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暑防濕熱,「三伏天」遠離中暑

大暑防濕熱,「三伏天」遠離中暑

#夏季養生正當時#每年公曆7月22日-24日是夏季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一年中最熱的節氣,雨水多天氣炎熱,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大暑養生5點小妙招,祛濕解暑健脾胃。

大暑防濕熱,「三伏天」遠離中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

1、睡眠充足,適宜運動

大暑節氣養生,充足睡眠要,不可過於乏困時才睡,適當微感乏累時開始入睡。不可露宿,室溫要適宜,不可過涼或過熱。早晨醒來可以在床上做一些保健功能,如燙眼,叩牙,鳴天鼓、按揉腹部,梳理中脘穴到下腹等,再下床活動,早晨可以到室外進行一系列健身,但運動量不要大,以身體微出汗為主,可選用散步或者練習靜氣功、太極拳等慢功操。此時,日常生活中氣溫高,中午不宜外出。而居室其溫度切不要太低。

大暑防濕熱,「三伏天」遠離中暑

.


2、去肝火,防止情緒中暑

防止「情緒中暑」,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欲不振及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這是「情緒中暑」所引起的,養生要注意心態清凈,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的刺激。

3、防暑濕益氣養陰的食物

多吃防暑濕益氣養陰的食物,多吃去燥濕健脾的食物,可用橘皮十克(鮮橘加量),冰糖適量,用開水起泡後代茶飲,具有理氣開胃。燥濕化痰的功效,適用於暑濕所致的脘腹脹滿,飲食無味者食用。大暑時節,除了炎熱外,還會出現多雨和陰雨綿綿的天氣。氣候特點以潮濕,悶熱為主。所以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特別要注意對暑濕的預防,暑濕侵害,人體可能會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脹,肢體困重等癥狀,所以應該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方法進行預防和治療。

大暑防濕熱,「三伏天」遠離中暑

.


4、益氣養陰,清淡食療

益氣養陰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養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要及時補充水分,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以增加體質,使濕熱之邪,無機可乘。所選的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過於濕膩,否則即傷脾胃,導致消化不良,如山藥,紅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甲魚,豆漿,百合粥都是夏日進補的佳品,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搭食物。


5、合理飲食,營養充足不油膩

大暑節氣氣溫較高,身體新陳代謝快,熱量消耗大,要及時補充蛋白質,多吃豆製品。

清熱解暑養生菜,山藥、西瓜炒百合:山藥200克,西瓜鮮百合各150克,大蔥姜各10克,植物油10毫升,適當鹽、雞精,水澱粉,香油各適量,山藥去皮切丁,西瓜取瓜瓢去子,定山藥丁於百合,分別用沸水焯出,鍋內加植物油,燒熱放入蔥姜烹出香味,放入山藥丁百合炒。加適當鹽、加西瓜丁,大火快炒,放入雞精,用水澱粉勾芡,淋香油即可,此菜可以清熱解暑。

大暑防濕熱,「三伏天」遠離中暑

.

西瓜、番茄汁:西瓜250克(凈量無子無皮),番茄2個,番茄用沸水沖燙剝去皮,兩者同時攪汁,這款果汁可清熱,生津止渴,除燥,對於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大暑防濕熱,「三伏天」遠離中暑

.

連梗、薏仁和扁豆粥:蓮葉梗30克,柳葉15克,扁豆20克,加水三碗,煎至一碗服用,每日一餐,常食有去濕清熱,健脾利濕的作用。

大暑節氣,防暑降溫涼茶西瓜防上火,蔬菜水果不能少;氣溫再高心勿燥,避免暴晒防中暑。大暑,送去清涼的問候,涼涼快快過「三伏」。


自我介紹,從事幾十年健康產業和教育培訓。從28歲醫院判了死刑的警告就開始養生,幾十過去了,通過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的科學管理,一直走在健康路上;不僅自己健康還帶動了家人,學生及朋友,希望以後在健康領域,能給大家貢獻自己的健康知識和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