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城」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為何韓國要把它改為「首爾」

「漢城」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為何韓國要把它改為「首爾」

2005年1月19日,時任漢城市長李明博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將韓國首都的中文名字更改為「首爾」,不再使用「漢城」一名。

李明博同時對外做出解釋,他說,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將「SEOUL」用英文標記相似的發音來稱呼,就如同倫敦、華盛頓等城市的漢語譯音稱呼一樣。而「漢城」卻與「SEOUL」在語音和文字上沒有任何的聯繫。隨著中韓各方面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和密切,為了消除因名字帶來的諸多混亂,韓國在長時間徵求了國民的意見後,經過慎重考慮,做出了更名的決定。

消息發布的當天,中國各大媒體紛紛轉載和刊發了這則消息,中國民眾對此也反應強烈,紛紛在網上留言,討論韓國此舉背後深藏的意義。

大多數網民對韓國這一做法表達了不滿,認為「漢城」一名已沿用了數百年,為何在中韓關係如此密切的今天,突然提出修改「漢城」的名字?

當然,也有比較理智的網民認為,不就是改一個名字嗎?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對自己首都的中文名字做修改,完全是別人內政,用不著大驚小怪。而且,一個國家向世界提供自己城市的譯名,這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我們只需心平氣和地接受即可。

不過,當我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韓國這一個更名舉措時,發現其意義確實非同凡響。

眾所周知,韓國地名中,用漢字命名的不在少數,如仁川、釜山等,而對「漢城」的稱呼,則要追溯到600年前。

1394年,李成桂掌握了高麗政權,建立朝鮮王朝後,把首都從開京遷到漢陽,並改名為「漢城」。1910年,日本吞併了朝鮮,不但對漢城的城市建築物和布局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同時把「漢城」也改成了「京城」。韓國獨立後,韓國政府為了去除被日本長時間殖民所帶來的影響,將「京城」改名為「SEOUL」, 朝鮮語寫作「??」,意思就是指首都。

「??」這個詞語最初就是泛指首都的意思,例如,古代高句麗的「??」是平壤,就如同我們把古代的首都稱作「京畿」「京師」一樣。

其後,世界各國都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約定俗成地把韓國首都叫做「SEOUL」。「SEOUL」漸漸地從泛指首都,演變成專指韓國的首都,只有少數幾個國家仍然沿用了「漢城」,其中就包括中國在內。

從以上首爾名稱的變更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漢文化在歷史上對朝鮮的影響起著主導作用。在長期的文化交流與碰撞過程中,佔據著非常強勢的地位。

這是因為,歷史上的中國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綜合國力上,一直遙遙領先於朝鮮,這種優勢也體現在文化上。因此,朝鮮文化被漢文化全面滲透和壓制,作為漢文化的載體,漢字也就無孔不入地進入到了朝鮮。

在古代,漢語是朝鮮的官方語言,朝鮮上層都使用漢字。這時的漢文化,已經體現在了朝鮮的政治經濟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整個國家的民眾以學習漢文化,學寫漢字,學說漢語為榮。

在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後,漢文化對其影響也日漸衰弱。二戰結束後,隨著朝鮮半島的分裂和韓國的建立,一些外來文化逐漸替代了漢文化,特別是美國等西方文化對韓國的影響也日趨加強。

這時的韓國民眾,開始了審視本民族的文化,有了逐漸擺脫漢文化的意識。1970年,韓國所有中小學教材,去掉了全部的漢字。

隨著韓國經濟的不斷崛起,韓國國內對於去漢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之前,政府下令去掉了所有顯著建築物上的漢字,轉而用韓文代替,這也是韓國想急切地去漢化的一種表現。

雖然在1999年,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曾下令解除了對漢字的一些限制,但此舉隨即遭到韓國民眾的強烈反對,他們普遍擔心再次失去本民族的文化。

所以,韓國人更改漢城的名字,並非韓官方所解釋的略顯牽強的理由,其本質還是在於急迫的去漢化的思想。當然了,雖說如此,我們也理解韓國人對這件事做出的選擇。

(參考資料:《李朝實錄》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上官婉兒幫助李隆基剷除韋後,為何李隆基卻不聽勸告執意殺她
哈雅公主本來是阿聯酋王妃,為何會帶著兩個孩子逃到德國去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