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空間視角拓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

從空間視角拓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

空間和時間是描述和闡釋人類社會發展變遷的兩個基本維度。長期以來,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時間維度較多受到重視,而空間維度或多或少地被忽視。在人文社會科學「空間轉向」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空間維度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並將空間思維運用到研究中。有學者表示,空間視角的引入有望拓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領域。

打開空間研究新視角

空間與社會是交互作用的,日常生活嵌入空間,空間也被日常生活形塑。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葉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以來,人們對自然空間的關注遠勝於對社會空間的關注,而現代性的來臨更凸顯了社會空間的重要作用。對社會空間問題的深入探討和研究,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科學界的熱點。20世紀下半葉,列斐伏爾、福柯等思想家對空間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引發不同學科開始研究空間問題,並且把空間問題和社會問題結合起來,由此推動了人文社科界的「空間轉向」,同時也使得空間研究成為熱潮。

社會空間成為當前地理學和社會學關注的重要領域,並延伸出社會地理學這一子學科。北京工業大學文法學部社會學系教授李君甫告訴記者,社會地理學在空間研究方面的繁榮,凸顯了學界對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反思。當前,我國學術界在空間研究領域也產生了一些成果。我國國土空間遼闊,人口規模巨大,自然地理複雜多樣。深化空間社會脈絡研究,對於認識我國城鄉社會轉型和社會變遷具有深刻現實意義。中國社會學的空間轉向對於社會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都具有重要價值,不僅能進一步拓展社會學研究領域,還能激發新的社會學想像力,催生新的社會學成果。

敘事學是當今文學研究的熱門領域,而空間敘事學則是該領域的新理論方向。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龍迪勇是國內較早提出構建空間敘事學的學者。在他看來,近年來,空間成為敘事學研究的重要維度。如果忽略故事發生的場地空間,以及文本在結構上的空間特性,敘事學研究就會有所欠缺。同時,作為融合了地理學與文學的新興交叉學科,文學地理學成為文學研究領域的熱點,這也與空間理論的興起有關。

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研究員朱凌飛介紹說,近年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普遍經歷了受人矚目的「空間轉向」,這成為當下知識生產過程中舉足輕重的事件之一。以人類學研究為例,人類學家逐漸意識到空間不應只是一種輔助物或者背景,空間是可以將經濟、政治、文化子體系重新加以辯證整合的一個新視角。

拓寬學術研究空間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陸揚認為,空間的展開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時間衍生過程。法國學者貝爾唐·韋斯特法爾的「地理批評」以地理為中心,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學研究那樣,以自我為中心、以作者為中心。它體現出地理和哲學在時空上的結合,意味著文學應該是流動的、互相交流的。

在城鄉社會發生巨大變遷的背景下,空間—社會脈絡成為理解城鄉變化和社會轉型的重要思路。在葉超看來,中國已進入社會轉型期。從社會空間視角出發,社會學和地理學方法的交叉融合有望推進社會轉型問題相關研究。通過社會學的分析以及地理學的多尺度視角,把社會正義和空間正義結合起來,才能既凸顯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關懷,又突出科學研究的學術導向。

多學科交叉融合

對於複雜和廣泛的社會空間問題,研究者要樹立問題意識,並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葉超表示,社會空間是社會和空間錯綜交織、相互作用的動態多面體或連續過程,需要多學科相結合進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整合方法,摒棄學科界限,以問題為中心開展研究;還要充分發揮各學科特色,從具體的社會空間問題出發,根據所面對的群體以及課題的研究對象,真正實現跨學科方法的交叉融合。例如,在大尺度上,可以運用大數據和量化分析方法;在小尺度上,則選擇問卷訪談和田野考察等方法。從方法論角度看,要實現多學科方法有機結合,而不是使用零散的方法。

李君甫表示,要繼續發展和壯大中國社會地理學學科,還需要社會地理學者順應中國的城鄉發展需要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學習吸收歐美社會地理學理論的基礎上,立足國家發展重大需求,立足中國社會現實與社會矛盾,基於中國城鄉、區域發展的實踐經驗,完善中國社會地理學研究範式和理論體系。

朱凌飛表示,目前人類學家大多仍然在「鄉村」做研究,但人類學研究視角不應局限於鄉村。運用跨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包括建築學、地理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知識和觀點,完全可以將人類學研究拓展到城鎮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的空間環境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新變局下能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學術研討會召開
為而有度 行而有方——原創歌劇如何「走出去」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