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有這樣一家報紙,演員不紅時大肆討伐,演員紅了轉臉就去跪舔

民國有這樣一家報紙,演員不紅時大肆討伐,演員紅了轉臉就去跪舔

民國時期,川劇名角「紅燈教主」王國仁初出道時,頗受爭議。在他的新戲演到第四本時,《戲劇周刊》因看不慣他的銳意革新,接二連三刊登了討伐他的檄文。牛耳一執,接著就有幾家報社鼓噪跟進。沸沸揚揚聲中,《蓉風報》出來分庭抗禮了,它竭力為王國仁的創新吶喊,也有幾家報刊隨之響應。於是,一場筆戰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而王國仁卻捧罵由人,寵辱不驚,只顧專心致志地編演新戲。因新戲越來越受觀眾歡迎,王國仁越演越紅,終成名角。同時,因看戲的觀眾大多是看報的讀者,所以《蓉風報》銷路大暢;而《戲劇周刊》卻發行日蹙。

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見王國仁越來越受歡迎,《戲劇周刊》派記者找王國仁,表示願意改弦易轍,同他合作。王國仁對記者恭敬有加,沏茶敬煙,也表示極願捐棄前嫌。然而,當記者要求王國仁提供新戲的劇本和演出動態時,王國仁說他已和《蓉風報》簽過合同,不能將新戲外泄給其他報刊。記者見此,只好怏怏作罷。

《蓉風報》取得了王國仁藝事活動的報道權後,大刀闊斧地辟出專欄,並取了個通欄標題,叫「王國仁無聲無限唱片公司」。同時仿照上海唱片公司的雞圖案,畫了個鴨圖案做題花,這就使王國仁又有了一個「板鴨腦殼」的新外號。專欄連篇報道王國仁新戲的編演動態,並選登劇本唱段,很為觀眾讚賞。

見《蓉風報》春風得意,《戲劇周刊》由妒生恨,竟又遷怒於王國仁。於是,該報又耍出老式武器,斥罵王國仁是「邪術山人」。以前,王國仁對《戲劇周刊》的詈罵並不計較。他認為藝術見解之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何況自己超越規範,未見得樁樁都對。但這次,《戲劇周刊》的行徑卻令他不齒,他決定要小小報復一次。於是,王國仁給《戲劇周刊》編輯部寄去一封公開信,搞得《戲劇周刊》自打嘴巴,內容大致是:在下蒙貴報引進「山門」不久,「邪術」淺短……

「角色是捧出來的」這句話被某些媒體奉為金科玉律,他們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捏著別人的命門,於是,總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將由激素產生的信息直接形成文字訴諸筆端,快意當前;在逐利之心的調配下,又筆鋒一轉,改頭換面,毫無骨氣可言。看來在捧人之前,他們真該補些鈣,至少養結實自己,免得捧人不成反被打時,不至於趴在地上起不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朱自清的《背影》為何推遲8年才寫?其實當時的他與父親水火不容
19世紀時,法國數十名男子喜歡上到處旅遊,醫生:這是一種病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