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長安十二時辰:跟唐朝人比時尚比審美,我們都輸了

長安十二時辰:跟唐朝人比時尚比審美,我們都輸了

夢回唐朝的國際大都會長安

你到底可以多潮?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刷爆了朋友圈,其中還原了大唐的審美功不可沒。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長安承載著的不僅是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纏綿、李白把酒問月的飄逸,還有無異於當今的紐約巴黎的「萬國來朝」,外來文化交相輝映。

今天我們就伴著這部劇來談談,夢回唐朝的國際大都會長安,你到底可以多潮。論起時尚,千年後的我們都輸了。

01

不輸 MUJI 的極簡

似乎一提到古代中國,就是刻板印象中的大紅朱漆、抑或典雅含蓄。其實,古人尤其是盛唐,比我們想像的會玩。「禁慾系」不止存在於鄰國的《朝5晚9》。

《朝5晚9》的日本僧人劇照

《長安》劇中男主角李必(易烊千璽)出場,正合了古書中的道士形象,帥氣禁慾一網打盡:「青袍裹身,髮髻鎖發......行如輕風拂柳」。

唐朝道士服裝顏色按等級分玄、黃、青、絳等基礎色調,少年李必已經修道十年,使用青色道袍,相對於較深的石青色,淺淡的天青色更年輕、輕盈。

類似的配色與材質,今天的時裝雜誌里比比皆是:

上褐(棉麻短衫)、下裙、外罩帔的服裝款式還原了歷史,盡顯清凈高遠氣質和清新質樸的生活美學。極簡?棉麻?性冷淡?不正是現在「日系高級感」、無印良品等品牌最推崇的嘛?

這種「古代的時尚」並非腦洞大開,有較高的歷史還原度。

唐代石刻中的道士形象

百年前的道士影像

著實考證過的還包括千璽頭上戴的正是高等級道士專屬的青玉蓮花冠。唐朝《三洞法服科戒文》說,「冠者,觀也.......,如彼蓮花,處世無染,圓通無礙」。簪子從後往前豎著插,叫做「子午簪」,象徵陰陽相濟,和俗世常見的「卯酉簪」(橫插)不同。

首都博物館的宋代玉冠,配子午簪

你說這只是歷史還原度?非也!道教的服飾風格在唐末五代成了世俗的時尚,「宮人皆衣道服,頂金蓮花冠,衣畫雲霞,望之若神仙」。

02

千年前的「西裝制服」

和「娘man路線」

說到歷史復原,《長安》劇中復原的圓領袍比比皆是,幾乎成了官員登場必有的行頭,不同顏色的圓領袍配上不同的革帶、一水的黑色襆頭(帽巾),代表官員的品級。

唐代圓領袍人物圖、人俑

《新唐書》記載:三品官員穿紫色袍服、四品緋色(鮮紅)、五品淺緋色、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色。劇中很好地再現了:

劇中何執正(原型大詩人賀知章,左)為三品官,穿紫色圓領袍

八品官員徐賓穿深青色圓領袍

而且,即使是「官員制服」——圓領袍搭襆頭(帽巾),也充分體現了唐朝兼收並蓄的審美,它來源於西域少數民族也就是「胡服」,這種「舶來品時尚」在漢朝傳入,唐朝普及,宋朝以後逐漸成為中國古代官服最重要的標誌。

出土於新疆樓蘭古國的漢代圓領袍,,緊身窄袖,適於騎射,帶有胡人的異域風情

唐朝官員塑像的穿戴:圓領袍配襆頭

宋徽宗像,圓領袍和襆頭已經徹底成為天子百官制服,逐漸寬鬆飄逸

唐朝的女性也頗愛這種來自異域的男裝:

唐朝段簡璧墓壁畫的仕女圖穿男式圓領袍

劇中很多女性角色都有類似裝束,圓領可束可翻,英姿颯爽。

和現在中西方時髦女郎們穿男式西裝、吸煙裝,走娘man路線異曲同工,只是時髦度超前了一千多年而已。

說回這群洋氣胡服、不讓鬚眉,策馬揚鞭的英氣美人,是盛唐長安不可不看的風景,從劇中拔劍四顧的角色們,到唐朝女俑中跨上馬匹、馳騁賽場打著馬球的形象,無一不顯示大唐的風華氣度,超越了華夷之辨和性別刻板印象。

唐 三彩馬球手女俑

反觀現在,縱使「帥氣」「A爆了」的娘MAN路線造型成為時尚,白瘦幼依然是人氣最往主流審美,諸如「女孩就該有女孩的樣子」的性別刻板印象依然存在......(無意diss不同風格的美,只是論起審美的多元化來,千年前的大唐,贏了。)

03

唐朝的帶貨明星都穿啥

除了利落幹練的異域 男裝路線,唐朝時尚美人還有仙氣十足的「裙、衫、帔(披肩)」三件套,有時候加上半臂(短袖外套)。

劇中的「大唐第一歌姬」許鶴子(人物原型許合子,相當於現在的頂流明星),就是坦領半臂搭配短衫長裙,披帛飄逸,顯出漂亮的身材比例。

高腰、疊穿、明星帶貨效應.......不正是當代最流行的?從秀場、雜誌到明星街拍,時尚的趨勢終究是個圈,千年前的審美,超越時代。

從初唐到盛唐,女性服裝從纖細保守的「紅衫窄裹小擷臂「逐步變得寬鬆飄逸,還玩起了透視裝——酥胸半露,裙腰提至齊胸,材質也輕盈半透「薄羅衫子薄羅裙」,肌膚白皙瑩潤,若隱若現,大肆顯示盛唐女性的雍容。

唐朝《簪花仕女圖》

透明元素?這不是前兩年國際T台剛剛出現的?

超越時代的時尚還有大膽而調和的用色。「藕絲衫子柳花裙」,豐富細緻的色彩來源於天然植物的染料。劇組的服裝從織造到染色都是一手完成的。用色明度適中,對比大膽,頗有「紅裙妒殺石榴花」的古典與明艷。

唐朝女樂圖,紅配綠的齊胸襦裙和披帛

近期如火如荼的時裝大秀,男女明星紛紛證實,玩好撞色才是最靚的大咖。這配色,千年前的唐朝人才是前輩。

04

女人愛口紅是祖傳的

說完服飾我們來談談彩妝,當紅歌星許鶴子花車鬥彩前精細描摹妝容的這一幕不知驚艷了多少人。

唐朝女性的妝容步驟一般包括塗粉、胭脂、畫眉、花鈿、面靨、點絳唇。粉底主要有米粉和鉛粉兩大類,米粉往往加入丁香等香料,而鉛粉則附著力較好,但本身的毒素對皮膚和身體有較大損傷。

唐朝仕女圖中傅粉的女性形象

胭脂來源於匈奴(蒙古)燕支山上生長的紫紅色植物,素有「塞上燕(通『胭』)脂凝夜紫」的詩句。胭脂和水粉的混用就是唐朝常見的「紅妝」,根據胭脂塗抹範圍不同,有桃花妝、酒暈妝、飛霞妝等。歌星許鶴子的粉絲——追星女孩們都很愛:

「井上新桃偷面色」的柔美桃花妝和先用胭脂塗抹全臉、再用妝粉覆蓋的朦朧「飛霞妝」都很受唐朝女子歡迎。劇中男裝示人的魚腸姑娘就為心愛的人當戶理紅妝,偏向飛霞妝的朦朧含蓄:

現在,紅色系彩妝從未過時。韓國當紅小花就有「人間水蜜桃」的雅號,彩妝雜誌上更是不缺粉嫩的色調:

唐代女性的眉形妝容多樣化十足,「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盡態極妍。

而且能看出眉色黑中透出墨綠,這也是復原了古代用青黛畫眉的光景。(劇中時間楊貴妃的故事也剛剛開始,後來她普及了墨煙畫眉,這帶貨能力不輸當紅女星。)

「點絳唇」比較好理解,女性對口紅的熱愛不分時代,硃砂、紫草等植物加上蜂蠟調和,色號不輸現代。「朱唇」類似於正紅或辣椒紅色,「絳唇」是更為濃艷飽滿的酒紅、紫紅色,「檀口」則是偏粉嫩的豆沙色系,比如經典版本的楊貴妃:

劇中女子眉間貼著的「花鈿」也是盛唐必不可少的,用金箔、魚鱗片等裁成花朵或者星月、彩蝶等圖案。嘴角也會點出「面靨」即酒窩,一派花團錦簇。

花鈿一說是武則天時期的女官上官婉兒發明,她受過「墨刑」(臉上刺字),為了遮掩而選擇用花飾圖案貼上,反而歪打正著形成了美麗的妝容。

唐朝畫作上盛妝的女性

《國家寶藏》節目中,佟麗婭扮演的絹衣彩繪女俑,花鈿面靨,紅妝動人

各國明星名模們爭相模仿的「雀斑妝」、「閃片妝」、「星星妝」等:

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看盛唐大都會的時尚,花紅柳綠,奼紫嫣紅,世上好看的顏色都一網打盡,來自西域的圓領袍、道士的玉冠、波斯的紋樣、塞北的胭脂,物盡其用,但大唐依舊是大唐。

無論男女、中原還是胡人,都一樣從容自信。這不是服裝飾品簡單賦予的,而是盛世王朝海納百川的雍容。。「知來處,明去處」,把這些元素和時代結合,賦予新的生命,才能找回這份從容,身上衣飾、心中姿態,都落落大方,毫不局促。

本文經公眾號「一夜美學」授權轉載,長按可關注。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蹦迪都蹦不掉」的真無線耳機,降噪實在太強
源於中國的書院竟被韓國成功申遺,我們怎麼辦?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