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錢穆先生:我勸國人常讀這七部書,有恆地讀,可叫你脫胎換骨

錢穆先生:我勸國人常讀這七部書,有恆地讀,可叫你脫胎換骨

【按】下文摘自錢穆先生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日香港調景嶺慕德中學講演,見新亞書院《生活雙周刊》五卷十五期。

所謂修養,猶如我們栽種一盆花,需要時常修剪枝葉,又得施肥澆水;如果偶有三五天不當心照顧,便決不會開出好花來,甚至根本不開花,或竟至枯死了。栽花尚然,何況做人!當然更須加倍修養。

中國有關人生修養的幾部書是人人必讀的。首先是《論語》。切不可以為我從前讀過了,現在毋須再讀。正如天天吃飯一樣,不能說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書也該時時讀。再次是《孟子》。孔、孟這兩部書,最簡單,但也最寶貴。如能把此兩書經常放在身邊,一天讀一二條,不過化上三五分鐘,但可得益無窮。

此時的讀書,是各人自願的,不必硬求記得,也不為應考試,亦不是為著要做學問專家或是寫博士論文;這是極輕鬆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識之」便得。只這樣一天天讀下,不要以為沒有什麼用。如像諸位每天吃下許多食品,不必也不能時時去計算在裡面含有多少維他命,多少卡路里,只吃了便有益;讀書也是一樣。這只是我們一種私生活,同時卻是一種高尚享受。

孟子曾說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連做皇帝王天下都不算樂事,那麼,看電影、中馬票,又算得什麼?但究竟孟子所說的那三件樂事是什麼?我們不妨翻讀一下《孟子》,把他的話仔細想一想,那實在是有意義的。人生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有人以為月入二百元能加至二百五十元就會有快樂,哪知等到你如願以償,你始覺得仍然不快樂。即使王天下,也一樣會不快樂。

我們試讀歷史,便知很多帝王比普通人活得更不快樂。做人確會有不快樂,但我們不能就此便罷,我們仍想尋求快樂。人生的真快樂,我勸諸位能從書本中去找;只化三兩塊錢到書店中去,便可買到《論語》、《孟子》;即使一天讀一條,久之也有無上享受。

還有一部《老子》,全書只五千字。一部《莊子》,篇幅較巨,文字較深,讀來比較難;但我說的是業餘讀書,盡可不必求全懂。要知:即是一大學者,他讀書也會有不懂的,何況我們是業餘讀書;等於放眼看窗外風景,或坐在巴士渡輪中欣賞四周景物,隨你高興看什麼都好;不一定要全把外景看盡了,而且是誰也看不盡。

還有一部佛教禪宗的《六祖壇經》,是用語體文寫的,內中故事極生動,道理極深邃,化幾小時就可一口氣讀完,但也可時常精讀。其次,還有朱子的《近思錄》與陽明先生的《傳習錄》。這兩部書,篇幅均不多,而且均可一條條分開讀,愛讀幾條便幾條。

我常勸國人能常讀上述七部書。中國傳統所講修養精義,已盡在其內。而且此七書不論你做何職業,生活如何忙,都可讀。今天在座年幼的同學們,只盼你們記住這幾部書名,亦可準備將來長大了讀。如果大家都能每天抽出些時間來,有恆地去讀這七部書,准可叫我們脫胎換骨,走上新人生的大道去。

來源:錢穆與中國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宗性法師:什麼是人生,什麼是生命?
文化視角:立德的基礎,在實行「敬恕」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