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風寒風熱暑濕,中藥熏洗效果好

風寒風熱暑濕,中藥熏洗效果好

夏季高溫多雨,加上經常使用空調,不少人此時也會惹上感冒。在中醫看來,感冒就是外感邪氣而致。在自然界有六種邪氣,即風、寒、暑、濕、燥、火。風邪侵害人體,一般多侵害人的頭面部位,常常外感風寒而引起的頭痛、流鼻涕、打噴嚏、咳嗽、咽痛等。

通過中醫熏洗來對症治療 圖/視覺中國

中醫認為,外感以風寒、風熱兩種證癥候最為多見。此外,時令之暑、濕、燥邪也能雜感而為病,所以又有夾暑、夾濕、夾燥等不同兼證。針對夏季的感冒,中醫也十分主張用中醫熏洗來對症治療,藉助藥力和熱力,通過皮膚、黏膜、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流暢,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主治醫師胡志亮介紹,中藥熏洗常見的包括中藥熏蒸、沐足、葯浴。其中以小兒葯浴較為多見,以下便以兒童感冒為例,辨證論治,通過葯浴熏洗達到治療目的。

桂枝可辛溫解表

(1) 外感風寒

癥狀: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色白,遇寒癥狀加重,在暖和的環境會使咳嗽減輕。舌苔薄白而潤,口不渴或喜熱飲。

選葯:常用的藥物以辛溫解表為主,比如桂枝、羌活、麻黃、生薑、防風、荊芥等。

加減:加川芎、艾葉以除寒濕、增強活血之效;加白芍防發汗太過,取其收斂之效;根據地域因素(嶺南濕地)加藿香、威靈仙以增強祛濕之效。

飲食宜忌:

忌:各種冰制飲料;屬寒涼性質的瓜果,如西瓜、梨、香蕉等。

宜:發散驅寒的食品,如生薑、蔥白、芫荽、豆豉、紫蘇等。

薄荷辛涼解表

(2) 外感風熱

癥狀:惡寒輕、發熱重、頭脹痛,鼻塞、流濁涕,口乾、咽喉腫痛,咳嗽、咯黃稠痰、不易咯出,舌紅、苔薄黃。

選葯:常用的藥物以辛涼解表為主,比如薄荷、柴胡、青蒿、連翹、炒牛子、桑葉、蟬蛻、金銀花等。

加減:寒熱錯雜時加荊芥加強解表;兼夾積滯者加大黃、莪術以增強消積導滯之功;加川芎以增強經皮吸收。

飲食宜忌:

忌:辛辣食品,如辣椒、花椒、肉桂、咖啡。

宜:清淡食品,以疏散風邪、清熱解毒、止咳,如菊花、茶葉、白菜、白蘿蔔、甜梨、甜橙等。

金銀花可用於外感暑熱

(3)外感暑濕

癥狀:發熱、多汗;腹痛、腹瀉,關節疼痛;周身困重、四肢酸懶沉重;流鼻涕、鼻塞、咳嗽、咽痛,眼睛發紅;倦怠、沒有食慾。

選葯:常用的藥物以解表化濕為主,比如青蒿、香薷、金銀花、滑石等。

飲食宜忌:

忌:此時應以清淡、易消化、不油膩等食物為主,忌食生冷食物。

宜:適當多吃清暑祛濕的食物,如薏米、綠豆,可以煮綠豆湯、鯉魚赤小豆湯、冬瓜綠豆湯、荷葉飯等。

醫生有話說

胡志亮介紹,一般熏洗的水溫為40℃左右(37℃-43℃)。一般來說,葯浴溫度與療效有關,溫度40±1℃起效百分比高於溫度38±1℃。

專家建議,每次葯浴的時間在10-30分鐘,汗出為度。研究發現,針對小兒葯浴,15-25分鐘時間的葯浴在退熱起效時間無統計學差異。因此,對於小兒或者皮膚薄,體弱者,應適當縮短熏洗時間。

文、圖/羊城派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吳遠團

(責編:余燕紅)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的精彩文章:

天氣悶熱難受,疲勞無力,就喝這個湯
吃過端午粽,來兩款靚湯消滯祛濕!

TAG: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