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的國歌到底是啥?正式國歌其實用了還不到1年

清朝的國歌到底是啥?正式國歌其實用了還不到1年

現在我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它在1982年12月4日經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決議確定,被正式立為國歌(之前是代國歌),2004年3月,這個還被寫入憲法。

《義勇軍進行曲》唱片

那麼中國最早的國歌是哪首呢?

這個歷史首先肯定不會太久,因為國旗,國歌這本來就是現代國家的概念,晚清之前中國怎麼可能有這玩意?但是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也融入了世界這個整體,大清駐英國公使曾紀澤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覺得中國也需要有一首,要不在外交場合有時候會很尷尬。

1878年(光緒四年),清朝外交官曾紀澤出使英法,譜寫了一首名叫《普天樂》的歌曲,並上報朝廷希望以此為國歌,那這個曲子是不是清朝最初的國歌呢?

這麼說吧,可以說是,因為在當時一些外交場合,確實作為了清朝的禮儀曲目,不過清政府沒有批准以它為國歌,所以它不正式。

曾紀澤

這個歌詞是啥呢?具體的已經失考了,但其中包含了「一統舊江山,亞細亞文明古國四千年!最可嘆:猶太、印度與波蘭,亡國恨,談之心寒!」之類的詞句,看的出來,這個時候清王朝的一些精英分子已經有了危機意識,想救亡圖存。

而且根據記載,曾紀澤還不止寫過《普天樂》一曲,他後來還寫了一首《華祝歌》,光緒九年(1883年)至十年(1884年)的《曾紀澤日記》是這麼寫的:「光緒九年(1883年)九月二十日作樂章一首,兼排宮商,以為國調,光緒九年十月二十八日錄所作國調, 名曰《華祝歌》。光緒十年元月初四日寫《華祝歌》,並注宮商節奏。光緒十年(1884年)閏五月初一日巴黎養生會樂工來學《華祝歌》,為之正拍良久。」

由於這兩首歌都是曾紀澤寫的,加上時間很接近,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有些人認為 「普天樂」與「華祝歌」可能是同一首歌,不過後來發現其實完全不一樣。

這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

「聖天子 奄有神州 聲威震五洲 德澤敷於九有 延國祚 天長地久 和祥臻富庶 百穀盡有秋 比五帝 邁夏商周 梯山航海 萬國獻厥共球」

但這兩首歌傳唱都不廣,清朝官方也不認可,很多大臣甚至都沒聽過。

而後來,又有了傳唱比較廣的歌。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清政府派遣李鴻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西歐和俄羅斯訪問,在歡迎儀式上要演奏來賓的國歌表示禮貌,清方官員根本不知道啥是國歌,於是臨時以找了一首王建的七絕詩加以改編,曲子則用了李鴻章家鄉安徽廬劇中的「倒七戲」,作為臨時國歌(一說在唱國歌的場合直接唱廬劇唱段)。

它的歌詞是: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這個歌曲就稍微正式一點了,至少大清朝廷認這個,它後來被稱為《李中堂樂》,不過這歌似乎太簡單,也不像話。

到了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清朝官員們覺得這首歌像樣一點,就用它取代了《李中堂樂》,還是看看歌詞吧。

「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

黃龍旗並不是清朝正式國旗

這個歌雖然也短,但歌詞畢竟很有氣勢(雖然現實中大清早已經爛泥扶不上牆)。1906年之後,清朝在一些外事禮儀場合,都以它為代國歌。

不過剛剛說的這些歌曲啊,都不是正式的國歌,最多只能算是半官方的歌曲,一直到1911年10月4日(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三,武昌起義前六日),清政府才正式公布了國歌——《鞏金甌》(意思是國土無缺,江山永固)。

宣統三年(1911年)6月20日禮部衙門奏擬訂《國樂辦法》,並由攝政王載灃批准

典禮院隨即開始了國樂的制定工作,當時參考了由駐外使節提供的英、美、法、德、奧、俄、日等國的國歌。後參照日本、英國(兩個有君主的國家)國歌的形式制定了國樂《鞏金甌》。

典禮院認為:現今各國國樂,取義選詞不相因襲,以尊揚君主休美為主旨者,英吉利、俄羅斯、奧地利等國是也;以紀念重大兵事之聲績為主旨者,法蘭西、美利堅等國是也;以酬禱國運之綿長、誇張國威之強盛為主旨者,日本、德意志是也。我國國樂,義取和平,詞無誇飾,足與英、日輝映,增光壇坫矣。

《鞏金甌》由嚴復作詞,溥侗編曲,旋律來自康乾年間的宮廷曲調(由溥侗改寫為新式樂譜)。需要說明的是,這首歌本來是沒有名字的,清廷僅稱呼為「國樂」,但後來一般用首句「鞏金甌」當作歌名。

它的歌詞是什麼樣的呢?原文是: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翻譯就是:國土如金甌鞏固,受天覆庇。民眾萬物欣悅自得。喜見同袍有幸遇著清平時世。真正興盛廣大,帝國蒙蒼穹保佑。天高高,海滔滔。

不過嘛,這歌有點亂立FLAG,帝國可沒有蒼穹保佑,沒幾天清王朝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了,這歌連一年都沒用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乾隆剛登基就要改雍正的政策,但又不能背個不孝惡名,怎麼辦?
1937年的南京市長蕭山令,與侵略日軍血戰後壯烈殉國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