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空缺7個月後,美國終於有防長了,又是一頭「鷹」!

空缺7個月後,美國終於有防長了,又是一頭「鷹」!

五角大樓終於有「正主」了。周二,美國參議院以壓倒性多數批准馬克·埃斯珀出任國防部長,結束了美國歷史上防長一職7個月的最長「空窗期」。

科班出身,橫跨軍政商三界,豐富的經歷讓埃斯珀顯得與眾不同。而他「緊盯中國20年」的職業生涯,也格外吸引美國鷹派人物的視線。新防長的上任,將帶來何種變化?哪些國防政策理念可能成為其任內的「重頭戲」?

「坎坷年」

在23日的投票中,參議院以90票贊成、8票反對的結果通過表決,反映出參議院兩黨議員對埃斯珀的普遍支持。

在當日投票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稱,埃斯珀完全符合防長要求,並強調任命防長「已經刻不容緩」——自前任防長馬蒂斯去年12月辭職以來,該職位一直空缺,是美國歷史上防長一職空缺的最長期限。另一項創歷史紀錄的是,國防部首次在半年多內一口氣出現三位代理防長,包括沙納漢、埃斯珀,以及在埃斯珀等待參院確認任命期間暫代職權的海軍部長斯潘塞。

意識到這種情況過於不正常,美國政府近期加快「扶正」進度。自特朗普本月15日正式提名埃斯珀出任防長以來,參議院在一切程序上採取最快速度。16日即在參院軍事委員會舉行了埃斯珀的提名聽證會,當天便通過對他的提名。23日的參院表決通過後,埃斯珀當晚宣誓就職。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埃斯珀通過表決非常滿意。他表示,相信埃斯珀會成為一名出色的防長。總統還讚揚參院兩黨對新防長人選的一致態度,甚至對這種不尋常的一致有點「不習慣」。

Vox新聞網指出,快速而順利的提名過程,反映出議員們對五角大樓穩定的渴望。因為對於國防部領導層來說,2019年是非常坎坷的一年。

自馬蒂斯因與特朗普在美國對敘利亞政策等問題上存在分歧而辭職,引發了五角大樓高層史無前例的半年動蕩。之後,原波音公司高管、時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沙納漢出任代理國防部長,並被特朗普提名出任防長。但上月,這位「顧家」的防長在媒體曝出他8年前的離婚細節後「閃辭」,當時參院的確認聽證會都還沒來得及安排。如此形勢下,特朗普只好再次物色人選,相中了經常一起對話的親密盟友——陸軍部長埃斯珀。

「結合體」

美國媒體認為,眼下美國與多國關係緊張,如與伊朗對峙升級,在中東地區、美墨邊境等地軍事動作頻繁,等等。如此時期,國防部長卻「缺位」7個月,既令人害怕,也折射特朗普政府內部混亂的程度。「美國的盟友——甚至是我們的敵人——都希望美國國防部能比現在這種情況更加穩定一些。」

《美國軍報》說,事實上,儘管防長一職塵埃落定,國防部多個要職仍處於空缺狀態,包括副防長、陸軍部長、空軍部長等。接踵而至的壞消息更是打擊軍隊信心——被總統提名為參聯會副主席人選的約翰·海滕上將捲入不當性行為指控,可能破壞他獲得參院批准的機會。而原本出任海軍最高長官的威廉·莫蘭上將也突然宣布退休,因為政府對他使用私人郵件一事進行調查。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不僅在國防部,美國的其他部門都有類似情況。統計顯示,在特朗普政府進入第三年之際,約四分之一的政府部門主管是代理的。「防長等要職空缺的深層原因在於,特朗普是民粹主義領袖,對技術官僚天然地不信任,所以盡挑白宮顧問管事。這對打破程序束縛有好處,但對決策卻是危險的。」金燦榮說,「另一方面,建制派的年輕精英對特朗普有看法,不願到政府中摻和,怕毀了政治前途。」

「特朗普用人,可選擇的範圍確實比較小,許多專家、精英不願到政府部門任職,」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教授指出。從防長職務來說,特朗普的標準是,要聽話,也要有點能力。馬蒂斯顯然理念上與特朗普有差別,不夠聽話,沙納漢則由於自身原因請辭。埃斯珀的優勢在於,他與軍工複合體有緊密聯繫(他獲稱「雷神公司的頂尖說客」),同時也具備足夠資歷(西點軍校畢業,參加過伊拉克戰爭),與國防部有很深的關係(擔任過陸軍部長等要職),而且對中國強硬。這些都符合特朗普的用人標準。

在夏立平看來,從提名埃斯珀(包括沙納漢)一事上,可看出特朗普倚重軍工產業集團的代表人物。軍工複合體在美國國內擁有強大的力量,就連當年二戰英雄、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都懼之三分。

還有觀點認為,在特朗普混亂的政府中,軍事經驗豐富的馬蒂斯被廣泛視為理性和保持穩定政策的代言人,但正是這些特點破壞了他與特朗普的關係,導致他辭職。相比之下,曾擔任波音高管的沙納漢則被認為更容易服從白宮的指示。如今,埃斯珀或許能被視為馬蒂斯和沙納漢的「結合體」——他曾經是馬蒂斯的副手,也與馬蒂斯一樣擁有較豐富的軍事經驗;同時,有軍工集團背景這點上又與沙納漢有「交集」。這些讓埃斯珀成為為數不多的、能滿足諸多要求的理想人選。

「重頭戲」

新防長的上任,將帶來何種變化?哪些國防政策理念可能成為其任內的「重頭戲」?

金燦榮認為,埃斯珀會帶來三大變化:偏陸軍;偏中國;偏強硬。

具體而言,第一,埃斯珀曾任陸軍部長,在軍費分配時可能更為陸軍說話。美國媒體認為,埃斯珀升任國防部最高職位,標誌著美國陸軍的崛起。此前幾年,海軍陸戰隊一直在很大程度上執掌國防部。第二,相比將大部分精力投入蘇聯(俄羅斯)研究的年長一輩官員,埃斯珀相對年輕,從他參加工作起就面對中國的崛起,因此對華敵意較強。第三,政治立場偏強硬,從其對伊朗、朝鮮、俄羅斯、土耳其等問題的公開表態可見一斑。

在伊朗問題上,埃斯珀敦促歐洲盟友對德黑蘭採取更強硬立場。但他同時呼籲,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與伊朗的緊張關係。在土耳其問題上,他批評安卡拉不顧美國反對購買俄羅斯S-400系統,重申不會向土耳其出售F-35戰鬥機。在朝鮮問題上,他認為美韓為今秋舉行聯合軍演做準備,是維持駐韓美軍軍事準備態勢的必要手段,旨在應對朝鮮任何潛在軍事威脅。在俄羅斯問題上,他說全軍都應把注意力放在高強度衝突上。他還提出,需要與盟國共同完成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尤其是要升級遠程精確打擊武器。

對中國,埃斯珀「鷹派」言辭犀利。他曾表示,早在上世紀90年代,研判中國就一直是他個人的首要任務。華盛頓認識到美國將在未來數年與中國陷入戰略競爭,但為時過晚。在16日聽證會的117頁書面問答記錄中,他更是60多次提到中國。他說將繼續對台灣售武,但表示美國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不需要對華戰爭。

夏立平認為,馬蒂斯擔任防長時,曾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例如,亮明「朝鮮半島爆發戰爭可怕,應以外交為主導、經濟制裁為支撐」的觀點,阻止特朗普對朝鮮動武念頭。但馬蒂斯離任後,美國國安團隊內部互動模式產生變化。

一方面,美國安全團隊「更瘋狂」,在對華、涉台問題上非理性的一面突出。現在又有一位「鷹派」防長加入,可能繼續爭取更多軍費預算(之前沙納漢爭取7000多億美元的2020年國防預算),並評估對中國南海的政策。可以想見,埃斯珀的強硬立場會與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國務卿蓬佩奧等人「連成一片」。國安機制和軍工複合體的目標,就是把中國變成敵人,通過軍售帶動利益。

另一方面,美國安全團隊又對特朗普唯命是從。而特朗普受到民意、創紀錄國債等國內因素牽制,不想與中國交戰,只是通過經貿施壓中國,保持地區的緊張態勢。因此,當一個「離譜」的國安團隊和一個「時而心裡有譜時而又不靠譜」的特朗普結合在一起,會對全球安全和穩定產生何種影響,就很難預判。而一旦特朗普不小心「脫軌」,比馬蒂斯資歷淺得多的埃斯珀,也估計很難將總統從錯誤決策的危險中拉回來。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國寶大熊貓在滬隊伍壯大,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上海基地繁育、保護有積極貢獻
上海長樂路上年年爆發蟻患,附近居民遭殃:公共區域白蟻防治該誰管?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