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寶寶吃魚更聰明,但不是所有的魚都適合寶寶

寶寶吃魚更聰明,但不是所有的魚都適合寶寶

媽媽們應該經常聽到這句話:多吃魚變聰明。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魚類富含優質蛋白,有些海魚類還富含DHA,有利於寶寶大腦發育。但是呢,也不是所有的魚都適合寶寶吃。

寶寶吃魚更聰明,但不是所有的魚都適合寶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寶寶適合吃什麼魚?

低汞

選擇含汞量低的魚,關於這方面,有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類:最適合寶寶吃的魚(建議每個星期吃2-3次)

這類魚比較多,比如鱈魚、淡水和海水鱸魚、羅非魚、鳳尾魚、三文魚、沙丁魚、鯰魚、淡水鱒魚等。扇貝、蝦、魷魚、牡蠣等海鮮也很不錯。

第二類:適合給寶寶吃的魚(建議每個星期吃1次)

銀鱈魚、馬鮫魚、鯛魚、白金槍魚、黃鰭金槍魚、大西洋青魚等。

第三類:不合適寶寶吃的魚

鯊魚、旗魚、方頭魚、大眼金槍魚、馬林魚、大鯖魚等,就是食物鏈上端的魚。

這類魚一般體型較大、屬於肉食類。因為處在食物鏈上端,它們體內積蓄的汞含量明顯會比其它魚更高。

高DHA

不同魚類的DHA含量也有所不同。

DHA含量較高的海魚有:小黃花魚、紅娘魚、鳳尾魚、帶魚、鱸魚、沙丁魚等;

DHA含量較高的淡水魚有:羅非魚和鯪魚。

因此,根據魚類的汞含量和DHA含量,這裡給大家做如下推薦:

重點推薦:三文魚、小黃花魚、紅娘魚、鳳尾魚、海鱸魚、罐裝淡金槍魚。

一般推薦:大黃花魚、沙丁魚、羅非魚、真鱈魚。

一周建議吃一次的魚:帶魚、鯛魚、銀鱈魚、罐裝白金槍魚。

另外,蝦、貝殼類等海鮮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寶寶如何正確吃魚?

寶寶多大吃魚

不少爸爸媽媽擔心,過早吃魚會導致寶寶過敏。其實,寶寶4-6個月添加輔食後,就可以開始嘗試吃魚了。研究表明,推遲吃魚的時間,並不能降低寶寶發生過敏的風險。

如果寶寶吃某種魚後出現過敏反應,大家就不應該再讓寶寶吃這種魚。另外,寶寶有濕疹、食物過敏反應、家族過敏史等,最好等到三歲後再吃魚。

寶寶吃自製魚泥

如果對市場上出售的瓶裝魚泥不放心,不妨自己動手用新鮮的魚肉製作魚泥給寶寶吃。大家可以按照瓶裝泥配方用炒、煮、燉等,也可以添加蔬菜配置成多種口味的魚泥給寶寶食用。

靈活運用魚湯

魚湯中含蛋白質、脂肪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有助於寶寶健康成長。而且,魚湯口感上佳,能讓寶寶胃口大開,使他更愉快享用輔食,慢慢過渡到固體食物。

除了可以給寶寶直接喝魚湯外,還可以用魚湯下麵,或做魚湯拌土豆泥、魚湯拌米粉、魚湯拌蔬菜泥等等。

烹制時使用清蒸

魚湯好喝,但只給寶寶喝魚湯是遠遠不夠的,大多數營養還是在魚肉里。大家在烹飪時,最好選擇清蒸,更適合給寶寶吃。提醒大家注意,烹煮魚肉時口味要清淡,儘可能別放調料,以免給其腎臟帶來巨大的負擔。

少給寶寶吃魚鬆

魚鬆不僅富含營養,而且使用方便,也不用擔心魚刺會卡著寶寶。但不建議長期給寶寶吃,或將其當做吃魚最好的方式。研究表明,魚鬆里有大量氟化物,寶寶常吃後容易在體內積聚,引起食物性氟化物中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