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誰在偷倒建築垃圾?上海普陀一小區旁兩年來偷倒現象不斷,居民質問為何不徹查

誰在偷倒建築垃圾?上海普陀一小區旁兩年來偷倒現象不斷,居民質問為何不徹查

7月8日清晨,小區門口發現兩堆建築垃圾;7月12日清晨,又發現兩堆;還沒來得及清理完,下午又倒來一堆大件垃圾;7月18日清晨,再次發現三堆成袋的建築垃圾;7月22日,又發現了一堆……

僅僅7月,在上海市普陀區中山潤園小區門口,居民記錄的建築垃圾偷倒就有5次。而過去兩年來,居民稱,偷倒事件一直沒停過。中山潤園小區門口的這段人行道,彷彿成了某些人的固定「傾倒點」。時不時出現的建築垃圾,嚴重影響環境,成了小區居民的心頭病。為什麼不能徹查?為什麼沒法預防?在打給「12345」的幾十個投訴電話中,居民反覆質問垃圾偷倒事件緣何屢禁不絕。

既然倒了,就肯定有跡可循。「解放熱線·夏令行動」記者日前在普陀區城管執法部門幫助下,對中山潤園小區的建築垃圾傾倒事件進行了調查。

居民收集的部分偷倒建築垃圾的照片。

偷倒處是一段監控盲區

7月18日,接到居民反映後,記者當即趕往中山潤園小區。小區位於蘇州河北岸、凱旋路橋西側,東門開在凱旋北路上。由於與凱旋路橋中間還夾著軌交3號線的高架,小區圍牆外側留有較大的空間。一部分建成公共綠地,一部分則留做寬闊的人行道。

中山潤園小區旁這段寬闊的人行道最近兩年來偷倒建築垃圾事件不斷。

正是這段人行道,成了建築垃圾的偷倒點。記者下午趕到時,小區東門南側的人行道上,建築垃圾雖然已被及時清運走了,但地上還留有幾攤白色石灰粉末印跡。從居民早晨發來時的照片看,三堆建築垃圾量還不少,尤其是最南側一堆,成袋的建築垃圾幾乎攤滿了整條人行道。細看這些垃圾,成分也挺雜,除了成袋的之外,還有黑色瀝青、粗塑料管道以及看似瓦片的東西,並不像一般居民家裝修的產物。

7月18日清晨,居民發現小區門口被偷倒了大量成分複雜的建築垃圾。

但要鎖定偷倒者卻不容易,這一段共有3個探頭,2個在小區外側凱旋北路上,1個小區正門內側。由於方向的緣故,偷倒恰好是監控盲區,這也成了此處偷倒始終未能遏止的原因。

不過,要想到達偷倒處,不管是從南側光復西路拐過來、或者從凱旋北路北側過來,一定會經過小區凱旋北路上南北2個探頭下方。也就是說,即便拍不到偷倒的現行,但也一定會拍下偷倒者的身影。記者隨後聯繫了普陀區城管執法局,建議他們去查閱這兩處監控記錄。

偷倒車輛出自「宋家灘」

7月22日,正當城管執法人員出發之際,中山潤園小區傳來消息,當天凌晨又發生了偷倒事件。量不算大,只有一堆,成分與之前的相似。小區保安說,偷倒一定發生在凌晨1時至2時,因為保安每個小時都會在小區外圍巡邏一次,「1點的時候還沒有,等到2點再看就有了。」

那就從剛發生的偷倒事件查起。看完現場後,城管執法人員隨即趕往普陀區交警支隊,查閱南北兩處探頭記錄。

果不其然,凱旋北路光復西路拐彎處的探頭監控記錄顯示,7月22日凌晨1時零8分,兩輛電動「黃魚車」一前一後出現在探頭中,從光復西路飛速拐入凱旋北路。視頻中,前一輛車裝得撲撲滿,看得出正是成袋成袋的建築垃圾;後一輛車上,則是整捆的木材,路燈照射下還反射著光。按照偷倒點位置來判斷,兩輛車拐入凱旋北路後,應該馬上停靠路邊完成偷倒。倒完後往哪走?在中山潤園小區門口的監控視頻中,隨後發現兩輛車的身影一閃而過,正沿凱旋北路逆行向北。定格再看,前一輛車已是空車,後車上木材還在。顯然,就在光復西路拐入凱旋北路後,到經過小區門口這短短的幾分鐘內,前一輛「黃魚車」已將滿車垃圾倒在了路邊。

7月22日凌晨1時零8分,兩輛電動「黃魚車」一前一後出現在探頭中,從光復西路飛速拐入凱旋北路。

蘇州河北岸的光復西路上,一路探頭不斷。沿著「黃魚車」來的方向倒查,執法人員一一翻閱沿路的監控錄像:7月22日凌晨1時零7分,兩輛「黃魚車」出現在光復西路中山支路路口的監控中;1時零6分,出現在光復西路新渡口小區前方的探頭監控中;1時零5分,光復西路棗陽路口的探頭將「黃魚車」拍了正著……終於找到了源頭:22日凌晨1時零2分,兩輛「黃魚車」從光復西路大渡河路交接處的宋家灘小區緩緩駛出。宋家灘小區正門對面的這處探頭是個高清探頭,偷倒者身影依稀可辨。裝運建築垃圾的前車,駕駛者為中年男性,短髮,身著黃色T恤;裝運木材的後車,駕駛者同樣是中年男性,光頭,身著黑色汗衫。兩輛車的顯著特徵都是車龍頭前掛著一個白色塑料車籃子,前車車籃上還寫著一個「木」字。

按照兩輛「黃魚車」行進路線倒查後,發現它們出自宋家灘小區。

記者與執法人員分析:從視頻來看,偷倒者動作迅捷、目標清晰,顯然熟門熟路,是個「慣犯」。中山潤園小區兩年來偷倒不斷,或許都是這兩人所為。兩輛車是否為宋家灘小區物業車輛?垃圾是否是小區裝修垃圾?記者與城管執法人員約定,次日前往宋家灘小區內調查。

小區保安稱不認識偷倒者

23日一早,記者早早來到宋家灘小區。這是一個老公房小區,小區內門牌號異常複雜,有光復西路2369弄、大渡河路21弄、大渡河路95弄3種門牌號。小區里,每幢樓都包著腳手架,正在進行大修工程。記者在小區內轉悠,一是尋找相似成分的建築垃圾,二是尋找掛有白色車籃的電動「黃魚車」。

宋家灘小區正在大修,小區內建築垃圾較多。

大渡河路21弄2號樓門口,是小區的建築垃圾臨時堆放點,二三十袋垃圾圍著一棵樹堆成一堆。堆放點旁,是小區大修工程的臨時工棚。記者與施工人員攀談,對方稱堆著的垃圾都是居民家的裝修垃圾,「我們施工產生的建築垃圾每晚由專人用車清運走,不會堆在小區里。」光復西路2369弄3號,樓內一戶居民正在裝修,樓前綠化帶里也堆著不少建築垃圾。記者詢問居民得知,已給物業繳納了300元至550元不等的垃圾清運費,裝修垃圾由物業安排統一運走。光復西路2369弄1號、8號樓內都有居民家在裝修,垃圾量著實不少。會不會是物業收了居民的錢,轉而找人偷倒,從中賺取這筆清運費?

如果是物業的車,居民肯定見過。記者拿著視頻的截圖,在小區里多方詢問。一名保潔員明確告訴記者,見過視頻中的車輛。一位居民也稱,和小區一名長期收廢品的三輪車很像。但記者隨後在小區東北角找到了居民所說的那輛車,發現雖然同是白色車籃,但車籃上並無視頻中出現的「木」字,車主也與視頻中的兩人不太相似。

轉了好幾圈,相似特徵的車輛沒找到。9時30分,七八名執法人員趕到小區,兵分兩路,一路前往小區居委會詢問了解情況,一路前往小區門衛調閱監控錄像。記者跟著居委會那一路,看了執法人員展示的視頻,居民區黨支部書記表示不知情,但她判斷:「小區長風物業是一家國企,不太會去做這樣的事情。」她叫來了小區物業經理,經理同樣否認,並給執法人員和記者展示了小區的裝修建築垃圾清運記錄。記錄顯示,7月17日中午浦環二分公司就進過小區清運建築垃圾,的確沒有必要再安排人員偷倒。

小區物業經理聯繫上了7月22日凌晨當班的門口保安。保安清楚地記得,當天凌晨零時30分左右,的確有兩輛「黃魚車」進了小區。他還問了一句去哪,後車告知「去(大渡河路)21弄13號。」保安以為是大修施工車輛,便予以放行。「認識這兩人嗎?」保安否認。

哪會有這樣的「活雷鋒」?

物業的嫌疑排除。當班保安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即兩人明確知道是前往小區大渡河路21弄13號,顯然是有人將兩人叫來且提供了地址。大渡河路21弄13號是不是就堆放著車上運走的垃圾?

另一路調閱監控的執法人員將重心放在了查找覆蓋大渡河路21弄13號的監控視頻。細細瀏覽,很快有了收穫:7月18日晚上近7時,3名頭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在大渡河路21弄13號門口不停忙碌,將一袋袋建築垃圾摞在一起。隨後幾天,這堆建築垃圾一直留在原地。22日凌晨零時39分,兩輛「黃魚車」出現了,當時都是空車,它們從通道口一路倒車,倒到了21弄13號門口。由於光線不好,兩人的動作無法分辨。但零時52分,兩輛車迎面駛出,再看車上都已載滿東西。待天亮查看監控視頻,那堆建築垃圾已不見了蹤影。

執法人員當即叫來了小區大修工程施工方「鼎興」的現場負責人,並一起前往大渡河路21弄13號「指認現場」。在13號門口的綠化帶內,就有一堆建築垃圾,其中有瓦片、黑色瀝青,成分與倒在中山潤園小區門口的一致。這些建築垃圾是誰的?施工方負責人承認,垃圾是樓頂施工清下來的;而視頻中幾天前堆放的,也是他們的。

宋家灘小區大渡河路21弄13號門口的對方的建築垃圾,其中有瓦片、黑色瀝青,成分與倒在中山潤園小區門口的一致。

真相終於大白,中山潤園小區門口偷倒的垃圾,就來自於宋家灘小區大修工程。進一步調查發現,鼎興手中的建築垃圾處置證早已於6月6日過期。據介紹,建築垃圾處置證是工程開工的必備材料之一,證上申報了建築垃圾的產生量、專營清運公司、處置地點,通常有效期一個月。宋家灘的大修工程5月初啟動,也就是說「鼎興」僅開工時辦過處置證,此後再未續辦。沒有這張證,小區的工程建築垃圾去哪了?「鼎興」負責人一會強調「產生的建築垃圾很少」,一會又稱「堆在小區生活垃圾堆放點」,末了又改口辯稱「堆放在小區里被人偷了」。

「建築垃圾也有人偷?那不是『活雷鋒』嗎?」鼎興負責人的說法讓人啼笑皆非。執法人員分析,極有可能施工方見每日產生的建築垃圾量不算太多,便找來了上述偷倒「游擊隊」處置建築垃圾節約成本。儘管鼎興負責人極力否認偷盜者系施工方找來,但建築垃圾無證擅自處置證據鏈完整。鼎興負責人表示,願意承擔法律責任。執法人員隨即製作了現場檢查筆錄、詢問筆錄,開具了《談話通知書》及《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其積極配合整改,接受調查。據稱,鼎興或將面臨5萬元的行政處罰。

針對兩名偷倒者,執法人員表示接下來打算利用人臉識別等技術,來鎖定相關人員,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可降解塑料袋扔濕垃圾就不用「破袋」?專家們嚴肅地說:不!
上海將推19條措施促進金融服務民企,「擴大開放100條」涉金融舉措95%已落地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