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Nature Neuroscience | 第四軍醫大武勝昔

Nature Neuroscience | 第四軍醫大武勝昔

Nature Neuroscience | 第四軍醫大武勝昔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Nature Neuroscience | 第四軍醫大武勝昔/王文挺團隊揭示扣帶回前皮層在小鼠社會行為中的重要作用

社會缺陷是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核心臨床特徵,但其潛在的神經機制仍不清楚。2019年7月22號,第四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武勝昔、王文挺研究團隊等人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dysfunction underlies social deficits in Shank3 mutant mice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結果 直接證明了ACC在調節小鼠社會行為方面的作用,並表明ACC功能障礙可能與ASD的社會損害有關

Nature Neuroscience | 第四軍醫大武勝昔

社會行為個體生存和繁殖的關鍵,它需要處理各種信息。多種社會信息來源的整合可能與聯合皮質的功能密切相關。扣帶回前皮層(ACC)因其在基本認知過程中的作用而被重新定位,包括成本效益計算、動機和決策。對人類和嚙齒類動物進行的許多研究表明,ACC在解剖學和功能上與從事社會信息處理的廣泛區域相連,因此很可能成為社會網路的信息中心。

社會缺陷是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患者的核心癥狀之一。然而,這些行為障礙背後的神經問題仍未被很好地理解,這主要是由於其固有的複雜性。SH3和多SHANK 3基因的突變是導致ASD相關神經發育障礙的單基因原因,在ASD患者和Phelan-McDermidn綜合征患者中都有大量的突變報道。SHANK 3是一種與各種突觸後密度蛋白相互作用的興奮性突觸後支架蛋白。它在突觸後神經遞質受體和信號分子的靶向、錨定和動態調節中起著重要作用。以往不同研究小組的研究一致表明,小鼠Shank 3缺失導致ASD相關的異常行為,包括重複行為和社交功能缺陷。此外,還有發現Shank 3基因在成年小鼠中的全球再表達挽救了重複行為和社會互動缺陷。這些結果提供了直接證據,支持Shank 3缺失與ASD相關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

Nature Neuroscience | 第四軍醫大武勝昔

Shank3 KO小鼠ACC的形態學變化

在這裡,研究人員證明在具有高置信度候選ASD基因Shank 3突變的小鼠中,扣帶回前皮層(ACC)錐體神經元的谷氨酸能突觸存在結構和功能損傷。條件敲除Shank 3足以引起興奮性突觸功能障礙和社會互動障礙,選擇性增強ACC活性,恢復Shank 3在ACC中的表達,或全身注射α-氨基-3-羥基-5-甲基-4-異惡唑丙酸受體陽性調節劑可改善Shank 3突變小鼠的社會行為。該研究結果直接證明了ACC在調節小鼠社會行為方面的作用,並表明ACC功能障礙可能與ASD的社會損害有關。

Nature Neuroscience | 第四軍醫大武勝昔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19-0445-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四大名醫的抗癌心得
身體不同部位的出汗暴露不同的健康問題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