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維護家庭心理健康這九項你得知道!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維護家庭心理健康這九項你得知道!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7月23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有關情況。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由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系列行動發布會。

今天我們發布的主題是心理健康行動。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的雷正龍副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陸林院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陳雪峰副所長,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主任醫師。

大家都知道,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標準中包含了身體健康、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三個方面,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積極應對當前我國出現的一些比較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健康中國行動」中專門設立了「心理健康行動」這一專項行動,今天為了讓媒體朋友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以及行動的有關內容,我們舉行今天的發布會。下面先請雷正龍副局長介紹一下心理健康行動的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

雷正龍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均對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提出了明確要求。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廣大人民群眾幸福安康、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快速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加劇,個體心理行為問題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加強心理健康促進,有助於改善公眾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眾幸福感、促進社會心態穩定和人際和諧、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二九九」,即兩項行動目標、個人和家庭九項行動措施,社會和政府九項行動措施。

一、關於行動目標

一是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心理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當前公眾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認知率仍比較低,缺乏對心理健康服務專業性、有效性的認識,這制約了人們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要和利用。為此,亟需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提升公眾心理健康素養水平,使居民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和求助信息,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出現問題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為此,本行動提出到2022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0%和30%。二是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趨勢減緩。專家分析認為,我國焦慮障礙、抑鬱症、失眠障礙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患病率將呈上升趨勢,但隨著心理健康工作的不斷推進,將可以控制這些疾病患病率的上升趨勢。為此,本行動提出焦慮障礙、抑鬱症、失眠障礙患病率上升趨勢減緩。

二、關於行動內容

倡導個人和家庭維護心理健康的九項行動措施包括:一是提高心理健康意識。號召公眾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問題,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二是使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針對競爭壓力增大的情況,號召公眾正確看待壓力,使用合理方法緩解壓力。三是重視睡眠健康。倡導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出現睡眠問題及時就醫。四是培養科學的運動習慣。考慮運動對調節情緒的積極作用,號召每個人培養適合自己的運動愛好。五是正確認識常見情緒問題。針對人們常遇到的抑鬱、焦慮情緒問題,提出抑鬱障礙、焦慮障礙主要表現及治療方法。六是出現心理行為問題及時求助。鼓勵公眾發現心理異常時,樹立求助意識,主動到專業機構治療。七是精神疾病治療要遵醫囑。針對目前部分患者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減葯、停葯等問題,要求精神疾病患者按照醫囑規律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八是關懷理解精神疾病患者。號召公眾了解精神疾病可防可治,不歧視患者,營造關懷支持患者的環境。九是關注家庭成員心理狀況。強調家庭對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鼓勵家庭成員平等溝通交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社會和政府促進心理健康的九項行動措施包括:一是加強心理健康知識普及。針對公眾缺乏心理健康知識的現狀,要求政府部門利用各類媒體和傳播媒介,加大心理健康知識科學宣傳力度,提升公眾心理健康意識。二是構建心理服務網路。發揮基層社區在心理健康服務中的網底作用,搭建基層心理健康服務平台。同時,注重整合社會資源,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網路,培育社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三是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培養與使用機制。目前,心理健康工作人員面臨專業人員少、工作崗位不明確、保障機制不到位等問題,本行動對加大專業人員培養、設立工作崗位、完善薪酬分配製度等提出要求。四是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綜合管理服務。借鑒精神衛生綜合管理試點工作經驗,要求相關部門建立完善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機制,聯合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登記報告、救治救助、康復服務等工作。五是規範發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要求各地建立完善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模式,組建專業化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建立由專業人員提供公益服務的心理援助熱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危機干預等服務。六是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針對目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普遍不足的現狀,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具有心理行為問題人員提供規範的診療服務,對易伴發心理行為問題的軀體疾病患者開展心理支持服務,鼓勵開展睡眠相關診療服務。七是強化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職責。要求精神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精神(心理)科在做好心理健康服務的基礎上,對各類臨床科室醫務人員開展培訓,使其具備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篩查、識別、處置能力。八是各行各業開展心理健康服務。要求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等組建心理健康服務團隊,或通過購買服務形式,為員工和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九是開展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鼓勵基層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為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此次國務院發布心理健康促進行動,進一步明確了個人、家庭、社會、政府如何參與心理健康服務。希望社會各界人士積极參与到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中來,共同為維護國民身心健康、保障社會和諧穩定而努力。謝謝大家。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謝謝雷局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按照慣例,記者朋友在提問前先通報一下所代表的媒體。

健康報記者

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提出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的目標是到2022年要達到20%,2030年達到30%,請各位專家解讀一下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指的是什麼?具體包括哪些內容?謝謝。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

陳雪峰

謝謝健康報的記者朋友提問。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是心理健康促進專項行動的第一項結果性指標,所以大家可能也很關注,到底什麼是心理健康素養。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做一個回答:

一,心理健康素養的內涵指的是內心能夠幫助我們去認識、應對和預防心理問題的一些相關知識和信念。通俗點講,我們一個人既掌握心理健康的科學知識,也有促進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識,而且也知道怎麼去促進自己心理健康,懂得這方面的技能、知識、意識,這三個要素加在一起構成了心理健康素養一個完整的內涵。

二,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有一個基線值,有一個2022年和2030年的目標值,這個是怎麼得出來的?心理健康素養應該怎麼去調查,這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通過文獻分析、專家研討和反覆的研究測試,形成了一套心理健康素養的問卷,而且我們也邀請了來自科研機構、教育系統、醫療機構、社會機構從事心理健康相關工作的專家一起,最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心理健康素養調查問卷。這套問卷的三個部分和我前面強調的知識、意識、技能三個部分是對應的,它測查的內容更全面一些,比如心理健康知識還包括對心理問題怎麼去識別、預防、應對,還有一些心理危機干預的知識,兒童心理健康的知識,基本的知識和原理。心理健康的意識就是說我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心理健康促進的技能主要側重在我們的情緒調節技能方面,這是心理健康素養應該怎麼測查。這個工作我們是去年開展的,在去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推出了「心理健康素養十條」,就是基於這次調查的結果,把最希望大家關注的十條做了一個廣泛的宣傳。

三是我特別想強調的,我們在做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心理健康素養的知識、意識、技能和心理健康的水平關係有點不太一樣。我們的調查發現,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水平沒有顯著相關,就是說我們掌握很多心理健康知識,不代表我們心理健康水平就好,反倒是心理健康的技能和心理健康的水平是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們在進行心理學的科學知識普及過程中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技能的傳播。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指標,不僅要完成指標的任務,我們還是期望實實在在把老百姓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在心理健康促進專項行動中,有面向個人和家庭的九項舉措,有面向社會和政府的九項舉措,這些舉措的落地就是在提升心理健康素養的水平。結合前面第三點我強調的,還是希望在座的媒體朋友也能夠關注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傳播,這是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努力的,媒體朋友是很重要的一個信息傳播的平台,我們和科研機構、教學機構以及社會上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者一起努力,我相信我們的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是可以在指標上實現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實實在在的提升,能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中國衛生畫報記者

請問雷正龍副局長,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中提出了要搭建基層心理健康服務的平台,這個平台是如何搭建的?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

雷正龍

這個平台搭建一方面是依託現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或者是基層服務網點,建立心理諮詢輔導室或者工作室。第二個方面,在基層場所配備心理輔導員或者工作者。第三個方面是完善「三社聯動」,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通過各種形式來提供心理服務。

中國青年報記者

有一個問題想問陸林院士,今年世界衛生大會把遊戲障礙寫入了國際疾病分類,請您介紹一下關於遊戲障礙的表現以及預防和治療措施,還想請您專門介紹一下關於青少年遊戲障礙的一些專門的預防措施。謝謝。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陸林

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把遊戲障礙納入心理疾病診斷標準,作為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種。遊戲障礙作為一種精神心理問題,但不等同於老百姓說的精神病,所以和普通說的精神病是兩回事,它是一種精神心理問題。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方面,不代表玩遊戲就是遊戲障礙,或者就是精神心理問題,它有嚴格定義和標準,我們的青少年反覆的使用電子產品玩遊戲,影響他正常的休息和工作。他每天主要的精力或者時間都用來玩遊戲,或者是使用電子產品,對其他的興趣愛好很少或者是降低了,他為了玩遊戲可能採取一切手段,甚至做一些不符合他年齡和身份的事,不學習了,或者去借錢,甚至做一些違規違法的事。還有就是有一定的時間要求,這種情況持續6個月到1年以上,我們才能診斷為遊戲障礙,或者是一種病,我們通過家長、老師,通過專業人員幫助,很快就停下來了,很快能夠回到學校,這還不能診斷為遊戲障礙。所以,臨床上有這樣一些特點。

我們要預防青少年不要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或者玩遊戲,有幾點我們要強調。首先,要從家長做起。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他可能有其他的愛好,我們要發展他的一些愛好,比如體育或者其他一些競技,在不影響他休息的基礎上,我們鼓勵孩子充分發揮個性特點。另外,大人或者是他的朋友,不建議在青少年面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或者是玩遊戲,因為青少年一般會模仿大人,模仿他的朋友做一些事情。第三方面,很多青少年在休息上或者在人際交往上,或者在學校和生活中遇到一些煩惱和困難,這種煩惱和困難,老師、家長、專業人員要去引導,如果他在社會學習適應、交往方面遇到一些困擾,如果我們不能給他疏導,只是採取簡單的辦法,對青少年進行苛責、責怪,甚至是忽視,都容易使孩子走向遊戲,沉迷電子產品。

最後一個方面,很多遊戲成癮的青少年可能還有其他的精神心理問題,可能這些精神心理問題會加重孩子玩遊戲、使用電子產品。比如我們經常遇到的現象,有的孩子有注意力缺陷,俗話說叫多動症,這些孩子由於在學習上或者人際交往上有一些困擾,他就願意沉迷於遊戲或者電子產品,如果孩子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的讓專業人員幫助他,把他的這些問題糾正了,孩子對遊戲的沉迷也會減少。有些孩子對學校適應不了,比如和同學、老師的溝通不暢,或者是家庭環境的變化,或者是學校環境的變化,這些孩子可能適應不了,對大人來說叫焦慮,青少年適應不了,也有些焦慮,這也需要專業人員或者老師、父母幫助他度過這段時間,他可能也就不再沉迷於遊戲。有接近一半的孩子沉迷於遊戲的同時,有一些精神心理、行為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能夠得到治療或者得到糾正,他對遊戲的沉迷現象就會減少。

現在青少年遊戲障礙的問題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國家的發生率也在逐漸增加,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電子產品遊戲的可及性,很容易接觸到,另外很多青少年的課外活動、其他活動、娛樂活動在減少,也促使這些孩子沉迷遊戲。還有家長、老師和孩子的溝通,教育的方式不完善,也會讓孩子在遊戲當中尋求自我,沉迷遊戲。孩子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或者患有遊戲障礙,對孩子影響很大,會影響他正常的休息、正常的生活,也會影響正常的生理髮育。可以肯定地說,長期沉迷電子產品或者玩遊戲,會導致孩子行為的偏差,甚至直接影響孩子生理的發育,因為他減少了體育鍛煉,甚至由於長期玩遊戲沒有正常飲食,也會影響他的發育,甚至影響大腦的健康發育。所以我們希望媒體朋友,希望全社會進行宣傳倡導,這是一個綜合措施,減少青少年對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和遊戲障礙的現象,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減少他的心理問題和遊戲障礙的發生,對青少年健康正常的心理發育、生理髮育都非常重要。謝謝。

中國網記者

每個人都有心理問題,有需要幫助的時候,當沮喪、失落,甚至崩潰時,有沒有一種便捷、快捷的方式或者專業的手段能夠獲得心理支持?謝謝。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主任醫師

楊甫德

謝謝中國網記者朋友。剛才幾位專家和領導都介紹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普遍性,我們有了心理問題,尤其是處於沮喪、困惑或者面對壓力、挫折時,我想推薦的是一個特別有效也特別可行的方法,叫心理援助熱線。我們只要拿起電話,拿起手機,打通這樣一個電話就可以在電話當中得到及時的幫助和輔導,所以心理援助熱線是一個可行的、方便的、及時的而且經濟的方法,甚至是免費的,同時也是可以極大保護隱私的一種方式,它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保障社會公眾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和技術。

國家衛生健康委2008年在全國要求相關醫療機構或者其他的相關社會機構設立心理援助熱線,到目前為止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設置的心理援助熱線大概有53個,覆蓋全國51個城市。心理援助熱線現在廣泛得到社會公眾的使用和認可。我們統計了一下,2018年,全國打進心理援助熱線的求助電話大概有60多萬人次。我們要對所有打進電話的人群進行動態的評估和追蹤,幾乎所有打進電話的來電者的情緒反應在熱線諮詢過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減輕和緩解,他們認為打進電話之後確實自己放鬆了,情緒平穩了,認為這個熱線諮詢電話對他們確實有幫助、有效果。當然,我們也會評估他的嚴重程度和風險,如果他確實比較嚴重,甚至於存在問題,我們會建議他就近到相關的專業醫療機構去進行救治。所以無論國內還是國際上的研究都發現,心理援助熱線可以在化解面對緊急事件時出現的心理危機以及預防精神心理障礙的發生,都起到積極的幫助。

我們也分析了熱線電話來電者的問題,發現排在前三位的是這樣幾個問題:第一類問題是精神心理障礙人群以及他們的家屬來電;第二類是諮詢心理健康問題;第三類是家庭和工作當中的人際矛盾衝突。這是我們發現在來電中排在前三位的問題,我想這些問題的處理也一定會有助於預防精神心理障礙的發生,所以我們也特別希望全國的心理援助熱線能夠對大家起到更好的作用。為了規範管理和科學實施心理援助熱線的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在2010年建立了全國心理援助熱線項目管理辦公室,依託在北京回龍觀醫院開展工作,所以現在全國的心理援助熱線有管理、有組織、有數據分析、有數據的安全性保障,我們也特別希望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領導和指導下,把心理援助熱線工作能夠在全國更大範圍、更廣泛的開展起來,希望通過心理援助熱線讓社會公眾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方便的心理支持。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借這個機會,希望媒體宣傳一下,當遇到心理問題時要尋求幫助,熱線是一個幫助方式,再就是正規的醫療衛生機構也可以提供幫助。這也是過去我們反覆強調的,希望大家了解這個知識。回過頭來說,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遇到這些問題並不奇怪,都很正常,怎麼妥善處理好這些問題,減少心理傷害,這是最重要的,所以特別給大家提示一下。

中國人口報記者

現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非常大,難免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甚至是心理疾病。對於公眾來說,當我們意識到自身出現心理問題時,除了剛才楊院長所說的心理援助熱線,我們還可以採取哪些措施應對和處理?這個問題想請問陳所長,能不能從專家的角度給我們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

陳雪峰

謝謝媒體朋友,這個問題很好,可以和剛才楊院長的回答相結合。剛才主持人也提到了,除了熱線,我們還有專業機構可以去求助。聚焦到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老百姓覺得自己心理有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辦?如果覺得有問題,感覺很痛苦,想要去解決,自己又沒有辦法處理的時候,一定要向專業機構去求助。專業機構有精神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的專科門診,這是在醫療系統的,也有教育系統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心理諮詢的平台,這也是我們可以求助的一個方向。另外還有社會上的一些有資質的心理健康服務的機構,但是一定要向專業機構去求助,不要耽誤自己。近些年,隨著大家心理健康意識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相關工作的普及,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大家對心理健康的意識還是有了很高的提升,遇到問題去專業機構求助,也能夠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對自己負責任、關愛自己的一種表現。所以,向專業機構去求助是很重要的一點。

我還想補充兩點:一是我們一定要重視心理問題的預防,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主動去學習和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能夠養成比較健康的、適合自己、適合家庭的日常生活習慣,先讓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一個好的生理基礎、物質基礎。二是學習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當自己壓力比較大時,也要懂得用科學的方法去自我調試,自我減壓,在還沒有痛苦到需要去專業機構求助時,如果我們自己掌握一些方法,掌握一些知識技能,是可以做到自我調試的。當然,要避免採用一些不恰當的減壓的方法,像抽煙、酗酒、沉迷遊戲,這種方法短期內可以把自己從壓力的情景中拔出來,但它並不能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帶來更糟糕的後續影響。如果壓力大到有心理問題,想要解決又沒有辦法解決時,我們向專業機構求助,所以還是重在預防。

現在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要麼是不願意主動去求醫,認識上還有誤區。有的求醫以後不能夠很好的配合醫生的治療,不尊重治療方案。比如吃藥,可能自己吃一段時間覺得效果比較好就自行減葯、停葯、換藥等等,最後導致病情惡化或者複發,所以應該遵醫囑,恰當的治療和用藥。我們在觀念上也要有改變,如果能及時有效的得到治療,可以減輕病情甚至康復,能夠履行正常的家庭功能、社會功能,所以在認識上也要發生改變。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我們遇到心理問題,由於自己的人生經驗、掌握的知識技能不足以自己解決,一定要向專業機構、專業人員求助。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從多方面入手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一旦有嚴重的問題,一定要及時求助,及時求醫,進行有效治療。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謝謝。前幾次發布會上有專家提出在室外進行適合的運動,也可以緩解自己的壓力和緊張,這是一個可以選擇的方法。

中國消費者雜誌、中國消費者網記者

我們在資料第一頁看到公眾對常見的精神障礙心理行為認知率比較低,後面說要提高到20%-30%,我注意到是「提高到」,而不是「提高」。我想問一下,有沒有具體的數據?再一個問題,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較多,尤其是小孩子。對於學生的心理問題,我們在健康中國行動計劃中有沒有具體的措施或者計劃?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還涉及到家長、監護人和學校、老師等等。謝謝。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

陳雪峰

這位記者朋友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知識的知曉率,是不是很低,能不能達到這個指標。我想,首先是在健康中國行動,包括心理健康促進專項行動中這些指標和基線值、目標值都是有數據支持和測算的,我們有這樣的把握。二是指標的實現需要我們的努力。在這次行動方案中大家可以看到,內容是很豐富的,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強調個人、家庭、社會、政府都要承擔起責任來,是一個全方位的對心理健康促進的推動。有目標,也有我們對目前存在問題的了解,並且也有實實在在的舉措去推進,所以我相信等到2022年和2030年,我們能夠達到這樣一個指標值。我再呼籲一下,知識的知曉和技能的知曉都很重要,這是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第二個問題,心理問題很大一部分是跟青少年有關係的,針對青少年的健康我們有一個行動,即「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如果您對中小學生有更進一步的關注,我們可以在下一次的介紹中請他們對這個問題做進一步的闡述。關於你說的基線數據,我看了一下,和公眾的健康素養數據差不多。要實現目標,真的要加把勁。

這次健康中國行動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打包」,把各種相關的信息、技能都打包,這樣能夠起到互相帶動的作用,比如心理健康的問題和其他疾病的預防控制都是有關聯的,我們也有信心通過健康行動的宣傳,特別是動員方方面面,包括專業機構,社會組織等,都要參與其中。目前我們國家專業機構、專業人員比較短缺。我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又比較突出,大家通過現實生活都能夠感受到,剛才記者朋友提到的青少年心理問題確實也很突出。我想,全社會關注,按照專業機構、專業人員提示的辦法來操作,能夠化解現在所存在的問題。現在基層的心理服務,學校系統是我們的重點,很多學校現在都有了心理諮詢室,有的是採取配備專業的有資質的心理老師,有的地方對所有中小學老師進行心理知識的全員培訓,要求每個中小學老師都知道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這樣有一個好處,一旦發現學生中有這樣的問題就能夠及時引導到專業機構服務。過去出現的問題是孩子有了心理方面的問題老師並不知道,沒有識別出來,這樣容易耽誤。這次的健康中國行動是全方位的行動。下面繼續提問。

中國縣域衛生記者

我想提問的是,本次行動當中提到要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管理,關於他們的管理也是我們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當中的一項內容。請問雷副局長,我們在從事國家公衛項目當中,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識別到後續的救治,全程的過程中還面臨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將給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另外提問楊院長,在疾控和醫療的聯動當中,基層和上級醫院聯動當中,我們現在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有提升?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

雷正龍

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是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現在的管理狀況越來越好,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社會對嚴重精神障礙的認識,包括家屬、患者本身對疾病的認識還不夠,有些不遵醫囑,狀況好一點就隨便停葯了,有些患者容易複發,所以要加強「三率」,一是登記報告率,二是提高治療率,三是提高規範管理率,所以我們要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主任醫師

楊甫德

剛才提到的預防和治療之間的結合,這個非常重要,因為精神障礙人群一定是全程的、綜合的、長程的,甚至少數疾病是終身的治療,所以不能僅僅滿足於醫療機構的救治,一定需要加強社區的防治。現在國家層面主要是強調三級防治網路建設,比如在三級醫療機構,重點的是處理嚴重、急性、疑難、複雜病例,而且要加快周轉,縮短平均住院日。因為在醫院住院時間越長,對患者的功能可能會有損害。一般來說急性癥狀、陽性癥狀處置以後就應該及早回歸社區。三級防治網路還應該有亞急性的殘留癥狀的患者能夠在二級醫療機構,短期的住院處理,隨後回到社區,而不是直接回到家庭。因為社區防治網路強調要在社區設立適合康復患者的各種機構,比如康復公寓,治療旅店,患者俱樂部,集體公寓,庇護工廠等社區康復機構,而且應該按照社區和人口的分布密度以及本社區的患者人頭數來確定相應的機構建設。在這塊我們叫網底,現在還不是完全能夠做到可及性和便利性,但是國家已經在加強社區防治和康復機構的建設,經過康復功能的訓練和相應的生活指導,人際關係技巧的建立,患者可以回到家庭,回到工作崗位、學習崗位上去。我想,我們的體系建設,目前是加強社區網點的建設,加強康復場所的建設,當然這有賴於更多的政府支持、資金支持以及康復人員的培養,還有社區的接納。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從我們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管理治療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後,極大改善了我們國家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管理和治療。這個項目作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向城鄉居民免費提供,現在我們的規範管理率、規範治療率都在不斷提升。

未來網記者

我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們如何發現未成年人當中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第二個問題,目前很多未成年人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很多問題會傾向於在微博或者其他社交平台上發布,是否可以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去發現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來對他們進行治療或者引導?第三個問題,如果可以使用人工智慧的方式去治療的話,如何解決其中可能涉及到的隱私和道德倫理問題?謝謝。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

陳雪峰

第一個問題是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應該怎麼去發現,責任主要在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系統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實際上關注的很早,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具體舉措上,包括在學校配備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研發心理健康的教材和一些科普的產品、科普的設備,在這方面其實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比較好的基礎。剛才主持人也提到,學校在加強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全員培訓,所以在教育系統是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的保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舉措。

第二,在家庭層面,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現在政府有一些地方,還有社會機構,已經重視到這個問題。比如說嘗試通過家長學校,嘗試通過家校一體化平台的搭建來幫助學校和家長共同關愛孩子的心理健康,這個工作在努力,但還要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和更專業的措施,能夠讓家長擁有對孩子心理健康關注保護的知識和技能。

第三,在社會方面,包括在健康中國專項行動中也有健康環境的塑造項目,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個人、家庭、社會和他所處的小環境的影響,包括自然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得對所有影響他的因素能夠有好的干預、好的措施。對於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應該怎麼識別,怎麼發現,怎麼保護,學校、家庭、社會應該聯手。

是不是可以通過人工智慧的方法在互聯網上發現未成年人或者是青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想強調一點,通過在互聯網上宣洩,這種方式是不太可能科學的減輕壓力或心理問題,這是一個前提。用人工智慧的方法是不是可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有一個團隊,做過這方面的嘗試,但關注的是一個主題,就是「自殺干預」。打熱線電話是他主動求助,但是還有很多人不願意主動求助,而我們又不能夠忽視這個群體的存在。我們這個團隊是通過在微博上發布的文字內容的分析去發現可能有自殺傾向的人,然後跟他一對一,類似私信的方式去提供一些幫助他緩解壓力,或者告訴他應該去哪兒求助。我們這個研究也有正式發表的學術論文,有實際的社會實踐,不管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去論證這個方法的可行性,還是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去看這個方法的有用性,這兩個方面都是有保證的,我們能夠看到還是有希望通過一些人工智慧的方式,通過網路平台去解決心理問題。

剛才您問到的第三點非常重要,就是隱私的保護。我們研究所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叫科研倫理審核委員會,要對研究的整個方案進行審核,審核的目的就是保證方案是科學的,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不會對我們要幫助的群體有潛在的傷害。隱私的保護,我想應該是幾個方面:一是我們的方法一定要科學,二是我們的網路監管也一定要到位,三是我們大家也應該有這方面的認識,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網路社會,我們的生活已經和網路息息相關,這個平台可以提供有效心理健康服務,便利、可及性高、保護隱私。所以這種隱私的保護也需要政策層面、公眾意識層面,以及專業機構一起努力維護和實現。謝謝。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陸林

就這位記者的問題,我簡單補充一下。從專業角度看,怎麼樣發現未成年人有沒有問題,我們有一個標準,某個青少年情緒、行為突然發生了變化,就有可能有問題。比如這個孩子原來學習成績很好,突然變得很差了,或者這個孩子原來和父母朋友交往很正常,突然不交往、不說話了,依據這個標準,情感突然變得和原來不一樣,我們懷疑是有問題的,這是外在觀察的角度。

從生理角度來說,他原來吃飯很好,最近突然變得不愛吃飯了,或者變得吃的很多了,可能預示著他有問題。這需要家長、老師進一步了解溝通,把常見的、簡單的小問題解決,比如聊一聊,溝通一下。如果稍微複雜一點,就需要找專業的醫生或者心理治療師來幫助。

世界衛生組織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是否能適應所在的環境,如果青少年對學校環境不適應,或者他對夏令營的環境不適應,可能預示著青少年有問題,這是一個簡單科學的識別辦法。如果發生改變了,是不是真的有問題,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了解。從青少年的情緒、行為上,我們是可以觀察到他的變化的。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主任醫師

楊甫德

民法總則規定,8歲以下的孩子是法定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8歲-18歲是限定民事行為能力人。第一是他可以做到自我評估的,孩子的很多問題他是知道的。第二是周圍人能夠觀察到,第三是社會層面一定要培養心理健康的「守門人」,無論是學校、家長、幼兒園、單位,都應該有心理健康「守門人」,能夠及時觀察發現可能存在問題的人。我們不僅要發現,還需要及時去進行調試和干預,而不是等到發展成疾病後再帶他去看病,要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異常。實際上這些問題都是可以有效應對,及時化解的。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明天下午三點繼續向大家介紹有關環境健康促進的情況,謝謝。

來源 || 健康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天氣漸熱,貪涼易受寒,養護陽氣常按這個穴位!
每天喝咖啡,這個數是臨界點,超過了對心血管危害大!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