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龔自珍的兒子,有沒有給侵略者帶路「火燒圓明園」?

龔自珍的兒子,有沒有給侵略者帶路「火燒圓明園」?

問:請問編輯,龔自珍的兒子給英法聯軍帶路火燒圓明園,這件事是真的嗎?

龔自珍之子龔橙,原名襄,字孝拱,號半倫。

坊間的確有傳言稱,龔橙曾做「帶路黨」(包括帶路前往、提議焚燒兩說),於1860年引導英法聯軍焚掠了圓明園。

這段公案,可以確認的事實有三:

(1)據龔橙好友王韜《淞濱瑣話》中的記載,龔通英文,當時受雇於英使館參贊威妥瑪,以「記室」身份於1860年7月初隨英法聯軍北上進京。

(2)據1862年龔橙致好友趙烈文的書信,當時他已因效力於英法聯軍而受到時人責備。至於「帶路黨」之說,要到民國初年,才見諸各種筆記、雜記、小說,廣為流傳。

(3)聯軍知曉圓明園的存在,也了解具體位置,若欲焚掠圓明園,實無須龔橙帶路。事實上,早在做出焚園決策之前10餘天,聯軍已因追擊清軍、尋找水源而進抵圓明園,並作了小規模劫掠。

至於龔橙是否曾向聯軍提議焚燒圓明園,目前尚難以定論。但有三份材料值得注意:

(1)1862年,龔橙在給趙烈文的書信中,如此說道:

「前歲之役,通禮不載,和約既成,名亦上達。外人或以責僨事者相責,此不知彰義門內事,不足道也。」

「和約既成,名亦上達」一句,顯見龔將自己視作促成「和約」的功臣;「外人或以責僨事者相責」一句,顯見外界將龔視作壞事之人(僨事者,或即指圓明園之被焚事),龔以外人不知內情(不知彰義門內事)為由,拒絕接受這種批評。

(2)可與龔橙此番自述互相對照者,是其同鄉學人譚獻於清末所撰《龔公襄傳》,內有「以言讋長酋換約而退」(用言辭迫使敵酋答應簽訂和約退軍)之語。

譚獻是龔橙的好友,此說或是直接得自龔橙。

(3)1910年,又有學者鄧實披露:

「孝拱嘗引英兵燒圓明園,世人多以此短之;然孝拱自謂實奇計,蓋以一園而易都城數十萬人之生命,其保全為益多也。」(《龔定庵別集詩詞定本序》)。

按此說,橙為保全京城,確曾建議聯軍改燒圓明園,且「自謂奇計」,自認為有大功於國人。

鄧實生於1877年,不可能親耳聽龔橙講述圓明園舊事(龔死於1870年代),文中的「孝拱自謂」,究竟聞自何人,已不可考。不過,鄧實似亦不必自行捏造材料為龔橙辯白。

據額爾金日記,其決定焚燒圓明園的理由如下:

「從各個方面考量了這個問題,就我看來,幾個方案之中最可取的就是焚燒圓明園,除非我能夠放棄我的職責,忽略我們所遭受的罪行,不作實際的懲罰。而且我有理由認為,這個行動能在中國產生更大的影響,給清帝更大的傷害,在遠處旁觀的人對此是很難估量的。這是清帝最喜愛的住處,將之毀去,不僅僅動搖他的威嚴,也會刺痛他的感情。正是在這附近,他將我們不幸的同胞擒拿,讓他們遭受了最嚴酷的虐待。……懲戒針對的不是中國人民,他們是無辜的,懲戒完全是針對清朝皇帝的,他不可逃脫對罪行的直接責任。」

為強調這種「懲戒」,額爾金還讓人用中文寫了一個聲明,貼在附近建築的牆壁之上,大意是:

「任何一個人,不論地位如何崇高,背信棄義之後都不能逃脫懲罰。焚燒圓明園,只是要懲罰清朝皇帝違背自己的承諾,以及褻瀆停戰白旗的卑鄙行為。」

作為焚燒圓明園的核心決策者,額爾金需要「從各個方面考量」,需要在「幾個方案之中」抉擇,需要中文聲明……自然,諮詢己方團隊中熟悉清廷內部情形的中方僱員,也是肯定會做的功課。

所以,龔確有很大可能被聯軍決策層諮詢與圓明園有關的問題——威妥瑪時任額爾金的翻譯,龔橙則是威妥瑪僱傭的「記室」。

如果這種諮詢存在,那麼,好自我吹噓的龔橙(朱維錚的評價),將自己當作促成「和約」的功臣;譚獻提及的「以言讋長酋」使其答應換約退軍;鄧實提及的「孝拱自謂」改焚圓明園保全京城的「奇計」,前述各種史料,就都有了「事實的影子」,顯得合情合理。

不過,聯軍換約而歸,自有其政治邏輯;聯軍燒圓明園而不燒紫禁城,也自有其政治邏輯。簽約與否,燒與不燒,其實都非龔橙的言辭所能左右。

注釋

《淞濱瑣話》原文:「(龔橙)旅寄滬上,與粵人胡寄圃相識。時英使威妥瑪膺參贊之任,司翻譯事宜,方延訪文墨之士,以供佐理。寄圃特以孝拱薦。試與語,大悅。庚申之役,英師船闖入天津。孝拱實同往焉。坐是為人所詬。」

與趙烈文之書信,見:瞿兌之/整理,《龔孝拱遺札》,收錄於: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 210 中和月刊第6卷?第三?四期》,文海出版社,P10,下文對該遺札的引用,不再贅注。民國初年之筆記、小說對龔橙之事的演繹,可參見:王開璽,《龔孝拱引導英軍焚掠圓明園考論》,《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4期。

裴廣強,《英法聯軍第一次火燒圓明園諸問題再考》,《北京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

《龔自珍己亥雜詩注》,中華書局,1990,P363。原文如下:「(龔橙)治諸生業久不遇,間以策干大帥,不能用,鬱郁無所試,遂好奇服,流寓上海。歐羅巴人語言文字,耳目一過輒洞精。咸豐十年,英吉利入京師,或曰:挾龔先生為導。君方以言簪長酋換約而退,而人間遂相訾謷。」

鄧實,《龔定庵別集詩詞定本序》。轉引自:王開璽,《龔孝拱引導英軍焚掠圓明園考論》,《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4期。

《額爾金書信和日記選》,中西書局,2011,P219~2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慈禧曾向侵華日軍頒發友好勳章
蔣介石父子為何不肯重用「名將薛岳」?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