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文格言解析

滿文格言解析

滿文格言: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

出自《菜根譚·概論》。

解釋:貪圖那些未必成功的事業,不如堅守已經成功的事業。

滿文格言:謀事在人,成事在勤。

原文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語出明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十回。其意思是自己儘力而為,但能否成功,還要看上天是否讓其成功。

現在改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勤。其意思變為要想成功,就要勤快地去做。重點是要先做起來。

攻城要先破城門,捉蛇要先打蛇頭。此句源於滿洲諺語。結合了滿洲人擅長的攻城和捉蛇的重點。

以鄉俗服人難,以事理服人易。來源滿洲諺語。主張講通事理。說明是滿洲人樸素的辯論與說服人的方法。

寧可不得,不可妄求。源於滿洲諺語。但後半句不可妄求一詞在聖經中也有出現。也說明滿洲勸人的諺語與聖經不謀而合。

守口如瓶,戒言如城。此句來源滿洲諺語。也說明了滿洲人的性格,一、不喜歡那種背後傳閑話和愛說別人八卦的行為。二、是遵守諾言如守城一樣嚴格。

合「君子不立高牆之下」,無益之事休做,高牆之下不立。

「君子不立高牆之下」。源於《孟子·盡心上》,原文是「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其意思是告誡人要遠離危險之地。

「無益之事休做」,有多個地方有類似的話。

詞人項蓮生在《憶雲詞》丙稿自序中有一句話「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一節:「既而嘆曰:『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是以愛好愈篤,近於成癖。」

董其昌《容台集.詩集》卷四《仿李營丘寒山圖.序》云:「余結念泉石,薄於宦情,則得畫道之助。陶隱居云:『若不為無益之事,何以悅有涯之生!』千古同情,惟予獨信,非可向俗人道也」;早誤主名。

錢鍾書《管錐編》第四冊第1433頁。節選:「既而嘆曰:『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是以愛好愈篤,近於成癖。」

「無益之事休做,高牆之下不立。」也就是將上邊意思合在一樣,也是告誡人的注意事項。

不可揚人之惡,不可誇己之能。這句話來源於滿洲諺語。

漢人也有類似的說法,如:「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己能,不揚人惡,自然化敵為友」

對比之後,感覺還是滿洲諺語一句話比較簡短有力,而且也都說清楚了。

力之所及,與人方便。源於滿洲諺語。

漢人有類似的話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來源於明·吳承恩《西遊記》第18回:「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

漢人語中的結果是與己方便,而滿洲諺語中則沒有,說明滿洲人性格直率,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

勿以己之長而顯人之短,勿以己之拙而惡人之長。

有類似的話源於《菜根譚·器識》:「毋以己之長而形人之短,毋以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漢)崔璦《座右銘》:「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劉向《說苑》卷一:「以人之長補其短,以人之厚補其薄。」

居家之道,在於勤儉。源於滿洲諺語。

曾國藩有類似家教。「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鑲大滾,過於絢爛。」——曾國藩《曾文正公嘉言鈔》

無子愁無子,有子愁到死。

源於滿洲諺語:juse akū de juse akū seme job?ombi,無子愁無子

juse bici bucetele job?ombi. 有子愁到死 。

類似的滿洲諺語還有:

juse banjiha de teni emei kesi be sambi, 養兒方知父母恩 。

現在所說的可憐天下父母心,來源於慈禧之口。此故事為那根正所講: 慈禧母親六十大壽的時候,慈禧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的大壽,就讓侍臣給母親送了很多的東西,同時親筆寫了一幅書法,裱好後送去了。這副書法一直保存了幾代人,最後毀於文革。那是慈禧寫給母親的一首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與其怨恨別人,不如鞭策自己。來源於滿洲諺語:

niyalma de nasara anggala, beye be xorgire de isirakv.

與其怨恨別人,不如鞭策自己。

類似的漢人勵志語言有:與其嫉妒怨恨別人,不如認真經營自己。或者:與其取悅別人,不如善待自己。

類似滿洲諺語還有: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不可信口亂道,不可說謊無誠

凡人莫不有過,過而能改則無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溥傑的妻子嵯峨浩出自日本華族,日本華族有什麼樣的歷史經歷?
黃仁宇是歷史界的瓊瑤嗎?

TAG:富察春兵 |