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中國地大師生到贛州體悟科技強國之路

中國地大師生到贛州體悟科技強國之路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余江濤 吳迪)去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摩擦,使得稀土成為人們熱議的「高頻詞」。7月中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學習之路」專業實踐團隊奔赴江西贛州,聚焦稀土行業,開展社會實踐。

師生們先後走訪了贛州市稀土行業協會以及多家稀土企業,對江西贛州的稀土資源開採、分離、綜合回收利用、應用研發現狀進行實地考察。師生們了解到,為保護稀土戰略資源的重要地位,贛州認真落實2017年工信部等多部委推出的管理措施,完善監管制度,加強了稀土有序、高質量開發利用,稀土產業不再局限於原礦開採與分離富集,穩步向終端產品應用研究轉型升級。師生們走訪金力永磁、江西粵磁等代表性企業,進入車間,與企業總工和技術負責人交流。師生們了解涉及稀土的企業大力開展技術應用,比如將釹鐵硼永磁材料拓展應用到新能源汽車、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帶動了一批新能源汽車科技城、電子信息產業園等產業園區的誕生,大幅度提升了戰略主動權。企業自身也顯著提高研發投入,提升稀土產品質量,以推動稀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革新。

綠色發展也是本次師生調研體會的一個亮點。師生走訪發現,為響應「生態文明」等政策,南方稀土集團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當地企業及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對原礦開採工藝技術進行改造升級,更加註重原始生態環境的保護及礦渣的深加工應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89屆優秀校友肖衛東女士創辦的贛州稀土友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主營釹鐵硼廢料綜合回收利用。該公司因地制宜地進行自主設備設計更新,實現稀土產能的大幅提高,並構建「地下隱藏式」污水處理設施,配備實時監控設備以達到生產污水安全有效處理及達標排放的目的,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綠色發展的互促共贏。

參加活動的該生受到多方位的啟迪。博士生李海濤說,科技強國不是校園的誓言,而是真實的現實鞭策,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我們要立足專業所學,把愛國情強國志轉化為科技報國行。學院黨委書記黃菊表示,科技生產一線是大課堂,要引導學生深入企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激發科技報國夢想和本領,以實際行動建功立業新時代,成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優秀人才。

」學習之路」社會實踐活動是該校打造的全校性、集成性、全員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品牌和項目,每年形成數十個重點團隊,走入紅色遺址、改革開放重鎮、企業行業等社會各界,讓師生受鍛煉、長見識、增才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用做科學實驗的方法讓大學生愛上思政課
為民服務初心不改 教育報國正當其時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