期間,水兵們集體上岸狂歡,期間除了吸毒外,還招來了當地妓女;同樣是這艘核潛艇,艇長和副艇長雙雙跟艦上的女兵發生不正當關係,一度引發抗議。

就在今年,英軍天才號攻擊核潛艇準備執行到北海海域追蹤俄羅斯潛艇的戰備任務時,有7名潛艇水兵竟然聚眾吸毒,這次任務也因此不了了之。

如今的英國海軍,主力艦總數只有當年馬島戰爭時的三分之一,而且還故障頻頻;人員素質也較當年有了大幅度下滑。要知道,當年的馬島戰爭,英軍贏得也是有些吃力的,若非阿根廷實在太菜,鹿死誰手還不好說。

而如今,英國肯定是拿不出當年那個陣容進行遠征的,最多只能派出一支加強版的護航編隊。如果對手是具有一定海空能力的中等強國,靠英軍湊吧出來的這隻小艦隊,十有八九也是要吃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熊點兵 的精彩文章:

幾千輛59退役後怎麼辦?當靶標實在可惜,新用途讓人拍手稱讚!
日軍加強聯隊圍攻兩個營中國兵,反被消滅近千人,這仗怎麼打的?

TAG:熊熊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