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扇,3000年演變簡史

中國扇,3000年演變簡史

扇子是古人發明的引風用品,用來在炎炎夏日趨避暑氣。

扇子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三皇五帝時期,舜帝製作了「五明扇」,最初為帝王使用的奢侈品。

《古今注》記載:「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

一直到秦漢時期,扇子依然是上流社會的生活用品,使用者局限於帝王、公卿、士大夫等貴族階層。

上古時期,扇子材質是植物的葉子、還有鳥類的羽毛,人們通過選材、編織,加工製作出靈巧好用的扇子。

古代的扇子也稱作「障日」,既可以引來清風趨避暑氣,也可以遮擋毒辣的陽光來納涼。

殷商時期,出現了「翟扇」,是以野雞的尾羽編織的,也叫「羽扇」。

《爾雅》記載:商周時期,製作扇子的材料以木、葦等為主,「以木曰扉,以葦曰扇。」

用木材製作的稱作「扉」,用葦子編織的稱作「扇」,「扉」、「扇」由最初的生活用品,逐步演變為權力的象徵物,稱為「儀仗扇」、「宮扇」。

秦漢時期,「儀仗扇」多為帝王在宮廷中使用,其面料又出現了絲織品的絹素,形狀有方形、圓形、六角形等等。

「宮扇」亦稱「翣」[shà] ,這是個非常形象的字,羽毛下站立著侍女,再現了當年的帝王臨朝時的恢弘場景,帝王端坐在龍椅之上,兩側站立著兩名侍女,手持長長的木柄,上面裝飾著華美的羽毛。

漢朝時期,出現了摺扇,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羽扇」在三國時期是儒將的掌中愛物,諸葛亮、周瑜都喜歡羽扇綸巾,縱論古今,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唐宋時期,扇子終於從宮廷等上流社會傳入民間,由最初的皇家儀仗用品、貴族用品,變成了尋常百姓家消暑納涼的普通生活用品。

扇子的材質也更加豐富了,有竹、葦、蒲、絹、紙等材質的扇面,扇骨有牛角、玳瑁、檀香木、獸骨、象牙等。

明清時期,文人雅士喜歡摺扇,稱為「懷袖雅物」,一把摺扇在手,清風縷縷吹來,顯示出文人不同凡俗的優雅。

仕女喜歡「團扇」。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侍女香腮半掩,表現出古典女性特有的韻致。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電扇、空調取代了傳統的扇子,扇子逐漸變成了曲藝演員的道具,其古老的文化神韻留在了國人的記憶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從唐末到五代,最值得注意的繪畫是《韓熙載夜宴圖卷》
孝道:宋朝兩個孝子,靠掏廁所贍養老母,掏出兩擔黃金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