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預支一枚人生翻盤籌碼

預支一枚人生翻盤籌碼

長年生活在聚光燈之外的「京五環外」人群,隨著「下沉市場三巨頭」拼多多、快手和趣頭條的成功逐漸浮出水面。孕育出這些亮眼獨角獸的土壤,是數億三四五線城鎮居民,其中「小鎮青年」因為具有更大的用戶成長空間和商業機會,成為人們最關心並試圖去理解、描摹的對象。

小鎮青年是中低收入但具備高成長性的人群代表,新技術、新模式一方面在挖掘下沉市場的商業價值,也為小鎮青年帶來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

一、小鎮青年群像:信息平等、充滿鬥志、一窮二白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78年-2018年,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人增加到8.3億人,快速城鎮化成為小鎮青年崛起的經濟基礎。另一個引發滄海桑田的變數就是移動互聯網。一部智能手機,讓小鎮青年可以平等地獲取信息,看到更多人生可能性。

在拍拍貸和南方周末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中,可以看到小鎮青年的群像:這是一群期待挑戰、充滿鬥志的年輕人,58.2%的小鎮青年希望能夠克服困難、繼續拼搏以換取更好的未來。

不過,當改變命運的夢想被點燃之後,現實又會很快給他們澆上一盆冷水:小鎮青年要逆襲,除了一腔熱血什麼都缺:缺人脈,缺技能,缺經驗,更缺邁出第一步的啟動資金。

以一個北漂應屆畢業生為例簡單算一筆賬:58同城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企業平均支付國內大學生的薪資為7915元/月。按照8000元月薪來算,稅後收入約6200元,扣除房租水電雜費3000元/月,剩下3200元,在一線城市僅能解決溫飽,但無法為自我增值做更多投資。考慮到中國人口中擁有本科學歷的人群佔比非常低,據中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擁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僅為8.7%,廣大小鎮青年的月均可支配收入只可能比上述數字更顯「囊中羞澀」。

人們在探討可支配收入時,表面上討論的是具體數字,但實際上是在關注背後的人生可能性。如果這些年輕人可以擁有更高的可支配額度,他們將獲得怎樣的人生轉機?

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是買個包包、出門旅遊的三五千元,就是橫梗在小鎮青年打拚道路上的一道鴻溝,就是小鎮青年一次技能培訓的機會、一次生產工具升級的機會、一次在大城市站下腳跟的機會。

二、稀缺的資金

關於金融可得性與機會平等之間關係的探討由來已久。

早在在17世紀40年代,就有通過金融創新幫勞動者換取生產機會的案例。現代收割機大幅提高農民作業的效率,但價格昂貴。美國工業家、近代收割機發明者之一麥考密克(Neil MacComick)首先使用「退錢保證」的銷售方法,農民只需要花30美元即可獲得6個月的使用權,如果對效果滿意,就可以支付剩餘的90美元購買機器,6個月的試用期足以讓農民擴大生產,收割糧食,創造更多的收入來購買機器。

麥考密克和他發明的收割機

金融承擔著跨時間、空間分配社會資源的任務,就像是經濟體中的血管,而普惠金融就像是毛細血管,讓普羅大眾也能通過金融服務改善自身收入水平。

如今,大部分年輕人已經習慣了在手機上享受借貸、理財等服務,但在十幾年前,在手機上能實現小額信貸還是有點天方夜譚的事情。

在網貸普及前,信用卡是滿足個人小額信貸需求的主要方式。1985年,中國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在珠海中行誕生,截至2018年末,據央行發布的《2018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中國人均持有信用卡0.49張,而2016年美國的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已經達到3.16張。此外,信用卡持卡人群都是信用優質的社會精英人群——這就是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舍默所說的「銀行家悖論」,為了控制風險,銀行更願意為資質良好的人錦上添花,卻很難為最需要錢的人雪中送炭。

合理定價、流程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是稀缺的,小鎮青年作為「夾層」人群迫切需要這樣的服務。

三、小鎮青年的困境和翻盤的籌碼

「我剛畢業沒多久,從江西到廣州來上班,剛找到一份工作,但廣州租房吃住都不比老家便宜,試用期工資僅能勉強供應房租,實在沒法生活又不想家人擔心。」

「我在一家公司上班,需要考一個本科文憑才有上升空間,現在家裡剛剛搞完裝修經濟不寬裕......"

「我今年6月畢業於銀川一個很一般的三本本科,我很想離開銀川去重慶打拚,可我連一萬塊錢都拿不出來,家裡條件也比較貧困,如果我不走出去為這個家庭努力一把,這個家就沒有改變的希望。」

房租、培訓、路費……這些就是小鎮青年們微小又具體的困境,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小鎮青年數量超過兩億人,一窮二白的青年迫切需要命運翻盤的籌碼。

過去的金融服務難以解決一個問題:海量的、同質化的小微需求與授信效率的矛盾。

畢竟金融服務不是公益活動,不解決風控問題,小鎮青年就無法獲得授信。大量的、有標註的閉環數據可以有效訓練風控模型,運營時間長、交易數量多的機構具有規模優勢,風控和反欺詐技術方面更有優勢。以國內最早成立的網貸平台之一拍拍貸為例,據拍拍貸披露,其累計註冊用戶數已經超過1億人,2018年全年撮合借貸金額為614.98億。去年拍拍貸15-29天、30-59天和60-89天的逾期率為0.92%、1.63%和1.41%。同樣具有規模優勢的還有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企業。

大數據風控技術的發展讓千萬包括小鎮青年在內的普通人都能平等、便利地享受網路小額借貸服務。

在前陣子刷屏朋友圈的勵志故事裡,小鎮青年孫玲從深圳電子廠廠妹一步步成長為紐約程序員,人生逆襲之路整整花了十年(《我用了10年 從深圳流水線廠妹做到紐約高薪程序員》)。為了能夠學習編程,她同時打三份零工,再加上父親悄悄墊付的首期培訓費,花了兩年時間才完成培訓課程。

如果有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或許還有更多的「孫玲」可以改變人生。

四、商業價值 社會價值 = 普惠金融

在暴利驅使下,自古以來就有「高利貸」和「催債」的黑產,披上移動互聯網的外衣,就演變出了「套路貸」、「714高炮」、「裸貸」等新形態。但是僅僅依賴高利率和暴力催收的借貸模式不僅違法,更不具有可持續性。黑平台的故事裡充斥著大量吸引大眾眼球的元素:金錢、暴力、色情、死亡……這些都是報道里的「吸睛元素」,大量的行業黑幕故事讓公眾將網貸與「惡」相掛鉤。

但是,互聯網技術是中性的,科技 金融本可以發揮其社會價值。具有數據優勢和技術能力的平台,可以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為更多用戶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的概念被提出時,本身就包含了惠澤大眾的公益屬性。舉個例子,2019年拍拍貸發起的「千人千萬打拚基金」,該項目提供一千萬作為小鎮青年的打拚啟動資金。同時,為了讓資金得到更高效的使用,普惠金融機構還會為借款人提供更多提高生產力的服務。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不再單純地追求純利潤收益,在商業回報之餘也將投資的社會價值等因素納入考量範圍,授人以魚同時授人以漁。幫助借款人更有效地使用資金,提升借款人生產力,也就意味著提升其還款能力,從而形成良性、可持續的循環。這對小鎮青年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利好。

小鎮青年代表著大多數奮鬥的普通人,他們是每天與我們擦肩而過的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快車司機……他們的目標樸素,大部分希望通過經營現金流良好的業務,實實在在地改善自己與家人的財富情況。每一筆小生意的起步,除了啟動資金,還需要經驗、技能的加持。同樣以拍拍貸為例,除了為小鎮青年提供免息的「千人千萬打拚基金」之外,拍拍貸還打造了小鎮青年的「打拚大學」,邀請成功打拚出一番事業的小鎮青年分享其經歷、經驗,並以課程的形式在線上分享實戰得出的民間智慧。

技術讓信息更平等,讓金融更普惠,讓知識更易得,這或許就是小鎮青年自我奮鬥、自我實現最好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BAT買房史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